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自2007年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局共推出了四波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形式的量化宽松,大规模的增加货币供给,而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且美国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因此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先简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背景,随后介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继而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探讨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雷 《商》2014,(26):120-120
研究数据表明,美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存在一定的背离趋势,因此,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断实施并未给美国国内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即便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影响甚微,仍然不能否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央行继近似零利率政策与零利率政策实行后,以中长期债券为核心,进行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带动资金流转,刺激经济复苏的一种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日本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回顾,探寻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从2008年11月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截至2012年12月,前后共出台过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次出台的背景和内容都不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也有差异。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逻辑是什么?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积极措施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背景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初美联储宣布实施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货币政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美联储如此大规模地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对国际货币流动性产生深远影响。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国实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前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同时.时第二轮“号化帘松”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名义利率降到百年来最低水平,面临着"流动性陷阱",多国央行在通过实施传统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过程中发现传统货币政策的失调,因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同时,给全球经济和各国货币政策带来了较大影响。这是因为美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输出者,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回顾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进程,探讨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以及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型货币战下的金融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良  于文君 《中国市场》2013,(11):31-36
2013年初日本推出的无限期量化宽松政策将货币战推向风口浪尖。在全球量化宽松的背景下,货币战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新型货币战将从资本、贸易、政策等各个方面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和中国都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国的货币乘数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局面,而美国在2007年之后的采用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以期达到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根据有关专家等人的研究发现,虽然美国采用这种货币政策,非但没用导致货币乘数上升,反而导致货币乘数急剧下降。货币乘数的变动趋势基本上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吻合,货币乘数的变动能够对宏观经济波动作出很好的解释。我国自经济危机以来,货币供应量的激增不仅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反而使中国的通胀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的情况下,原因主要在于中央采用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9.
量化宽松政策是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增加市场中的流通货币数量,刺激消费。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情形下,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势必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论述辅以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以及对美国本身的经济、对中国经济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意味着美国长达五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式进入退出阶段,美国开始逐渐收紧流动性,大量资本开始回流,美元也步入上升通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带来了明显的负溢出效应,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加强货币政策的微观定向调控、审慎对待短期资本的开放、保持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缨子  张莉 《商》2013,(5):136-137
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至今美国已实施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作为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最大债权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量化宽松政策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进出口经理人》2013,(9):46-47
全球新兴国家打响货币"保卫战"日本媒体称,新兴国家经济正受到动摇。由于投资家纷纷猜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收窄,投资资金外流,加之叙利亚形势吃紧,投资避险趋向增强。新兴国家不得不采取  相似文献   

13.
《国际商务财会》2013,(8):91-92
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例行政策会议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可能在2013年晚些时候放缓购买资产的步伐,2014年上半年继续减少购买量,直至2014年年中结束。但他强调,退出量化宽松的日期,仍需视经济形势而定。有分析人士指出,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勾勒出较为清晰的"路线图",但退出量化宽松并不意味着货币紧缩政策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荣晨  董瞾 《中国物价》2014,(12):7-9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前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变化。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变化的绝大部分由其自身解释,美国M2增速对各指标影响的贡献度仅占很小的比例。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的美国M2增速对各指标变化的解释程度大于量化宽松政策之前。  相似文献   

15.
欧洲央行在用尽常规工具之后,经济依然疲软,没有恢复的迹象,在2015年1月22日宣布实行为期18个月的量化宽松政策,而社会各界对于此举也是褒贬不一。本文从欧洲量化宽松推出的背景、美国与欧洲量化宽松的对比和影响等方面对欧洲量化宽松政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继美联储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后,日本央行近期也出台了货币宽松政策。针对这一席卷全球的货币宽松潮,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明确指出,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业内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次贷风波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后美国就推行宽松的政策来扭转其经济颓势。然而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失业率上升、贸易财政赤字增大、国内信贷市场无法有效启动等问题依然存在。笔者以美国实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2)为背景,分析扩张性政策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为中国的政策选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明病源方能对症下药。要解决我国当下让人头疼的通胀问题,须对通胀的成因有完整的认识。虽然个中原因十分复杂,但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通胀主要是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背景下,为对冲大量外汇,货币投放过多所产生的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9.
徐昭 《中国物价》2015,(2):67-69,88
本文基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前后的货币供给变化,运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模型考察了美国货币供给对中国货币供给的溢出效应和传导机制。美国货币供给对中国的货币供给有明显的溢出效应,美国货币供给的波动对中国货币供给有较大的冲击,并且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这种冲击的作用有所加强。美国货币供给对中国的货币供给有间接的溢出效应:美国货币供给对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作用较强;应用方差分解研究发现中美利差、通胀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这些中间变量是引起美国货币供给影响中国货币供给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美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量化宽松政策很可能在年内完全退出,但低利率政策仍将保持较长时间。美联储退出QE3将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改变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加大新兴市场金融风险。一、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情况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自2008年11月起共实施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历史最低点。量化宽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