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西域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乐西域集团)成立于2000年元月,其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原地方国营新疆昌吉园艺场。西域集团位于昌吉市郊区,东距乌鲁木齐市仅36公里。占地总面积12915亩,耕地面积7389亩,职工1250人,西域集团有近200名大中专毕业生,有中高级技术人员98名。2000年,公司固定资产达5108.63万元,总产值12000万元,销售收入8770万元,实现利润332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达6924万元。  相似文献   

2.
僰人之谜     
历史的误会 僰人是否是已经消失的民族?其渊源何在?一直众说纷纭。 据史料记载:僰人是夏朝的遗民,商朝的战俘,属游牧民族。周武王伐纣时,征西南八夷参战,其中就有僰人,立下赫赫战功,在四川宜宾建僰侯国,从此,这个民族进入最强盛时期。汉张骞出使西域,在阿富汗、印度见到僰人对外销售的商品,这才知晓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通往东南  相似文献   

3.
王其英 《发展》2009,(5):153-155
(五)佛教兴盛 汉武帝经营西域之后,陆路交通十分畅通,商业贸易兴旺发达,使者往来非常频繁,为佛教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西域的安息。康居、龟兹、于阗等地,佛教已广泛流行,而这些国家与汉朝和后来的五凉、三秦政权关系又非同寻常。佛教从西汉时期经武威传人内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  相似文献   

4.
陈星星 《魅力中国》2014,(13):100-100
冯嫽,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跟随解忧公主和亲来到鸟孙,协助解忧公主经营西域,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的友好关系,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尊称她为“冯夫人”。  相似文献   

5.
张敬全 《西部大开发》2010,(5):78-78,80
净土信仰始于印度大乘佛教时期,约在公元一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兴起时,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地区就流行过净土信仰的经典。佛教传入西域后,净土思想随之传入并且在西域获得较大发展。东汉时净土信仰的经典经西域传入中原并取得空前发展。本文以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二者的兴衰为主线,分析了西域净土信仰向中原净土宗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绝三通     
编者按: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后,既经历过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又出现过昭君和亲后的"边城晏(晚)闭,人民织盛,牛马布野"的和平兴旺景象。其间,班超父子"三通"西域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他们为使西域与内地联成一体,作出了永垂史册的贡献。丝绸之路正是经过这样一代一代人的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始终保持畅通无阻的。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匈奴虽然退出了河西走廊和漠南一带,但他们仍然统治着蒙古西北及天山以北广大区域,并支配着塔里木盆地东北和西域的一些小国。他们的小股骑兵,还经常从天山缺口南入,袭  相似文献   

7.
王其英 《发展》2010,(2):74-75
汉朝居有武威及河西并设置郡县,不论是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打通了西域通道,使汉王朝联合西域诸国对付匈奴的外交政策得以实现,并使中国与西域诸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增强;二是隔断了匈奴与今日青海境内的西羌的联络,减少了西边的外患;三是汉王朝占有这些地区之后,大量移民,兴建军民屯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自从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之后,西域诸国,知道了丝绸原来是一种小虫子口里吐出来的丝,于是,千方百计地想得到这种虫子。而汉王室,宁肯以成捆的丝绸予人,也不准蚕籽流传出去。汉家在这通往西域的道路上,设立了道道关隘,一旦发现有偷运蚕籽出境的,格杀勿论。据史书记载,在各道关隘上,不知道因为这事杀了多少人。那么,蚕籽到底是谁偷运到西域的呢?  相似文献   

9.
人的最高属性是人的精神性。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从人的精神性出发,才能区别人与动物,才能揭示人的整体本质,才能理解人的自我超越和自由创造的本性,才能真正触及人的发展问题的深刻性、复杂性、系统性与特殊性..经济学不是一门人学,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经济学几乎对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都有所研究。下一阶段,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转向人自身,经济学可以对人自身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一门叫做“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的现代化对实现现代化更为重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曾有一个神秘的偈盘陀王国。国力最盛时,它管辖12座城,偈盘陀王曾远征北印度的咀叉始罗国,并大胜而归。其实现在的塔吉克族,就是他们的后裔。因山高路险,地处“世界屋脊”上的偏僻之地,据说这里的塔吉克人如今仍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桃花源”似的生活。他们为何被称做“太阳部落”?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日前记者一行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千里,专门到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道》2013,(2):55-55
西班牙盛产豆类,其种类之多不亚于中国。不过,西班牙人吃绿豆和中国人的吃法大相径庭,中国人甜吃,西班牙人成吃,一反西班牙人什么东西都甜吃的常态。  相似文献   

13.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之后华夏大地与西域诸邦之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茶叶、丝绸、工匠,而没有带去总督,没有带去扩张和称霸的野心。  相似文献   

14.
成正兴 《发展》2010,(2):55-55
社会要和谐发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首先必须是和谐发展的,离开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和目标指向。人的和谐发展还包含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去了一趟德国回来,人们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想了一下我回答:面包。 就像米食之于中国人,面包之于德国人是一日三餐都不可缺少的主食。但是德国人对于面包的狂热与专注,却让我这个中国人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16.
去了一趟德国回来,人们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想了一下我回答:面包。 就像米食之于中国人,面包之于德国人是一日三餐都不可缺少的主食。但是德国人对于面包的狂热与专注,却让我这个中国人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17.
王博 《魅力中国》2014,(27):213-213
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会受到很多客体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研究人的解放问题,对于合理地有条件地摆脱束缚,使人获得自由,进而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毋宁说,“人的解放”问题的核心关注点在“人”,这也给我们在研究此问题上提供了很重要的价值,即始终将核心放在“人”这个主体对象上,对“人”的解放,是“人的解放”所涵盖面得以有效、综合的解放和“人的解放”解放的核心。在充分理解这一深刻内涵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人学思想--“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初识昌农,是在俄罗斯。眼中的昌农,是一个坚韧,朴实,喜欢对着风景将白天画成黑夜的江西汉子。在列宾美院,从俄罗斯人到中国人无一不认识他的,也无一不佩服他的,他不是像大部分的人是因为文凭而来,他是真正为梦而付出的人,本来在国内就已经有很好的生活,他却为了简单的儿时梦想又出来学习画画,一来就是7年,从此他踏上了艺术的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盐池三味     
塞上饕餮地.美味在盐池。此处所指之盐池,乃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陕、甘、宁、蒙交界地带.而非西海固之盐池也。此地小吃虽无古训可追溯.但其甘昧竞也惹得众人竞折腰.既有西域之淳厚,又宫中原之绵软.童叟咸宜,汉回兼顾。今数三味,以飨诸君。  相似文献   

20.
曹芳 《黑河学刊》2008,1(3):141-142
人的素质现代化既是一个目标,更重要的还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向度,是其理论指导,而人的自身全面协调发展的内在尺度同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外在尺度的统一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的维度与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