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着股东、债权人、职工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公司治理结构设置不合理,则易出现内部人控制,股东、债权人和职工等相关主体利益受漠视等问题。究其原因,我国公司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管理层牵制失衡、股东监督职能缺位和缺乏实质审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仅仅是为了实现股东最大的回报而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还是应该在决策过程中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诸如员工、客户和社会等的利益?不容置疑是后者.公司管理层借提高股东价值为名而进行的种种贪婪行为和主张股东回报最大化的观点应该遭到严厉抨击.因此,准确地讲,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要通过提升内在价值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价值的最大化既包括对公司短期业绩的管理,也包括对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是在传统并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并购方式.在我国,从1998年大众交通和大众科创公司被管理层收购以来,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非上市公司中,则历史更长一些,我国绝大部分非上市的国有中小企业都是通过管理层收购完成产权改革的.对于MBO,理论界一直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其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其是否对公司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就是说管理层收购后能否为公司股东带来更多的利益.管理层收购是否能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多的利益,是评价管理层收购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衡量管理层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以它一直受到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同时,研究管理层收购对于推动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丹 《广西经济》2010,(7):51-52
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经营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或公司的利益,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收购后果发生或挫败已经发生的收购的行为。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收购,被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东与管理层考虑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对于股东来说,特别是中小股东,他们往往不考虑公司的未来如何,而是更愿意从收购引发的股价上涨中获得实惠。而对于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而言,  相似文献   

5.
张文魁 《上海国资》2005,(11):62-63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公司治理转型,是指如何从改制前各利益方之间相对均衡的责权利结构转换为新的各利益方之间相对均衡的责权利结构。这涉及到出资人或股东、董事、管理层、员工、政府、供销商、债权人等利益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06,(10):57-57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机制的任务在于通过促进利益各方(股东、管理层、债权人和金融市场上潜在的投资者)的协作,实现利益各方的激励相容,以达到保护股东的利益和实现其他的公司目标。概括地说,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标有三个:1.保护股东的权利和利益,实现股东价值和长期投资回报最大化,增强投资者的信心。2.确立一种以坚实的商业战略和行动计划为支撑的公司运行风格和经营基础。3.建立一种针对风险管理问题而对公司的组织、资源、资产、  相似文献   

7.
浅析新《公司法》建构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中后期,为了加强对股东权利的保护,制约公司管理层滥用管理权,并平衡股东与董事会的权利,英美两国在衡平法上首创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他人侵害时,股东以自己名义为公司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制度。它的建立和完善同20世纪公司法倡导股东地位平等和强调公司少数股东利益保护的思潮密切相关。作为对公司少数股东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派生诉讼虽发展于英美国家判例法,但现已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多数国家的商事立法所确认。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也确立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持股计划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将管理层利益与股东财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持续增加股东财富的治理目标。在中国,鉴于国有公司治理自身存在的诸多先天不足,实施管理层持股计划被赋予了更加积极的意义。本文探讨在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状态下,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设计及其变化是管理层持股计划的关键环节,对公司资本成本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变化;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权资本成本均呈倒U形关系;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对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变化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加敏感。这表明,只有基于资本成本的变化来设计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才能够保证管理层持股计划的有效性,实现其正向效应。本文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又称作外部董事(Outside Director)、独立非执行董事(Non-Executlve Director),指来自公司外部,用以制衡执行董事,确保公司安全稳健运行,保护股东利益不受侵犯的董事.相对于执行董事(内部董事)而言,独立董事是能够在比较客观公正立场上,敢于质询、批评甚至公开谴责公司管理层,确保公司遵守良好治理守则的捍卫者.在决定公司战略和政策,保护股东利益以及增强公司董事会的效率方面,独立董事也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就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0.
王胜 《辽宁经济》2004,(10):102-102
独立董事是指具有完全意志、代表公司的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那些有可能影响他们做出独立判断的事物之外,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影响其客观、独立判断的关系。其不代表出资人、管理层、股东大会、董事会任何一方的利益,因此会从企业自身出发,顾全大局,改变董事会决策一家之言的局面,并将最终给所有股东带来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