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去年早些时候被青岛双星集团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十五次联席会议认定为“终身总裁”的著名企业家、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先生,又于12月23日被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评价其企业家价值为10.2099亿元人民币。作为迄今仅存的唯一一位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汪海总裁的被价值认定,这在中国企业家价值认定史上为首开先例。这里,起码有三个突破:一是“终身总裁”——突破了企业家在位的年龄边界; 一是企业家个人自身价值精确计算——突破了计划经济下的国有(部门所有)模糊和不计价的传统范畴;一是企业职代会“自作主张”——突破了…  相似文献   

2.
一个企业家死于非命,我们往往把凶手简单地归结为仇杀、自杀、病杀,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企业家的死亡档案时,我们发现我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那些被绑赴刑场枪毙的凶手,那些在“工作台”扼住老总咽喉的病魔,那些坠楼毁身的亡灵,只不过是一群“傀儡”,而谋杀经理人的幕后凶手是谁,我们至今横糊不清。因此,“今天张经理被杀,明天王老板遇害”的消息在媒体上频频出现……面对企业家的死亡.我们要做的是寻找真正的死因.减少企业家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微型论坛     
一位厂长谈到治理企业的秘诀时,提出要善于用人之“短”:让“吹毛求疵”的人当质量监督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当财务监督员……每个人都有缺点和短处,而这个“短”是与“长”相对而言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认识它,怎样去利用它,有些人的“短”用在特定的场合上却可能成为“长”。善于用人之“短”,并不是—个人的什么短处都可以利用,这个“短”,是经过诱导;可以变为积极因素的“短”。企业面临着市场激烈的竞争,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而且也要善于用人之“短…  相似文献   

4.
我曾听到一位著名的投资银行界人士对企业家办企业的比喻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老婆养,不容任何人插一足;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儿子养,小时候宠爱有加,淘气时巴掌伺候,青春躁动期严加管束,长大了稍加指点,自己老了则依靠儿子;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猪养,养大的目的是卖,养一个,卖一个,养一群,卖一群。  相似文献   

5.
他,资产达数千万元、产品畅销国内外。却仍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他.放弃外地优惠政策甚至“绿卡”而甘愿回乡创业;他,“不用扬鞭自奋蹄”,年逾六旬还准备将事业做得更大。他,就是全科治疗仪的发明人、民营企业家王样林。  相似文献   

6.
胡巍 《经贸实践》2007,(10):36-36
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两位浙江的企业家代表不约而同地提交了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议案和建议,浙江代表团的11位企业家代表接受中外48家媒体的65位记者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大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技术经济》1996,15(4)
时代的风云把企业家推上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角地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佳着实让人感到难堪。“当官容易,当企业家难”是厂长经理们的共同感受。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媒介上宣传某某企业家把应得的奖金捐献出来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或为企业办好事。对此本无可非议,它体现了我国企业家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但这似乎也是企业家一种无可奈何之举,在这背后也许含有其难言的苦衷,是不是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潜意识:对人们那种根深蒂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心态的余悸?企业家“树大招风”,在…  相似文献   

8.
在这瑞雪纷扬覆盖龙江大地的时候,当全省人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之际.我们即将告别难忘的2005年.迎来崭新的2006年。值此,我们谨以“维权专栏”的名义向省“三会”各位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客座研究员.向各会员单位的企业和企业家们,  相似文献   

9.
钱林霞 《新经济》2011,(8):39-40,38
黄学明不仅是个企业家,还是个。书法家;他不仅是个书法家,还是善于运用书法来理解和诠释管理的企业家。黄学明很推崇四个字“厚德载物。”《周易·坤》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这段话阐述了才能与品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郑丽 《新经济》2011,(7):43-44,42
现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展会服务部总经理的张展欣,有着让人惊叹不已的人生履历。作为企业家,他游刃有余,经营有道;作为收藏家,他眼光独到,火眼金睛;作为评论家,他鞭辟入里,一针见血;作为画家,他的泼墨荷花自成一格。有着丰富的人生已然不易.在人生中能成为一个“家”更是不易,成为多个行业中的“家”,就应是传奇。  相似文献   

11.
他,为企业家谋福利,不计个人得失;他,时刻铭记黑龙江企业发展的责任,攻坚、求真、务实;他,居安思危、虑近思远缔造了省“三会”旷古烁今的历史性改变;他,重视人才、重视人力资源培养、重视科学技术力量;他,举步维艰、历经坎坷、肩负重任为黑龙江省企业费尽心血。他就是为黑龙江企业引航的舵手;他就是省“三会”领导核心的带头人;他就是心系企业、心系企业家呕心沥血、锐意进取的领军人;他就是能用和蔼的微笑贯穿整个采访的省“三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重华  相似文献   

12.
在韩国,一名真正的企业家是非常受人尊重的。韩国人都懂得,“正是千千万万个企业家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推动了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韩国高耐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回答说.在韩国就是要求企业家“树立一种建设国家经济意识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种”。作为一个企业家,这种精神是不能违背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军人出身的企业家为数不少,他们构成了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特别群体。他们的管理各有特色;与此同时,“向军队学管理”也成为近两年来的一种新的潮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J.A.Schumpter)认为技术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那种敢于冒风险,把新发明引人经济之中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熊彼得还认为企业家与普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也不同,只有倡导和实行飞新”活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是“企业家”,否则只是“老板”,国外高技术产业也援引了这个概念。知识经济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  相似文献   

15.
戴幼芬 《经贸实践》2003,(11):56-57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接近半数(占45.5%)的企业经营者对我国企业信用状况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仍有五成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信用状况“没有变化”或“有所恶化”。说明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形势依然严峻,且中小企业问题更为突出;调查问及“目前同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善于经营管理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记株洲冶炼厂厂长曾维伦宁建业,匡四清(一)1992年7月8日,一道无线电波,从泰晤士河的“雾都”──伦敦,传到了湘江河畔的工业新城──株洲;株洲冶炼厂“火炬牌”电锌正式通过国际有色金属贸易权威机构──伦敦金属交...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成长三维机制与家族企业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梳理企业家理论不难发现,已有的各种理论不仅彼此间存在着诸多分歧,而又也缺乏较好的现实解释力。本文将企业家看作一个动态成长过程,通过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维机制,以显示作为企业家的优势,并经受企业家“企业生态系统”进行“生存检验”的企业家成长一般模式。转轨时期家族企业家的成长为该模式提供了现实的注解。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非职权影响力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的非职权影响力是以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为核心,包括企业家素质示范力、形象感染力等一切能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亲和力的无形力量的总称;它具有稳定性和不断强化的特点,且以员工的自觉依从为特色;它依托企业家的自我修烁和社会塑造的双重机制而形成,与职权影响力一起,共同堆护着企业家的领导权威。正确认识和使用企业家的非职权影响力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风云人物、因率先“包机”而被誉为“胆大包天”的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先生,在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扶摇直上之际,在38岁如日中天的盛年,因积劳成疾,患肠癌并发肺部感染,于11月7日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近日,在王均瑶生活、工作过的温州,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温州都市报》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关注企业家身心健康”的座谈会,医学专家、企业家代表、媒体记者集聚一堂探讨企业家的健康话题,王均瑶英年早逝给社会各界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惋惜.  相似文献   

20.
车行 《当代经济》2004,(2):24-26
不断增长的财富给企业家带来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从“2003中国大陆百富榜”中,遴选出十位对中国民营经济有着至深影响的企业家。选择标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影响力;在民营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所处行业中的战略地位;企业纳税和销售额;为多少人解决就业;媒体关注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