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招标》2008,(13):8-12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政府采购当事人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包括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自由参加招标投标活动,或指定货物的品牌、工程和服务供应商等。"但在现实的招标活动中,大有与法律做游戏的现象发生:部分采购人存在"钱是我的,爱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观点,凭个人喜好随便设置歧视性条款;在招标文件编制中,也经常出现一些歧视性条款。种种歧视性条款的制定,无疑是要排除其他供应商,指定某个品牌或某家供应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招标的公平原则"何在?!  相似文献   

2.
许多供应商为了入围定点供应商名单,常在投标时给出"虚拟"承诺,中标后不执行服务承诺,造成采购单位的利益损失.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采购部门对定点采购的监管,普遍停留在公开招标确定定点供应商这个环节上,对定点采购后续执行和采购单位的监管还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3.
《中国招标》2013,(21):26-27
案例某教育技术装备站肺活量测试仪公开招标项目预中标结果公示期间,负责组织该项目招标工作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收到了未中标供应商T公司的质疑函。T公司称,预中标供应商D公司的投标有两点不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一是其封存样品的电池不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在无交流电源情况下直流电源可工作10小时以上",评审专家没有对这一功能进行专项检测和考察;二是D公司没有响应招标文件"2010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不少地方在推行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政府采购操作简单化倾向.定点采购是指政府采购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一定数量的供应商,购买单位在这些入围的供应商范围内,对零星、分散的需求进行自行采购.但不少地方将政府采购简化为定点采购,一"定"了之,作为政府采购主要形式的公开集中招标在现实中实践较少,严重违背了政府采购的原意.由于定点的存在,原本自由竞争的大市场,逐渐形成新的市场割据和垄断,出现了价格高、网点少、服务差、买卖双方私下串通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严波 《中国招标》2012,(47):19-20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第18号令)第六十二条规定:"中标供应商确定后,中标结果应当在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公告;在发布公告的同时,招标采购单位应当向中标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通知书对采购人和中标供应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六十三条规定:"投标供应商对中标公告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公告发布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招标采购单位提出质疑。招标采购单位应当在收到投标供应商书面质疑后七  相似文献   

6.
"供应商要通过ISO9000认证,项目经理要有二级资质,要具有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认证……"打开招标文件或是采购文件,对供应商的资格,往往都有这样或是那样的要求,那么哪些要求是合情合理?哪些是"门槛"呢?法律专家表示,在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资格要求太严格,可能会成为限制供应商的"门槛",太不严格则可能影响采购项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宋卿 《宁波经济》2009,(5):23-25
自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社会中介机构介入宁波政府采购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采购中心为主体、社会中介机构为补充的基本格局。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创新,加强监管,统一做法,以进一步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招标投标中的异议和政府采购中的质疑同属一个基本概念和招标采购中的一个流程,对于维护投标人或供应商的利益,减少后序投诉工作量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二法不一"的问题,异议和投诉在提出人和受理人、提出期限和答复期限、提出和答复方式、答复对象、答复前是否暂停招标采购活动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之间相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智全 《开放潮》2003,(10):46-47
当前,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是政府采购中两种主要的招标形式。由于公开招标周期长,采购成本高,而且参与投标的供应商数量不易掌握,因而在日常采购中,邀请招标这种招标方式被较多的政府采购机构所采用。通过两年来的实践,邀请招标既较好地体现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在降低采购成本,提  相似文献   

10.
评标是采购人、供应商和政府采购相关各方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采购过程中问题凸显的主要环节。评标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是否能够选出最适合的供应商,获得合理的价格、质量和服务。政府采购活动有关各方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评标环节中,使政府采购的一些问题在此环节凸显。影响评标环节三大主要因素评标是招投标过程中非常核心的环节。招标的直接目的是确定一个优秀的供应商,供应商参  相似文献   

11.
注册资金“门槛”定多高合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采购中,要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规定一些资格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注册资金数额。注册资金究竟定多高合适?这犹如一道"门槛",定的高了,会把一些潜在的供应商拒之门外,造成参与的供应商不足;定的低了,一些规模小的供应商会来参与,容易引起不正当竞争,不利于防范采购风险。那么——  相似文献   

12.
1.前言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推广和深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政府采购项目规模和金额逐年递增。在政府采购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招标文件评分办法的设置是否科学是能否确定优秀供应商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信息风险、政府监管风险、市场预期风险等,政府采购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政府目标的实现.增强法制意识,加大社会监督,依法编制预算,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和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政府采购风险.  相似文献   

14.
行业资讯     
财政部严格规定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办法C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财政部第18~20号令),于2004年9月11日起实施。此次财政部公布的3个法规,严格规定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的管理办法,从各个方面加强了监管力度。办法严格强调了关于公告发布的规定,指出公开招标,必须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TW格,格开邀请招标,应在指定媒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等要求。此外,关于政府采购中,评标办法、招标文件售价、延期规定、投标保证金、评标…  相似文献   

15.
顾瑛 《中国招标》2013,(23):25-26
案例2013年2月,N招标代理公司接受某省公安厅的委托,就"H市指纹系统硬件改造"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组织公开招标,并发布招标公告。潜在投标人L公司(该公司最终未参与该项目投标)在购买招标文件后,针对其中的"投标人资格要求"向N招标代理公司提出质疑:招标文件"投标人资格要求"把供应商限制于某些特定厂商中,将其他同样具有丰富经验的投标人和生产厂家拒之门外,违反了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6.
某学校采购一批计算机,采购人指定国内某名牌(以下称为L牌),并规定了规格、型号和详细的配置参数。项目经报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审批后,下达给政府采购中心实施集中采购,管理机构同时还规定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按照管理机构的审批意见和采购人提交的采购方案,政府采购中心编制了招标文件,并在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了招标公告。但在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时,投标供应商只有一家。因不符合《政府采购法》以及财政部18号令关于参加投标的供应商须在三家以上的规定,故本次招标作废标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金安琪 《中国招标》2015,(24):13-15
随着国务院针对简政放权实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招标代理市场迎来了重要转折点,招标代理市场中通信招标、国际招标和政府采购招标业务相继取消了招标代理机构资质的行政审批制度,这一重要举措放开了政府对于招标代理市场的行政性监管,使得招标代理市场得以更充分地进行市场化竞争,这对现时招标代理市场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采 《开放潮》2003,(2):63-63
随着政府采购在我国的深入开展,随着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得到不断完善,采购范围,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形式,它所提供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是各商家扩大市场份额不可或缺的商机。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招标的最终目的是夺标,当然,如何参与政府采购招标并中标还很有学问的,既要凭供应商的实力,又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曝光的商业贿赂典型案例中,有不少问题皆出在或隐藏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环节——采购信息公开发布不完全上。发布信息的时间越短,范围越窄,参加政府采购的供应商就会越少,甚至会使最有可能中标的供应商,因未能及时获得采购信息而失去投标机会,无形中给“意中人”创造了更大的中标几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暗箱操作。政府采购信息发布不完全也是不法供应商容易实施商业贿赂行为的一个隐患。  相似文献   

20.
《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因"两法不一"、"分而监管"带来了交易场所设置、从业人员职业准入、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准入、评标专家库设置、法律适用范围、信息发布、法律监督等诸多问题,作者对此提出了将《政府采购法》并入《招标投标法》的构想,并对此构想的实施进行了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