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壮秧剂育秧技术是水稻旱床育秧和抛秧的简化技术 ,是这两项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它能一次性完成床土消毒、调酸和秧苗施肥、化控等四项程序 ,俗称“四合一”技术 ,具有操作简便、省工小本、防病壮秧、增产增收等优点。水稻壮秧剂是根据水稻生理、生态特性 ,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研制的育秧剂。它集防病消毒剂、土壤增酸剂、秧苗营养剂、植物化控剂为一体 ,能调节秧苗细胞伸长与分裂的比例关系 ,控制地上部份生长 ,促进地下部份生长 ,用壮秧剂培育的秧苗矮壮 ,叶片宽厚 ,叶色深绿 ,根系发达 ,白根多 ,移 (抛 )栽后返青 (立苗 )快 ,分蘖早 ,分蘖…  相似文献   

2.
6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连降暴雨,部分稻田发生洪涝和内涝,对早稻生产和晚稻育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早稻后期管理和双季晚稻育秧管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早稻实施旱床育秧的几个技术性问题早稻旱床育秧是项适合南方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去年全县几个乡镇的试验示范和借鉴省内的典型经验,证明技术先进可靠,具有防止烂秧、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还可提早播种,提早5-6天成熟,减轻高温逼熟影...  相似文献   

4.
水稻无纺布育秧技术该成果是无纺布夹带育秧,复合膜育秧、飘浮育秧、护根育秧等四种无纺市配套栽培技术,形成了寒地早育秧新体系。该技术与农膜育秧比,具有保温、保湿、上温高、地温稳定、根系氧气充足、不滴水等优点。育苗根系发达,节间短、无病、株高、茎粗、根量协调适度生长。采用该技术,省工、省水、省秧、省农药费和防苗冻害,防徒长苗、防拷伤苗、防立枯病,以及提高秧苗素质,提高成苗率和产量。·棉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换本该成果研制出具有去毒、强化营养,促生产功能的棉、菜籽饼饲料专用添加剂、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系列…  相似文献   

5.
1、大春作物主要发育期农业气象条件 (1)播种育秧期 今年3月云南省春播育秧期间,大部地区晴天日数多、光照充足、气温偏高,水稻秧苗长势良好,“烂秧”及病虫害发生面积少于往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虎林市东诚镇忠诚村农民周佳贤勤劳踏实,可是多年来种地就是挣不着钱。究其原因,原来是他水稻育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7.
旱床育秧把“三关”旱床育秧要把好控肥关、控膜关、控水关。一、控肥关。旱床育秧所用的床土调制剂因其含有硫酸、腐植酸及N、P、K以及微量元素和床土消毒剂,所以具有施肥、调酸、消毒的功能。其肥效超过三元复合肥(有效成分N、P、K比15∶15∶15),按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耐寒、抗病、增产、省水、省工、省种的栽培技术,联珠镇引进推广此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本文论述了水稻旱地培育壮秧、大田合理稀植、浅插促进早生蘖,穗大粒重的栽培技术,分析了推广示范情况,推广应用价值,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老区建设》2012,(7):5-5
目前,华南稻区早稻移栽已基本结束,长江流域即将开始栽插,油稻稻三熟制地区5月上旬开始栽插。尽管早稻育秧前期受低温阴雨影响,但3月下旬以来光温条件适宜,秧苗长势好于上年。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提出,尚未移栽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壮秧,确保栽插质量;已经移栽的地区要加强大田管理,促进水稻平衡生长,为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中心,辅之以耕、耙、耖为基本环节的整地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肥水管理技术,目的在于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的产量。这套行之有效的传统水稻栽培技术至宋元时期已基本定型,构成中国近千年来经济发展的一大基石。明清时期,水稻生产得到全面发展,但其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在原有稻作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增强抗御灾害的能力,成为稻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而新方向的调整除了受制于自然因素之外,也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收录在明崇祯《松江府志》卷6《物产》中徐光启《告乡里文》是研究徐光启生平及明清时期江南农业史的重要史料,其核心问题就是在水灾过后,如何恢复水稻生产。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中所涉及的品种、播种、育秧、移栽、买秧、水利排灌、农业改制等问题进行解读,试图为江南经济史研究提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中心,辅之以耕、耙、耖为基本环节的整地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肥水管理技术,目的在于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的产量。这套行之有效的传统水稻栽培技术至宋元时期已基本定型,构成中国近千年来经济发展的一大基石。明清时期,水稻生产得到全面发展,但其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在原有稻作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增强抗御灾害的能力,成为稻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而新方向的调整除了受制于自然因素之外,也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收录在明崇祯《松江府志》卷6《物产》中徐光启《告乡里文》是研究徐光启生平及明清时期江南农业史的重要史料,其核心问题就是在水灾过后,如何恢复水稻生产。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中所涉及的品种、播种、育秧、移栽、买秧、水利排灌、农业改制等问题进行解读,试图为江南经济史研究提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的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黑龙江省桦南县圣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70多栋高标准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正在紧张地进行育秧准备工作。当地农民致富带头人、公司董事长吕塞峰说:"水稻插秧后,二次利用的大棚会分给贫困户用于种植硬果番茄等经济效益高的  相似文献   

