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媒体     
Logistics Management《物流管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1973年6月5日,第一个世界环境日活动在全球各国举行。在全球环保立法方面,欧洲一直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6年前的今天,即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大会——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最后通过了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第一个国际宣言——《人类环境宣言》(又称斯德哥尔摩宣言)。会议第一次向全世界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项迫切任务”,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6号的上午,一部旨在推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从珠海向世界进行了发布。宣言的主题:“平等、诚信、合作、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宣言》也就是《珠海宣言》,是由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6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经过两年时间共同起草完成的,已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征求意见。《珠海宣言》由9部分组成:相互依存、科技进步、有效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分配、竞争、经济发展的资金、经济发展与教育、经济发展中人的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茵对记者说,我在参与宣言起草的时候,一再强调水、空气和环境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  相似文献   

4.
《宣言》的发表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产物,是欧洲社会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伟大升华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以及显示人类生活的困难,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因素;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斗争的需要,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动力源泉;正义者同盟的斗争和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19世纪以来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5.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全球性的发展主题 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它从经济到政治、从观念到行为,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正成为新世纪全球性社会改革浪潮的一个重要主题。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随后,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推出《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不少企业致力于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时,国际标准化组织又颁布了ISO14000标准体系,后者是为顺应全球环境保护需要而制定出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又称绿色标准。ISO14000的颁布和施行,意味着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在进行“质量突围”的同时,还要面临“绿色突围”。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擀一步增长及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各国开始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92年联合国在马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提出了在保证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同时,把环境与发展综合考虑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为了回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金融业环境暨可持续发展宣言》,国际金融公司于2003年7月颁布了赤道原则,为商业银行从事项目融资提供了一个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的框架。虽然从实施到现在不足六  相似文献   

8.
《公司》2000,(11)
为期3天的“21世纪城市建设与环境成都国际大会”形成和发表了具有历史和世界意义的《成都宣言》。成都市市长王荣轩宣读了《成都宣言》,于2000年10月18日18时30分在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中一致通过。10月18日22时20分,新华社将《成都宣言》向全世民播发。以下为《成都宣言》的要点。 实现《人居议程》的“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目标的过程中,城市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总体规划。二、良好的城市管理。 三、获得土地、资金和住…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开始用全球的眼光来看待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前途的问题展开了大论战。从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面世开始,经过增长有无极限的争论,到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21世纪议程》,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一步步深化。整整几十年的讨论,到今天我们还是在讨论。  相似文献   

10.
建设公正、平等、互助、和谐的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方向,技术创新是关键。标准化与低碳经济在持续改进与螺旋渐进的规律下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并以一种柔性的技术渗透方式嵌入到社会发展体系中,是技术创新产业化链条的重要环节。标准化通过“系统协调与整体推进”、“技术积累与创新扩散”、“提高质量与减少浪费”、“持续改进与螺旋渐进”、“消除壁垒与促进合作”、“市场机制的技术支撑”、“地方标准与区域减排”等7个方面推进了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丽 《价值工程》2011,30(11):284-285
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经世全才;在人才培养上他秉承道德教育为先,终身发展的理念;教学实践中,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书籍作为主要教材,注重学生知识广博和行为高雅的培养。在呼唤人文精神复归已成世界潮流之际,孔子提出的全才培养观和完人发展模式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非常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俭 《价值工程》2010,29(30):176-176
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思,日本自2001年开始实施旨在减少学习时间和给与学生更多自主的"宽松教育"。然而,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表示出无兴趣,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增加,"宽松教育"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似乎成为了青少年学历下降犯罪增加的潜在因素。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尝试为学生"松绑"、"减压",考虑到我国传统教育的种种特性,如何建立起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日本的"宽松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翔  张德亮 《价值工程》2010,29(35):15-16
本文在客观分析云南省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地处高原,山地面积占96%,特殊的地形决定了云南耕地数量有限的现实,站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全局高度进行思考,提出"藏粮于田"、"以特换粮"、"森林取粮"、"境外产粮"等解决云南粮食安全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创新”、“实效”、“参与”三个角度出发,对最新公布的2013版AACSB认证标准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解读与分析(特别是其同2003版的差异之处),试图找出新版标准所包含的思路特点,并尝试从中发掘出当今商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的商学教育与商学院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逐渐增多,对物流专业的开设已逐渐由管理类学科向工程类学科转变,培养的物流人才也由管理类人才向技术型人才转变。因此,物流工程专业逐渐以“现场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文中首先对“物流现场工程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物流现场工程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质,并给出了培养物流“现场工程师”的初步方案,最后分析了“物流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孙昀 《价值工程》2014,(14):221-222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研究生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之一。本文旨在从高校生存教育的实践中进行探索,提出"以意识形态、人文素养为方向形成学生的生活观"、"以课堂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主体,增强学生的生存技能"、"以模拟培训、实践教育为依托锻炼学生的生存技巧"三方面的实践探索,以期对高校生存教育的进一步实践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隽君 《物流科技》2010,(11):123-124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物流人才的缺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颈瓶。用归纳法对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人才培养规划,构建特色鲜明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中高层次的"物流英才培养计划",改善大学物流人才培养办学条件,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9.
董光 《价值工程》2010,29(20):254-254
伏特加酒从传入时的浓烈的"烫嘴的水",到被人们视为"绿色的禁果",到修道院的修士们把它当成"万能的药"来普济众生,到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它定为标准配方—4成酒精、6成水的"莫斯科特制伏特加酒",再到成为俄罗斯人须臾不能离开的酒精饮料,经过了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本文简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国酒-伏特加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崔文喜  李文胜  王军 《价值工程》2010,29(33):297-298
"机器一开,财富就来;炮声一响,黄金万两",这是矿山开采的一首"民谣"。在这个"民谣"的"鼓舞"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曾经残忍地剥开了大山的衣服,并"开膛破肚",将岩层、山体无情地暴雨在太阳底下。那时,用这样的词汇来描绘无序开采矿山环境非常贴切,所以本文描述了废旧矿山的现状,提出了矿山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矿山地质有效改造的方法和今后矿山地质保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