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财政学界普遍认为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的税收竞争有助于发展经济、限制政府规模无限制扩大等;另一方面,过度的税收竞争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从而影响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本文对瑞士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现状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对我国当前进一步的财政分权以及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模式构建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重塑大国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当前黑龙江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存在着的问题是:各地方政府的产权、准入和竞争制度有待统一,存在地方政府间市场壁垒,消费扩容难度大以及地区政府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差异较大等阻碍。为了加速黑龙江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应该严格监督保证统一大市场的公平竞争性,打破市场壁垒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模式,以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夯实消费基础以及促进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亦周 《华商》2008,(7):13-14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和交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有序竞争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利益分析入手,分别对地方政府间的两种竞争行为进行现实和理论的剖析,指出现实中地方政府间关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建构一种制度框架才能保证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良性运行。另外,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关系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首先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模型表明,在开放条件下,产品市场的竞争使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收益增加,维持现状的成本增加,从而强化地方政府间的制度竞争。开放度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积极性越高,区域制度转型越快;同时,地方政府竞争使区域制度转型进程对外界因素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我国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加强环境规制抑制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负向影响;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存在策略性竞争行为,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以逐底竞争策略为主,而区域间则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体现为差异化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则以逐底竞争为特征;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某一地区放松环境规制将对邻近地区的就业水平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竞争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之间竞争所采取的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等行为,指出此类竞争行为会造成区域市场分割、社会资源浪费等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权合并思想限制地方政府竞争行为负外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省际民族聚居区地方政府现状以及我国现有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中的互利模式、大行政单位主导模式和中央诱导模式三种模式的特点,得出省际民族聚居区地方政府跨界协作适用于中央诱导模式,最后提出实施该模式的对策建议,即中央政府应对跨界协作行为进行引导和激励、限制地方政府间过度竞争、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转轨制国家国内地方政府间的资本税竞争,认为一定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间资本税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国居民的福利水平;不过,经济转轨初期的各地方政府似乎更愿意采取协同一致的税收政策,因为实行这样的税收政策对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尽管有利于区域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区域制度创新,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有着深刻的体制背景,分权性的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为其提供了制度基础,而法律规范的不到位和不合理的政绩考核观则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不正当税收竞争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在单一制前提下规范地方政府权力、继续推进财政分权改革、构建反行政垄断的法律法规、完善地方民主监督机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杨薇 《价格月刊》2009,(6):82-85
当前,我国区域合作存在诸多困境,区域合作意识淡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区域合作法律法规制度缺失,导致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发展缓慢,合作成本较高.必须将社会资本纳入区域合作的分析视角,在各行政区之间加强互惠互补的竞争合作意识,健全区域合作制度,建立区域合作网络,增强文化认同,构建区域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尽管过度竞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总体而言其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在竞争过度和竞争无序两个方面。过度竞争现象的形成既与地方政府作为利益主体、经济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身份与角色密切相关,也与现阶段政绩考核制度缺陷的存在及地方政府拥有的经济调控权的扩大有着极大关系。为改变此状况,现阶段有必要改革和完善权力运作机制,科学、合理地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界限,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以及建立和完善科学而规范的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因素有居民流动性、政府间协调机制、法制环境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指出我们当下的困境,同时我们尽可能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建立以个人发展指数作为全新的政绩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4.
苏丽 《消费导刊》2009,(9):52-53
网络模式表明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当其无法依靠自身的资源获取目标时,就会主动进行合作。区域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既需要中央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地方政府间的积极合作。当前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明显存在着利益共享意识的缺乏、合作组织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缺位等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以重建地方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是地区竞争的主体,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地方政府能否适用“经济人”假设,地方政府是否有自利性入手,用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来探讨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参与地区竞争,给出了地方政府行为博弈的解释。由于涉及到地方利益,地区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许多负面影响,会出现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等一系列问题,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相悖。因此,中央应当在肯定地方政府具有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职能,规范地区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6.
张晖 《商业时代》2011,(29):4-5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的附属物,不同时期竞争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建国以后不同时期中央地方关系的变迁各具特点,本文认为只有改革开放之后的分权才真正激励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而竞争,即经济制度变迁引致了中央地方关系变迁,进而引发了地方政府竞争。  相似文献   

17.
政治收益激励适度,且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收益与增进地区居民福利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则招商引资过程产生过度竞争的可能性较小,竞争通常是有效率的;如果政治收益激励强度太大,政治收益与地区居民福利改善之间的相容性较差,过度竞争就可能发生,竞争可能是低效率的.我国的政治治理制度为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竞争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激励,但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收益与地方利益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这才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地方政府间竞争类似于区域垄断公司之间的竞争 探讨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关系,必须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说起。在分税制改革之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属于“死乱循环”,即“一放就乱,一乱就抓,一抓就死,一死就放”。从这个循环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尽管存在地方利益,但是这种利益分配机制并没有制度化,中央政府可以较为随意地下放(放)或上收(抓)地方公共资源;二是由于市场发育水平较低,地方政府之间对流动性市场资源的竞争不如现在这么激烈。但是在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之后,从财权与事权划分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有了相对稳固的合同契约关系,地方政府按税种获得法定收入,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可以达到区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目的,并且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方政府要转变角色,通过构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泛珠三角”旅游服务环境,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行业的合作,制定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集群内过度竞争对消费者、集群内的企业、整个集群及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从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三个方面提出治理集群的相关措施,使集群从过度竞争走向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