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CEP的达成将大幅度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有利推动中国与RCEP成员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贸易投资和产业分工关系,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仪式以视频方式进行,15个成员国经贸部长正式签署该协定。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   

2.
RCEP协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作为当前世界上经贸规模最大、涵盖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有利于经贸合作和交流,更催生了巨额跨境贸易货币交易结算需求。研究表明,RCEP签署释放了区域投资合作潜力,激发了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给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与RCEP成员国经贸金融合作,完善支付结算系统建设,争取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选择权,更好地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3.
2020年11月15日,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结束了长达8年的谈判并正式签署。至此,涵盖全球29.7%人口、28.9%GDP、世界上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1签署RCEP对我国有何意义?RCEP对我国稳外贸、稳外资意义重大。RCEP成员均是我国重要的经贸伙伴。2020年前3个季度,我国与RCEP成员之间的贸易总额达105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测算,从产出角度来看,RCEP落地后,中国最受益的行业为纺织服装(产出增加0.86%)、轻工(产出增加0.33%)以及农产品(产出增加0.11%)。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对行业层面而言,伴随着RCEP区域贸易活跃,在过去几年饱受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和贸易冲突的港口航运板块将迎来转机。  相似文献   

5.
2020年11月,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东盟共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RCEP协定正式生效,促进了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及跨境物流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本文根据我国跨境物流和数字贸易协同发展的现状,针对RCEP环境下我国跨境电商的机遇与挑战指出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建设陆海新通道、完善数字化物流平台、提升监管水平等措施,为我国在RCEP背景下如何促进数字贸易和跨境物流协同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以东盟10国发起,“中日韩澳新”5国共同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RCEP的签署,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与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加剧的大环境,更加突显其对于驱动区域经济协作与稳定中国经贸格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亚洲经济体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参与方,区域内纵横交错分布着众多双边与区域自贸协定,RCEP正是区域内现行经贸规则的“整合器”,为区域内打造统一的经贸规则,提高自贸协定利用率。激发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在RCEP工商领袖论坛上,马来西亚大马银行董事长哈希姆表示:“RCEP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贸区,覆盖世界约30%的人口和GDP,这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8.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给中国农业带来发展机遇,作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最活跃、范围最广的区域之一,市场开放程度更加提高,贸易投资更为便利和自由,贸易相关规则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现代化,相关企业享有更多便利。同时也会面临国外优质农产品、非关税壁垒、有关规则更加严格的挑战。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探索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利用RCEP协定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提高企业对RCEP规则的使用效率;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扩大农产品加工贸易规模;开辟农产品贸易新业态,发挥农产品区域品牌效应,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产业链强链、延链,形成新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
速览     
《WTO经济导刊》2014,(2):10-10
RCEP第三轮谈判举行 1月20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三轮谈判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东盟10国代表与会。RCEP谈判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目标是达成一个现代、全面、  相似文献   

10.
RCEP签署前已和中国签署FTA(自由贸易协定)的RCEP缔约方贸易和关税减让情况在RCEP签署前,中国已和东盟、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整体自由化水平较高,仅保留了部分敏感产品。其中,中国的例外敏感产品主要是粮油糖棉等部分农产品、木材及纸制品、汽车及其零部件等。而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对中国的自由化比例也普遍较高,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的新加坡实现了100%零关税。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1月15日,包括中日韩在内的15个国家共同签署《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生效后,我国与日韩等RCEP其他成员方互相给予产品数超过90%的原产货物零关税待遇。韩国、日本与山东一衣带水,分别为山东第四和第五大贸易伙伴,也是山东第二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相似文献   

12.
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菲律宾正式生效,意味着RCEP全面生效并覆盖15个成员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高的自由贸易区,RCEP进入了新的全面实施阶段。中菲互为重要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贸易规模不断增长,贸易互补性强。RCEP全面生效对中菲双边贸易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中菲双边应加强政府友好关系,推动经贸投资合作,积极应对贸易挑战,努力提升营商环境,加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充分把握RCEP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22年1月1日,RCEP协定正式生效,我国自签署协定以来,通过贸易自由化扩大了出口,拓展了进口渠道,然而参与RCEP协定的国家制度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基于贸易扩展引力模型,采用2010—2019年跨国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制度质量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贸易的作用显著,制度质量的提高可以降低中国与成员国的贸易非效率;(2)政府干预程度、税收、贸易自由度、金融自由度和司法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而投资自由度和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不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3)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效率最高,与日本的贸易潜力最大。因此,我国应充分重视成员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在已有协作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进行有效评估和国际援助。  相似文献   

14.
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充分运用RCEP中通关便利化相关开放承诺和规则条款,对于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RCEP成员国中具有较大贸易份额和影响力的国家作为重点观察与研究对象,从影响通关效率的关键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的基础上,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促进外经外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优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起航。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RCEP的生效为稳外贸注入了新动能。近日,由中国贸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东亚商务理事会、柬埔寨总商会共同主办的RCEP工商领袖论坛在广西举行,与会嘉宾们纷纷对RCEP的实施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6.
近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通过协议生效门槛,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覆盖的人口、经济体量和贸易总额均占全球的30%左右,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也是我国继加入世贸组织后又一重大开放成果,其生效实施将为农业领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当前要着力用好RCEP机遇,培育农业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中秘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国一秘鲁自由贸易协定》。这个于2010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秘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内容一揽子自贸协定。协议实施一年来,中秘两国贸易不断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秘鲁第一大出口目的国。  相似文献   

18.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由东盟在2012年发起,历经8年谈判,于2020年11月完成并正式签署,共有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亚太国家加入协定。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成员。WTO的三大总协定(《货物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总协定》)囊括了世界贸易的三大主题,其中《货物贸易总协定》项下的《反倾销协定》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与我国企业尤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有关内容,深入探讨RCEP协定如何改变亚太地区的产业格局,从而推动区域商贸和投资活动发展,进而讨论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制造业不断增长,为湾区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