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国家的开放与经济发展,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大学生沉迷手机现象也日益严重。两种看似毫无关联的现象实质上存在着内外因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人文精神的缺失阻碍大学生从传统途径得到满足需求,智能手机的便捷和多样功能满足大学生需要,导致部分大学生手机沉迷,加剧大学生人文精神状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2.
褚云鹤 《企业导报》2012,(1):204-205
在当前时期下,随着高等教育日益脱离精英化,就业压力日渐凸显,原本高校教育中所致力于的人文精神教育也日渐淡化。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等现象进行分析,寻找建立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使高校大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环境下,互联网和手机即时通信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接收通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90后大学生有创新意识强、知识丰富、有主见、积极、健康、向上等优点,但是部分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信仰缺失、理想模糊、责任感差、团队精神不强等问题,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应当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未来手机的核心竞争力显然不可能是摩托罗拉所沉迷和擅长的工业设计,而是和互联网结合的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学修养偏低的现象,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究理工科大学生文学素质偏低的原因及文学作品对提高文学修养的重要性,从多角度提供人文精神塑造的途径,为理工科大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6.
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是个体心理成熟的体现。而在现实生活中,即时满足感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大学生沉迷短视频、快餐剧、电子游戏等新兴娱乐产物而影响学业的事例层出不穷。对此,以江西某高校为例,研究当代大学生延迟满足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数据分析,探讨出大学生延迟满足感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冯龙良  贾亚莉 《价值工程》2011,30(20):286-287
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格外关注,而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教育存在重专业学科学习,轻人文精神、道德素质培养。使得一些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淡化,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人文精神、生命意识缺失。因而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组织地进行人文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以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切入点和关注点,真正实现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现状分析,揭示了我国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诚信问题是当前社会讨论较多的话题,普通人群需要诚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更需要诚信品质。然而在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屡屡出现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进一步审视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贫困生诚信缺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找出表现及原因,并从中寻求解决的出路,以适应时代对诚信的要求,进而找到重构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菊霞 《价值工程》2010,29(34):222-223
当前高等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各高校采取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主的各项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弘扬传统文化,促使大学生"精神成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邢磊  栾天  王晶  张旭玉 《活力》2014,(14):36-36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涌现出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但同时也出现了学历和能力的不匹配的现象,在我国,大学生正面临就业和能力缺失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由于量的扩大引起的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大学生存在能力缺失现象,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明显不能满足产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可雇佣性,本文以课程为例介绍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大学课程设计改革.  相似文献   

13.
张文彬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187-188,F0003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肩负着传承美德的重任,可是现实不尽如人意。文章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手机依赖症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学习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可逃避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校园的课堂和生活中,客观了解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及依赖程度,剖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对大学生如何健康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提供有效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杰 《民营科技》2010,(7):101-101
基于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简要分析了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积极的措施以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凸显,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从考察大学生考试诚信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养是当今社会要求现代人具备的基本素质。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是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但一些高校在课堂教学过程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导致人文精神缺失。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成因及影响,提出加强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工作沉迷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大多数是定性描述,对工作沉迷的科学理解还比较有限。组织中的工作沉迷行为大致分为强迫一依赖型、完美主义型和成就导向型三类。本文对工作沉迷的内涵、形成原因、类型及后果等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戴世英 《企业导报》2015,(5):162-163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由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本文阐述了诚信的基本内涵和高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高校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揭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日前,新闻媒体的“冷漠”现象在泛娱乐化的时代显得日益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冷漠对待部分弱势群体的疾苦,对某些个体缺少必要的尊重,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文章的处理上较少体现应有的“人情味”。主要是媒体人文精神的缺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造成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各种“负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