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3年7月5日,“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换帅,老书记吴仁宝退居二线,原党委副书记、吴仁宝四子吴协恩接过9帅印。2004年1月10日,“2003年中国十佳小康村”揭晓和颁奖仪式在华西村举行。会议期间,吴协恩书记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了本刊记的采访,就有关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去年7月5日,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发生了重大的人事变化,在带领华西村奋斗拼搏了40年后,村党委书记、75岁的吴仁宝宣布退居二线,由四儿子、39岁的吴协恩接任党委书记,成为新一代华西村“领头羊”。吴仁宝为何选择激流勇退吴仁宝此前曾多次说过,他要干到80岁。去年4月份,华西“一分五统”了周边10个村,华西村成了真正的“大华  相似文献   

3.
华实 《农家之友》2013,(10):29-29
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位于江阴华士镇西边,1961年建村。过去的华西村,就像民谣里唱的那样:“高田岗、高田岗,半月无雨苗枯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华西村人在吴仁宝、吴协恩两任村党委书记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终于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江南小村,冉冉升起为中国农村的一颗新星。如今,华西村已成为一个村强民富,社会和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每年都要吸引200多万名国内外游客的生态城。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8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他是当代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10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财务会计》2006,(4):58-58
吴仁宝在担任华西村书记的40多年里,始终认定“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把华西村从一个农业小村发展成为工农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第一村”。吴仁宝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带头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心系群众、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首都新闻界评选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仁宝为’97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吴仁宝无愧于这一称号。从50年代末开始,他任华西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无私奉献4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华西人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迅速将一个"农业老典型"转变成市场经济的"新样板",使得华西这个1500人的苏  相似文献   

7.
今年元旦,上海解放日报记邱曙东前来采访对华西村吴仁宝的看法。他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吴仁宝在位50多年,为什么红旗不倒?二是有人称吴仁宝是思想家,能否成立?  相似文献   

8.
在华西村掌舵人吴仁宝退居二线之际,华西村经济再传捷报:华西村,去年总收入突破了60亿元.是1980年的60倍,一个华西村变成了60个华西村.凡到华西参观的中外人士无不惊奇:华西的经济何以能发展得这么快?华西人说,是老当家吴仁宝的创新思维,把华西经济搞活了!  相似文献   

9.
在华西村掌舵人吴仁宝退居二线之际,华西村经济再传捷报:华西村,去年总收入突破了60亿元。是1980年的60倍,一个华西村变成了60个  相似文献   

10.
华西之路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有句名言:"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讲了实事求是,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吴仁宝就是靠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带领父老乡亲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把华西村建成了"江南首富"、"农民的乐园"。主动顺应社会发展多年来,在吴仁宝心底一直藏着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对农民迸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他说,"农民"两个字历来是和"土地"紧紧连在一起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农民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了,他们可以离开土地,可以走出本乡本土,甚至可以穿西装,讲英语,到国外去做生意。城里人有的,农民也要有,城里能办到的,农村也  相似文献   

11.
走进华西村398号吴家所设灵堂,仍然无法相信老书记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吴仁宝,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农民"、农村发展的标志性人物,就这样永远地放下了他的家人、他的村庄、他的事业,令人悲痛感伤,令人思绪绵绵。追悼会那天,会场内外悬挂的两幅挽联极具概括力和震撼力:一幅是"八五风云爱党爱国爱村民艰辛创业时代先锋沉痛悼念吴仁宝(上联),一生仁义慈亲慈友慈百姓奉献无私道德楷模深切缅怀老书记(下联)"。  相似文献   

12.
华西村转型     
作为"天下第一村"的党委书记,十八大会议代表吴协恩平时被问得最多的有两个问题:一是自己和父亲、老书记吴仁宝相比,在发展理念上有何不同?二是华西模式能不能仿造,华西之路能不能复制?多年来,华西村的发展和变化,一直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风向标之一。"我喜欢做资本运营"当被问到2002年担任村党委书记、集团董事长以来,华西的发展思路是什么时,吴协恩缓缓回答说: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用他永不动摇的信念,永不停步的求索,永不满足的奉献,永不懈怠的责任,带领一方人脱贫致富,创造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他是基层组织的一面旗帜,堪称永葆先进的楷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华西村,同周边的村庄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里的农业,同周边一样的受着旱涝灾害的侵袭;这里的老百姓同周边老百姓一样的处于贫困状态中。自从胸怀大志的吴仁宝同志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生了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30亿建中国第八高楼、买飞机自办航空公司、进上海发展金融业。拥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又有新动作了。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一上台,掌声响起。"大楼为什么是328米?因为北京最高楼328米,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台下响起轻快笑声……吴仁宝口音极重,每说一句,旁边的主持人便翻译一句,配合默契。对于大多数来华西村参观的游客  相似文献   

15.
正"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走偏,才能干大事……"4月17日上午8点刚过,笔者赶到华西干部学院时,吴协恩就已经开讲了。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这一天,笔者早早起床,计划跟随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采访一天,切身感受"第一村"党委书记的工作常态。吴协恩告诉笔者,他一般凌晨1点半左右睡觉,第二天早晨6点半左右起床,7点半之前准时赶到集团办公室。之后,用1小时左  相似文献   

16.
吴仁宝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西村为什么能几十年红旗猎猎飘,经济步步高?就在于吴仁宝在带民共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善于集合各种积极因素、靠人才、靠智慧促进了科学发展,逐步练就了过硬的科学发展能力。选择决定命运——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抢抓机遇有人把华西经济称为“会议经济”,开会,在华西村大有学问!在华西村,吴仁宝爱开会,华西人也爱参加会,开会已经成了华西独特的“文化现象”!实际上,开会是吴仁宝与华西人创造先进文化,创造学习型党组织,创造学习型企业,创造学习型村庄有效的路径之一。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汽修厂…  相似文献   

17.
初显才略 1964年初春的一天,吴家的第四个儿子呱呱坠地了.他的父亲吴仁宝,给他起了个名字-一吴协恩.为安慰本村村民孙良庆一家的丧子之痛,吴协恩11岁那年,被父亲送到了孙良庆家,成了孙家的儿子.天性聪颖的协恩,多多少少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在孙家诚实听话、孝敬双亲.在学校勤奋好学、尊师守纪.毕业后,他又到部队接受锻炼和考验.1985年11月,退伍回村后,协恩与青梅竹马的孙家女儿阿小喜结连理,成了孙家"倒插门"女婿.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吴仁宝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重大典型。首都各大主要媒体在中宣部新闻局的带领下,组成中央新闻采访团,赴华西村对吴仁宝进行采访。采访一位历经40多年红旗不倒的老典型,让中央新闻采访团的记者们振奋、感动。各位记者在结束了为期四天的采访之后,纷纷提笔,用最真诚的心、最朴实的语言向吴仁宝老书记和华西村表达了发自内心的话语和祝福,并以此表达自己对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敬意。《农村工作通讯》记者徐刚的留笔为:大德无边,行者无疆!《农村工作通讯》记者徐明的留笔为:吴仁宝,中国人民的瑰宝!华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春!  相似文献   

19.
在华西村,当干部难,当吴仁宝的子女更难。因为党员干部就要比群众多吃苦,多干活,吴仁宝的子女要吃更多的苦,干更多的活。  相似文献   

20.
辛文 《农家之友》2010,(2):10-11
从上海市郊的一个农民到齐名华西村吴仁宝的"中国功勋村官",57岁的吴恩福打拼了35年。他见证了七宝镇九星村迈向"中国市场第一村"的每一步。在这块面积仅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走出了500多个千万富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