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之冲击,世界各国必须加强紧密团结,通过建立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走廊建设的不利影响,其次构建了国际合作机制理论分析框架,最后提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统筹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高质量建设的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合作机制从作用目标、构建原则出发,设计了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国际合作机制、病毒传播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疫情联防联控国际保障机制、疫情联防联控与中蒙俄经济走廊高质量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这些机制为"后疫情时代"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国际合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拉经济合作进入提质发展的新阶段,特别在传统经济合作形式受限的前提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有效促进中拉经贸合作的新兴领域。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具备开展数字经济合作的坚实条件,也面临着诸多障碍,明确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关键领域尤为重要。推动中拉数字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做好顶层制度设计,达成合作战略共识;完善双方互动机制,稳定经贸合作预期;拓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合作需求;强化网络空间治理,保障数字经济合作安全;培养高质量数字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储备,从而为构建以经济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不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持续有效对接,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多国经济合作陷入停滞状态。疫情冲击既使中俄合作面临许多挑战,但也为中俄合作在医疗卫生合作领域、数字经济领域、物流领域带来了合作新空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进入新的调整时期,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争夺资源和利益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借鉴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矛盾现象,并且提出能否进行有效磋商达成强有力的合作协议,调整中外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是决定区域经济能否走向合作共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通信和运输领域的发展,跨国公司不仅可以更容易地进入新兴市场,还能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实现更大规模的经济合作。本文探讨跨国公司在市场营销和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策略选择与应对措施,有助于揭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来源,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加大了与其他国家和经济组织合作的力度。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情况,并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如何利用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以壮大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模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阐述当代区域经济合作全球态势的基础上,对四种主要模式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提出了今后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态势,掀起了一直延续至今的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的特点是区域贸易协定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全球各地涌现。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此次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许多新的明显特点,这些新变化和新动向将对全球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贸易的主题,国家间依存度的提高也为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以中俄经济合作为研究对象,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两国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认为两国外交关系、经济政策导向、全球经济合作机制以及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是当前两国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而语言障碍、投资规模、贸易结构、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则形成为不利条件。论文研究的内容为开展两国经济合作,形成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传播显示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流动特征,也加剧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有限性和国际冲突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新冠疫情暴发前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并讨论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的战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中德两国的深入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破解当前我国所面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关键所在。为此,从中德产业园区的视角,对我国中德地方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中德产业园区作为承载中德地方经济合作落地的主要载体,汇聚了地方政府、中方企业、德方企业和双方中介服务机构。基于对五个中德产业园区中十五名关键权益人的访谈,总结了当前中德地方经济合作的现状、主要模式特征和制约因素,并从企业、地方政府和宏观管理者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从系统上推动中德地方经济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其经济增长率居全球之首,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经济合作独具特色。该地区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除了其自然资源较丰富、人民勤勉、政治相对稳定、重视教育以及国际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外,还在于该地区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注意调整经济政策,不断增加投资和努力开发人力资源等。预计,亚太经济的增长速度仍将领先于其他地区,其经济合作将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增长三角”更加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亚大地区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联友 《国际贸易》1995,(11):28-30
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集团化浪潮的推动下,在世界经济日益繁荣和全球贸易持续增长的促进下,中国同世界各国,其中包括同东北亚地区周边5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的经贸合作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如何进一步发展东北亚地区6国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如何加速推进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们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市场、第七大贸易经济体系、第九大服务输出地。香港拥有大量的金融、保险高级管理人才和制造业企业管理人才;国际营销网络高度发达?而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处于世界中低收入水平,总体经济极为落后。香港的现代化大都会与西部地区的落后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差距就是潜力,潜力是合作发展的动力,香港与西部经济上的互补性表明两地具有极大的合作空间,其合作的前景非常远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对我国而言,深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后疫情时代,面对疫情防控、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美贸易战白热化、逆全球化、贸易结构失衡、东北亚区域内部矛盾等情况下,辽宁省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将自身经济发展融入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逐步打造全球产业链的顶端,成为东北亚的中心和重心.通过近年辽宁省对外贸易相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水平及与东北亚国家贸易的数据统计,表明辽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比逐年下降,仅维持2%的水平;东北亚主要国家在辽宁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日、韩、俄,占有辽宁对外贸易的47%份额;辽宁对外贸易中存在水平层次不足和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情况.在新形势下,辽宁应紧随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利用区位优势互联互通,优化升级制造业,培养新科技产业,促进东北亚区域贸易效率,在后疫情下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开展广泛且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际经济合作战略的转变与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际经济合作战略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与发展,在深度、广度以及形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形成了以亚洲地区为基础,积极发展与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逐步深化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合作,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在亚洲、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全球的地位和话语权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2022年亚太地区总体形势呈现“亚太治理”与“印太战略”对垒,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疫情、通胀全球化与经济、贸易区域化并行的发展态势。后疫情时期和石油联合减产的背景下俄乌冲突爆发,刺激多种能源价格创历史新高,引发全球能源危机。能源价格高企、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国家走向严重衰退。亚太各国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核电、吸引国外投资和能源来源多元化等途径以寻求能源转型、追求能源安全。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能源合作取得新进展,与亚太国家能源合作存在新的机遇与风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经济浪潮地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毋庸置疑,这种合作形式已经成为了目前全球经济合作最为主要的一个特征。亚太地区的合作逐渐开始朝着区域以及双边经济合作演进。对于中国而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兴起,以"产学研用"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校技术转移、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模式也成为主流。本文在探讨"产学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实证分析,探索建立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企业竞争实力的渠道和方法,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合作共赢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