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不仅是作为实体的存在,更是具有生命价值的存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个体生命的价值,个体生命价值被物化同时受到冷漠.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拓展人的实践领域,从而使个体实现其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教育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人的个体生命价值.因此,个体生命价值的探究对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提出,是对教育本质进行深刻哲学思考的结品,是对教育本真旗帜鲜明的回归。“三生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人——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王玉 《魅力中国》2013,(28):89-89
本文由李安导演的成功引起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只有点燃生命最根本的热情,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4.
于德明 《中国西部》2014,(32):70-71
<正>教育孩子不是流水线生产,也不是制作模具,不需要一刀切或千人一面的形式,而是为了培养具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为了发挥个体的优势,从而使生命个体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人性使然,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我们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需要在"智"上下功夫,有"智"者事竟成。  相似文献   

5.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个体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囿于知性模式和应试模式无法体现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教育者要在人的本质、人生态度、自我认识三个方面,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以及自残、伤人等暴力现象时有发生,这背后的深层动因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是教育的终极意义,教育与生命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该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入手,呼唤大学教育向生命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将要担任的圣神使命--救死扶伤。对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教会学生关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和使生命变得有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定义。本文主要从生命教育的含义及本质、对医学院校学生展开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的作用进行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玫  陈静铃 《发展》2010,(10):147-147
何谓"教学智慧"?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智慧是一种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情景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果断、准确判断和恰到好处地处理问题的艺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教学智慧体现为学生的爱。教学智慧是一种人的生命智慧,是学生作为理性存在和精神本质的直接显现,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中的任何创造性和任何艺术,都不是抽象的规则和认知机能,它总是和具体的情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关注生命,教育学生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尊重生命,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也是我们目前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为此,必须引导生命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须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平 《理论观察》2008,(2):110-111
当今大学生自杀、暴力等事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对生命的漠视令人担忧。从生命教育的内涵看当代大学生对生命漠视的原因:从生存压力的增加导致生活意义感的消失;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导致个体生命的迷茫;教育的异化导致对学生生命状态的忽视等。因此,应从价值性教育、成长对话和发挥学生道德主体地位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1.
崔丽 《魅力中国》2013,(13):207-207
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深刻说明了尊重教育的重要性。是的,尊严可以使人高尚,而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是一个人的脊梁。学生们,作为一个个生命个体,他们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权力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我们,就更不应该去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因为,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哲学高度对教育改革进行深层思考,探求人的本质,寻找理性教育的途径,呼吁教育关注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君  高峰 《改革与开放》2016,(16):100-102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而实践本身就是“中介”,教育作为一种中介关系,表现在其作为中介系统的存在.因此,教育是个体人与社会的中介;教育是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中介等.因此,教育的起源问题可以追溯到教育何以成为作为中介系统的存在.教育在作为类的人的起源上,教育是人类经验传承、交往的工具;教育在作为个体的人的起源上,是解决个体学习能力、效率与无限扩大的、内容丰富的社会经验的矛盾的手段.因此,从教育的这两种历史的或现实的起源上看教育在逻辑上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在现实上是一种过程中存在、观念上的存在、制度上规定的存在.因此,教育同市场经济一样也是中性的,其本质在于提高人类的生存效率,在应然上,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发展速度、质量,而不是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晓庆 《魅力中国》2011,(1):295-295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等等情感。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杨泽勇 《魅力中国》2014,(12):211-211
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对于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保证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丹妮  胡晓 《理论观察》2023,(2):145-148
从陶行知的思想出发,以生命的精贵,追求生命质量,辩证态度看待生命的生命观为落脚点,将生命贯穿在生活教育中,陶行知认为生命教育是具有真善美的教育,应培养具有真善美的完整的人。在其教育实践中,将教学做合一作为生命教育的方法,提倡活的教育,赋予生命的价值意义,探析生命教育于当下教育的现实启示,促进生命主体之完满发展,推动国家民族之教育变革。其教育思想是对生命的信仰,教育实践是对生命的诠释,将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实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大学生对生命认知的混乱导致自杀现象的频频发生的现状,指出,高校德育呼唤生命教育的回归.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提高教师个体素养,创设良好校园文化等途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高校德育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大学生对生命认知的混乱导致自杀现象的频频发生的现状,指出,高校德育呼唤生命教育的回归.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提高教师个体素养,创设良好校园文化等途径开展.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一切活动和价值的源泉.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体现着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注,而且意味着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凸显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李敏魁 《魅力中国》2014,(9):169-169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提高人的人生质量。高职语文教学中应当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追求。本文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磬育三大实施策略,即通过教师言传身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