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姜玢 《信息与经营》2009,(5):130-135
生活在亚洲的人们似乎早已适应了充斥着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生活,而在欧洲或者南美洲,人们似乎对老式建筑和闲适的乡村生活更加青睐。所以,每当建筑师们在城市中架构出一个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时,总会遭到争议和排斥。而美好的东西经过时间洗礼后,又会逐渐被人接受,这也许就是当代建筑的魅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引言: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的确,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中国建筑创作在借鉴西方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融合与创新?现代与传统如何调和?保护与重建孰轻孰重?中国建筑的个性在那里?……诸多问题需要求解。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作为专业地产媒体,《安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推动中国地产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亦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建筑——这一十分重要的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表征。本文集中了十几位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翘楚人士,他们中间,既有在建筑业实战多年的著名建筑师,也有知名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还有建筑教育界的教授学者。老辈与新辈的专家们或批判或褒扬、或激昂或淡定,无一例外都流露出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体味与执着热情。  相似文献   

3.
建筑进行时     
姜玢 《信息与经营》2009,(3):130-135
每个城市的风景之所以如此与众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建筑师为它们设计了独特的城市建筑。所以说,城市灵魂有一角是建筑师赋予的,这句话绝不为过。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传统依然保留,现代还将继续,建筑师们又在为我们呈现着怎样的作品呢?  相似文献   

4.
巴黎魅影     
姜玢 《信息与经营》2009,(7):130-135
巴黎之所以数百年来保持着无穷的魅力.吸引无数游客从世界各地到这里参观游览,与城市建筑的关系密不可分。除了新城之外,巴黎大多数地区的建筑还保持着十九、二十世纪的风格,但这并不代表着城市的容貌一成不变,相反。建筑师们不遗余力地将现代理念与这些老建筑相结合,使巴黎老城不断散发出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戴岸 《中国电子商务》2012,(15):206-206
建筑与技术有着相辅相成的天然联系,当今以多元并存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愈来愈深刻的影响着建筑和建筑创作。科学技术对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的冲击,及注重技术表现的建筑创作倾向,正在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生活,新技术革命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状态。人们在探索建筑创新的道路上,一直追求理想化的乐土,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使每个图形的密度、角度、方位、弧线都是经过仔细考究,让它们更富有弹性和生命力。但是,纵然伟大的建筑师们有再“疯狂”的头脑,始终离不开技术的坚实后盾。本文就将深入的探讨寒地建筑屋顶技术方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的营造方式在工业革命之后似乎被淹没了,曾经一切的存在似乎都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而时下更处于现代转型期的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一个出色的建筑师需要努力与各种社会阻碍因素相抗争。  相似文献   

7.
牛巍 《中国电子商务》2012,(14):211-211
住宅是任何时代建筑行业的基本任务,各个时代的住宅建筑又是其所处时代社会面貌的反映。在中国目前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住宅建筑是在大型公共建筑外一个极为重要的、也是最贴近生活而需要建筑师最为投八的设计领域。那种认为只有大型公共建筑才值得认真设计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几乎所有的建筑大师都对住宅建筑关注,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的住宅应是建筑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9,(17)
现今中国当代所存在的建筑多数是受西方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而来,对于中国本身的古代建筑体系继承并不多,最终造成了国内的建筑受到西方建筑影响过多,对于自身的文化无法展现,当代的中国建筑师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不断探索古代至今的国内建筑的"灵魂",具体他们会从传统民居、寺庙、园林等多方面寻找灵感,以达到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道路的目的。本文以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找寻灵感的建筑设计师为对象作为出发点,具体研究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到当代建筑设计中及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相关理论。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9.
泥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一直以来都被水泥森林中的建筑师"困兽"们怀念着。当水泥厂的高污染排放给我们带来困扰,当钢筋水泥的保暖通风建筑性能广受诟病,大家开始怀念那些冬暖夏凉的传统木建筑和土夯建筑。日本设计师的泥土修复奈良老屋、巴黎建筑师的沙漠泥土"绿"屋、抑或是国内同行以西北土房拿下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大奖,纷纷暗示了著名建筑师重新审视泥土、对其进行研究和尝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手段愈加先进,材料更为多样,建筑的物质实体变得复杂起来,立面也不例外。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重,使得立面所担负的功能越发复杂和苛刻,并随着地域、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面对这种情况,建筑师对建筑立面本身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日益变化的功能需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追求文化内涵的同时,实现性能最优化。因此立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原来的单层立面发展为多层立面,其自身规律也相应有了很大改变,并具有更多的自主性。本文在论述建筑立面历史演变的基础上,简要描述了建筑立面的演进过程,指出在当代背景下多层立面所具有的意义,分析了建筑立面分离、整合、多层次与多叉性。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审美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形式的创新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能创作出"新形式",许多建筑师殚精竭虑、挖空心思地经营着他们的创意,探索着建筑形式的创作新途径.本文所论述的加法形式就是建筑形式的一种创作途径,是形式创新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与经营》2010,(8):32-32
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目前正在举办1:1建筑师打造“蜗居”展.七位国际建筑师,以“逃避”为主题,在博物馆范围内构建了一系列小型建筑,作为本展的主要展品.  相似文献   

