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CSR)以及SA8000是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是道德呼吁,而且是刚性的制度约束,是我国企业和政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正确认识和强化我国CSR,是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公司法》修改中应明确CSR精神,加入“企业社会责任”字样。  相似文献   

2.
冯赫 《浙江工商》2006,(12):25-27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法来自国外,英文写作“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国内也有人将其译作“公司社会责任”。不论何种译法,“社会责任”这个中心词是相同的,这凸显出它与众多概念的重大区别,也反映出在企业经营理念上的一些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丁天明 《乡镇经济》2008,24(2):110-112
文章指出依靠非政府机构(NGO)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CSR),举步艰难。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及企业行为准则(COC),其共性内容与我国党和政府提出的全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促进和谐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不矛盾的。因此,文章希望尽快完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文章的核心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的CSR有效推行模式应该是三部门协同参与的三角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际社会正在日益兴起和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企业和政府都是一种挑战,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一个企业为什么存在的“企业使命”问题,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它不仅是道德呼吁,而且是刚性的制度约束,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不论对此有何看法,不论是赞成抑或反对,“CSR”应该引起我国企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11,(8):74-74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理解,大都还停留在做“好人好事”阶段:给受灾群众捐钱,资助民工子女的教育等等。做“好人好事”自然值得鼓励,社会和舆论也给这样的行为很大支持,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而把“企业社会责任”当作一个品牌形象去做。但这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6.
《天津经济》2008,(2):23-24
“企业社会责任(CSR)”无疑是近两年企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当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已经不再是企业所能选择的事情时。如何把具体行动纳入到战略体系,进而实现组织化和系统化,成为中外公司必须认真思考的新管理课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指企业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就具体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企业对社会所造成影响的责任。第二类是企业对社会自身问题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差异扩大、资源枯竭,已成为现代世界的主题。CSR(企业社会责任)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名著中,如老子、庄子和儒学的名著。有许多日本企业从江户时代就有此种观念,并持续到今天。对社会做贡献被企业放在了首位。“先义后利”理念最终会使公司受益。文章中列举的都是一些CSR的哲学例子。  相似文献   

9.
欣宣 《中国经贸》2012,(21):87-89
企业社会责任亚洲峰会2012(CSR Asia Summit 2012)日前在京召开.超过450名社会责任领域专家、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及学术界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就“本地创新应对全球挑战”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属于那些既能赢利又能担负起社会责任的成功企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的驱动力是什么?企业社会责任在实际操作中呈现什么样的主要活动内容和形式?企业社会责任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如何?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担负起企业社会责任的重担吗?带着这些问题,从2006年初开始,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对中国、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加拿大等七国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展开调研,于近期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CSR)对公司治理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效应:“抑制效应”和“饰窗效应”。那么针对公司违规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会产生何种影响呢?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探索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非商业行为与公司违规之间的经济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违规发生概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对公司违规查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出“抑制效应”,而尚未表现出“饰窗效应”。此外,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在小规模公司以及面临竞争压力的公司内表现更为显著。进一步中介检验结果证实,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改善其盈利能力,缓解融资约束程度,进而降低公司违规发生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企业的助推,高质量的盈利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资本投入的共生系统,其高质量的盈利依赖于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履行。现有研究中,关于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履行能否为自身带来经济回报的问题仍没有得出一致结论,且仅关注盈利数量,缺乏企业社会责任(CSR)对盈利质量的影响研究。针对这两个问题,细分CSR维度、区分企业异质性,研究CSR对盈利质量的影响关系及媒体治理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样本总体,CSR对盈利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媒体治理在二者间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细分到对员工、供应商和消费者、环境的CSR维度,结论依然成立。(2)异质性检验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企CSR总体对盈利质量的正向影响更强,主要体现于对员工、供应商和消费者、环境的CSR维度。与非重污染行业相比,重污染行业CSR总体对盈利质量的正向影响更强,主要体现于对股东、供应商和消费者、社会的CSR维度。该研究结论可为企业的CSR战略决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与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海慧 《特区经济》2010,(2):143-145
民营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社会责任决策,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构建了一个企业成长的CSR压力与动力的短期动态平衡模型,解释了短期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范围,并进一步提出了民营中小企业CSR与成长空间的长期蛛网模型,解释了CSR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CSR)中,政府可以采用多种信息披露政策对企业CSR行为进行引导。该文通过对传统CSR信息披露政策的对比分析及评价,指出传统政策的缺陷,提出建立系统视角的自我规制系统的替代方案,并指出创建强大的信息中介组织是构建自我规制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1月30日,由韩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主办、重庆与世界杂志社协办的“2012韩中企业社会责任(CSR)论坛”在重庆希尔顿酒店举办。论坛研讨并分享了韩国、重庆企业发展及承担社会责任的宝贵经验。韩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郑万永、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唐文及韩中代表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平衡计分卡(简称BSC)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简称CSR)的概念,论述了低碳经济视阀下将平衡计分卡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进行融合的可行性:两者的目的相同,为两者融合提供了保障;两者的互补性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基础。从企业财务责任、客户责任、内部流程责任、学习与成长责任探讨了低碳经济视阁下BSC与CSR评价融合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它的资源从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这是企业存在的本质。不管做什么,盈利是必须的,但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回馈社会,发挥CSR的价值,更好地发展企业效用。负责中国CSR项目的康明斯集团副总裁曹思德表示。  相似文献   

18.
企业公民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视为企业的公民责任。“企业公民”意味着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做个“经济人”,还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人”。中国企业应尽快建立企业公民意识,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企业贡献于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CSR)这一概念早在19世纪末就已在西方产生,发展至今已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银行给企业社会责任(CSR)下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细细品味这些理念,其实它也不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全新创造.因为,几千年来,中国儒家文化一直提倡的"与人为善"、"天人合一"等,实际上也蕴含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一个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的论坛上,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企业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什幺样的企业最该承担社会责任?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说明在中国虽然经过了各式各样的讨论,但这“突如其来”的“责任”是什么,企业仍然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