13.
整好秧田育壮秧要夺取早稻增产,培育壮秧是头等大事,而选好秧田整好地又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环节,具体应抓好以下四项技术措施:一、选好田块。田块应选择背北向南、光照足、排灌方便、病虫害发生少的沙质土壤,且在越冬时翻过的冬闲田。二、改良土质。整地的每亩秧田排好...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灭茬抛秧栽培,是近年来在水稻抛秧和晚稻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栽培技术,不通过牛犁或机械翻耕,而是采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快速灭茬后,直接抛栽早稻秧,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机械翻耕所花成本,并有利于抢住季节。由于免耕灭茬的水稻分蘖早、分蘖快,故有效穗足、产量高。所以在湖南省新邵县,水稻免耕灭茬抛秧栽培被农民称之为“懒汉”高产技术,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5.
汪栋 《唐山经济》2004,(8):18-19
滦县榛子镇南辛庄子村是该县典型的薯炕育秧专业村,全村现有农户90余户,300多口人,耕地不足500亩。近年来,该村依托薯炕育秧这一传统产业,不断在土地上做文章,使这一小产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并为全村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村家家都有薯炕,总量已达285铺,户均3铺,每铺占地仅为0.12亩,而每铺的纯收入都在3000元  相似文献   

16.
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水稻半旱式栽培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高产高效种植方式。在山区丘陵地区大力推广这项新技术,是改造冷浸田,实现低产变高产的有效途径。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应抓好以下关键措施:一、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宜选用丰产性好,适应性、抗稻瘟病和再生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1、选用优质抗旱水稻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好的云粳26号、楚粳28号等水稻品种。2、科学选择苗床地选择位于水源地附近,背风、向阳、管理方便的沙壤地或菜园地作苗床地,浅翻后及时清除杂草、秸秆残渣,耙细整平,亩施1000kg腐熟农家肥培肥土壤,进行集中育秧,便于技术指导,统一管水,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3、最佳节令适时播种根据红塔区的实际,水稻最佳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水稻更是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首席专家、研究员朱德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稻高产机理与栽培、抗逆机理与生产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水稻节水与水分生产效率、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坚持以创新稻作技  相似文献   

19.
1、水稻旱育秧三膜抗旱节水育秧在旧历年前选好苗床地,整细整平并泼施足量人畜粪水加适量氮肥和磷肥进行培肥到旱秧要播种时,把培肥的土挖到一边,按2m开厢,厢面1.5m,埂高20-25cm,做成茶盘厢,把厢面弄平,垫一层8丝的农膜,再把培肥的营养土回填10cm到苗床内的薄膜上,厚度要均匀灌足底水,然后播种盖土盖双膜(内膜平盖,外膜拱盖),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后,湖南、江西等地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措施推行双季稻种植。如湖南省提出"力争全省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000万亩以上",江西要求部分产粮大县将原本已经下降到20%以下的早稻面积恢复到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