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与占有型消费的比较,分析租赁消费促进临时及短期性消费需求、满足耐用消费品需求、降低经验产品与新产品及网络购物中的消费风险、满足体验消费方式、促进外源资金多元化,从而促进内需的扩大。为促进租赁消费发展,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消费租赁方式,完善租赁消费市场的监管以降低租赁风险,政府加强租赁消费的支持力度,转变人们消费观念及引导人们消费行为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不断升级换代,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未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非物质消费为主;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体现生活质量阶段的特征,各种高档消费品,如住房、汽车的有效需求上升,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大大提高等.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扩大农村工业品的消费市场 ,对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份额十分庞大 ,但目前其所占比例与其消费群体却极不相称 ,这表明农村消费市场仍会有较大增长空间。我国农村如果每实现1 0 0 0亿元的消费将会对我国总体经济产生 2 3 5 6亿元的最终消费需求。努力开拓农村工业品的消费市场将会对工业企业产品结构和技术升级有着特殊的意义。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特殊经济时期时常出现的那种排浪式消费、需求过旺今后…  相似文献   

4.
以分析住房消费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住房市场的演变为基础,本文探讨了住房消费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住房消费促进经济回升的功能较强,住房租赁收入与经济周期关系密切,住房消费对就业带动能力较大。文章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尤其大都市区房地产租赁市场快速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住房消费将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变量.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住房成为居民重要财产性收入的时候,就意味着住房租赁消费将可能影响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从而对国民经济核算以及内需政策的制订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中根  王鹏帆 《改革》2023,(8):54-65
促进消费发展,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需求结构视角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低水平消费主导到投资和出口双主导,再到消费主导的演进历程。与之相对应,政府分别实施了倡导适度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和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政策。在以人民为中心和改善民生的价值观引导下,消费政策演进的理论逻辑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处理好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关系以及发挥消费能动作用的互促共进。新时代消费政策必须关注消费发展不均衡、需求结构失衡、供需结构错配等挑战。推动消费持续发展,应强化以富裕共享为指导的均衡发展策略、实施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需求促进政策和推进以供需匹配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消费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同样是吃、穿、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选择取向,其背后是各自不同的文化倾向,表现消费中的就是消费文化。本文对消化文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市大规模的拆迁和改造,买房置业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京城百姓不得不考虑的一件大事。然而,房屋类别、复杂的权属关系往往令购房者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对此,业内专业人士将房地产市场中的一手房与二手房作了一番细致的比较,以此帮助购房者清楚消费,明白置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消费函数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薇 《南方经济》2005,(11):41-43
我国自1998年实施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对提高经济增长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投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增长速度,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消费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直接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借鉴西方消费理论,在分析我国消费函数的基础上,探讨促进消费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刊》2004,(1):19-20
据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有望较快增加、消费政策和消费体制不断改进等有利因素的作用下,2004年我国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9052.3亿元,增长10.3%,比2003年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有所提高。农村消费启动、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将是2004年消费增长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谢鉴泉近日撰文认为,从长远来看,有效地扩大内需,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困此,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至关重要。 正确处理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在不断扩 大生活消费的同时,有重点地鼓励生产投资消费。就我国现状而言,在生产投资领域,政府的财政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民间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所占比重仍然不大。在生产投资领域,还有一块广阔的空间。同时,我国社会和民间已经积累了巨额资金可供投资,只要把这些资金供给与投资需求“对接”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消费效应。我们应该加强投资立法…  相似文献   

12.
对消费与经济增长失谐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孟秋菊 《改革与战略》2008,24(10):23-26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和谐是消费和谐最根本的要求,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对消费者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平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然而,消费与经济增长失谐现象当前在我国大量存在且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消费率偏低,造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乏力;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太大,使得农民消费水平低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羁绊;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导致经济增长波动较大。由于它们各自产生的原因不同,因而其对策也有所不同。只有详细区分我国当前消费与经济增长失谐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到促进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9,(7):18-1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这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的新要求。不少企业家认为。金融危机对人们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是市场对企业的考验,逼迫企业开拓新产品和新市场、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群体,拓展消费空间,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从我国当前社会情况来看,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在于做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改善百姓的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14.
王志明  余国辉 《西部大开发》2010,(3):185-185,196
消费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消费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异化的一面。异化消费文化现象极端表现为: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畸形消费等。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自身发展的物质、精神需求,而异化消费却表现为消费主体的一种虚假满足,这种消费文化现象是对消费主体的一种否定,而不是肯定,是主体自我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及其对内的需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征 《特区经济》2005,(10):48-49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总趋势:消费结构会向享受型、发展型升级。今后5~10年里,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升级到以住、行、玩等享受型商品与发展型商品为消费兴奋点的小康富裕型消费结构,从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性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居住消费七大消费的发展趋势可以得出这点。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发展迅速,但总量偏低,依旧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经济危机凸显出发展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据此本文从文化消费研究意义入手,重点考察杭州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为文化消费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志俭 《发展》2003,(3):24-28
预测消费的趋势、评说投资的热点。大家都非常关心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特别是在消费领域里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2003年中国消费领域的发展趋向,究竟会怎样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我认为2003年中国的消费将会呈现三个重要特征:首先今年中国的消费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去年;第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会成为今年居民消费的重要特征,所以适合消费结构升级的商品都将会成为新消费热点。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还会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消费的核心思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占社会总消费重要比例的集团消费中存在许多有悖于这一核心思想的现象,并且其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极大。本文从变革政务消费方式和职务消费方式视角来探讨可持续消费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曹莹 《浦东开发》2003,(12):12-13
消费“大一统”的局面悄然瓦解,与此同时,个性化消费悄然崛起。一切在悄然改变。谁抓住了这一消费趋向,谁就抓住了商机。  相似文献   

20.
邓秀焕 《中国经贸》2010,(22):143-143
本文首先分析了消费经济的内涵以及重要性,接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消费形态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