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随着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扩大开放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提出和推进实施,中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由出口贸易导向向进出口贸易平衡、由商品贸易领域向服务领域、由产品市场向金融与资本市场、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重要转变。与此同时,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也面临着由自由贸易主流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转变。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当紧跟国家战略和时代变化,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商》2015,(29):107-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规模逐渐扩大,结构也发生了转变,但是,我国文化产品的贸易水平中仍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本文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以中国与多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数据作为基础,对文化产品贸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产品内贸易、分工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产品内分工是一种新兴的国际产业分工方式,产品内贸易是其贸易形式.在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不再仅仅局限于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还包含同一生产价值链内部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环节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产品内贸易促使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重要成果,也使我国产业发展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必须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升企业能力;发挥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整体升级;提升产业技术结构,发挥技术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0—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的ICT产品贸易数据,构建ICT产品贸易依赖网络,分析其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CT产品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分布,中国从网络的相对边缘位置跃升至网络核心;利用聚类分析世界各国的网络地位发现,中国由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在ICT核心产品电子元件方面对欧美发达经济体存在严重的贸易依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距离、技术距离、研发距离、中心距离、地理距离、文化距离、殖民关系和同盟关系均对ICT产品贸易依赖关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的我国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分工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演变,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测度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水平,针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各个环节,采用贸易余额贡献率(CTB)指数衡量我国各个生产环节的贸易份额和贸易余额贡献率,并以电器设备、机械器具和纺织品为例,分析这三个部门产品内贸易各环节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韩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中韩贸易商品结构.中存在着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出口产品增长潜力不大等问题,给中韩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中国应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进行战略性贸易合作等调整对韩贸易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外贸易量不断扩大,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在繁荣的背后蕴藏着危机。目前,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贸易摩擦的频发是一个阻碍我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主要障碍,因此,了解贸易摩擦,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成为我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必须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贸易形式不断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方式转变,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动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消费偏好,需求层次重叠以及要素禀赋。产业内贸易使得产业结构由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发展,不断推动贸易技术革新,促使国家经济增长。中间产品的垂直专业化及调整成本问题仍将是未来产业内贸易研究的方向。本文将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发展进行梳理,探究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动因,对当前产业内贸易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同时探讨产业内贸易对国家经济效应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在介绍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呈现优化升级的趋势;产品内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不十分显著,提出充分利用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升级平台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外贸易量不断扩大,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在繁荣的背后蕴藏着危机。目前,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贸易摩擦的频发是一个阻碍我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主要障碍,因此,了解贸易摩擦,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成为我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必须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国家专控产品的贸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专控产品贸易问题涉及国际贸易的透明度及贸易公正性问题。其有关规则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7条、WTO的《关于解释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7条的谅解》加以确定。规则要求WTO成员进行国家专控产品贸易时,应该体现该类贸易的透明度,并不得实施歧视性做法,有关政府不得对国家专控产品贸易企业的商业行为加以干预。我国政府在加入WTO时已明确对上述规则予以承诺。 "国家专控产品贸易"的有关规则尚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是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一带一路"背景下,选择并优先发展与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是中国提升"一带一路"效率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揭示了双边贸易的发展特征,并借助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演进路径,并展望了贸易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中间投入品被出口到一个国家,组装后再出口到另一个国家。这种中间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品内贸易理论可以解释中间产品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向军  柴华 《市场论坛》2009,(10):6-8
文章首先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产品内贸易的定义及其发展原因,发展趋势。然后,详细分析了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意义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从产品内贸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美贸易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了描述商品贸易收支差额和价值量比重的两个标准化指标NB和NV之后,本文首先在全部商品的基础上对中美贸易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只发现了有限的稳定性;然后,从产品周期角度研究中美贸易格局中存在的动态性,分析了三个基点前后具有产品周期性的商品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由产品周期引起的动态性明显存在,而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显著增加,可以用来解释中国对美国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除此之外,还发现产品周期性具有从低技术向中技术再向高技术逐渐升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已经颇具规模,贸易总量大幅增长,连续十年保持顺差,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外资依存度过高,技术研发投入偏少,仍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选用贸易特化指数和出口结构相似指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得出结论: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贸易特化指数较低,表明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和美国的贸易特化指数相似度较高,与金砖国家的出口结构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林之荣 《国际市场》2004,(11):36-38
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实施品牌战略可以说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候。它关系到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与促进出口持续稳定发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升级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分工已由产业内分工深化到产品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转型面临新的机遇.本文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产品内分工之间的关系,以构建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新格局为目的,推动我国贸易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迁,实现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外贸万亿美元的意味——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江苏商论》2006,(6):109-111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国今后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与贸易强国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zhar-Elliott法对2000-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仍具有十分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征,同时产业内贸易类型呈现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格局,各类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入超式的产业内贸易居多,但已出现向出超式产业内贸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