13.
著有《幸福的建筑》一书的作者阿兰·德波顿,近年发起建立了一个“活着的建筑”项目。他邀请世界知名建筑师在全英国范围内设计现代建筑.并以最低每人每晚二十英镑的价格出租给度假的人们。此举的目的是让更多的普通英国人感知现代建筑的舒适与美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体验在最优秀的建筑空间中生活、睡觉是什么样的。”目前已经建成的别墅有三幢,另有三处将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竣工。  相似文献   

14.
《市场周刊》2004,(1):10-12
让我看看你们的建筑,我就知道你们城市的文化。一位建筑大师如是说。城市给予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透过其外表,也就是建筑来表达的。京城的古典庄重,上海的浮华盛世,广州的朴实生动,都通过一栋栋建筑呈现出来。建筑设计,就是地产的一面镜子。一个千篇一律的城市,地产市场也一定是平淡的,因为她没有风格,没有差异。相反,一个活跃的地产市场,其建筑风格也是多样的。于是,洋设计和本土设计,他们的生存状态也反映了这个城市建筑设计的变化,于是,地产市场也在这块镜子面前慢慢蜕变、成长。在城市政府逐渐退出微观管制之际,是建筑师还是地产商,主导着城市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当下,这并非是一个可以不假思索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概念1933     
1933年,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在上海虹口建造了一幢奇特的工业建筑,外方内园,东南西北四栋建筑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楼道相连。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次序井然。半个世纪后,新的设计创意在此聚集,关于现代生活的思考在此展开。  相似文献   

16.
风向     
《信息与经营》2010,(9):54-55
美国建筑师协会揭晓杰出文化教育项目 美国建筑师协会之教育文化建筑分会日前选出了九个优秀教育文化项目,颁发本年度大奖。这些项目在演绎建筑趋势,拓展创意,设计规划以及教育设施实践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美国非常重视教育机构建筑的设计,在今年已经宣布的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奖中,有多个校园设计得奖.  相似文献   

17.
《广告大观》2006,(11):91-91
今年夏天,位于德国汉堡fun mile Reeperbahn著名的Schmidt剧场需要进行彻底大修,Hohaus Hnz&Seifert建筑工作室受命策划这一巨大的翻新工程。建筑师团队大胆地对剧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得这座德国闻名的剧场兼具现代化和令人激动的新外观,并在建筑结构上使用了超乎寻常的手法,从而树立了城市的新地标。  相似文献   

18.
街道的美学     
正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06-6ISBN:9787530644768作者芦原义信(1918-2003),系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1956年成立建筑事务所,其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索尼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艺术大剧院等。收入本书的《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他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都市新区大规划的流行,另一种与之相对的建筑惯向也正悄然而生——在理想的乡村环境里建造梦中隶园。离大自然越来越近似乎是许多人努力的目标。今年入选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曼瑟奖(Manser)的十七幢住宅,涵盖了乡间树林的隐居处、海边别墅以及小型城市住宅。本文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案倒,以展现当代建筑师在探索靠近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突出创意。  相似文献   

20.
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鸟巢”方案.着实在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竞赛上火了一把。如今,标志性建筑九成是国外设计师参与或设计、从奥运场馆到CBD建设、从世博开篇到文化建筑、从城市规划到住宅布局,“洋设计”在中国的建筑业已成为一种时尚。而就在中国建筑设计市场中”洋风“越刮越旺的同时,我们也要为”洋设计“的代价算一笔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