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超积累植物蓖麻对重金属铜的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营养液培养,分别讨论了不同Cu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pH值对蓖麻Cu吸收能力的影响。当Cu浓度为30mg/L时,地上部和地下部Cu含量分别高达1086.41mg/kg和16570.02me/kg,当Cu浓度在50~100mg/L时,蓖麻出现中毒症状,但其Cu含量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在O~120hCa,蓖麻对Cu的吸收以地下部为主,之后表现为Cu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转移;蓖麻对Cu的吸收与营养液pH值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超积累植物蓖麻对Cu有着较高的忍耐、吸收和转运能力,并对环境pH值的适应性很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聚硅酸中加入一种高价亲生物环保的金属离子A4 ,制备了一种适合处理长江水的绿色絮凝剂PAS,确定了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方式:酸性聚硅酸与A金属盐溶液复合,nA/nSi=0.3。通过实验确定了其处理长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投加量为10 mg/L(以A4 计),pH=6~8,UV254的去除率大于61.7%,浊度去除率大于99%。PAS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聚合铝和聚硅铝,而且矾花形成迅速,絮体密实、沉降快、出水更加清澈,无残留铝。A也是亲生物金属,健康环保。因此,PAS是绿色环保友好型絮凝剂,可作为饮用水专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3.
为使铝型材生产产生的含氟废水经处理后达到[F -]≤20 mg· L -1的要求,采用CaCl2进行除氟处理,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含氟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值范围宜控制在6.0~8.0之间,当氟单离子浓度在200~300 mg· L -1时,投加CaCl2的量与F -质量比为4∶1;当氟单离子浓度<150 mg· L -1时,需增大CaCl2的投加量,沉淀时间应≥2 h。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铁矿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与污染状况,分层采集了6个典型剖面(0~80 cm),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Ni)的含量水平,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外围区。尾矿区土壤中Cu、Pb、Zn、Cd、Cr、Ni的含量明显高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超标严重,垂向污染也达到一定的深度。外围区土壤重金属也有一定程度积累。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评价显示,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已经处于重度污染级别,其中Pb和Cr为安全级别,Cd和Cu的污染最为严重,Zn和Ni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也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了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ISX).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二硫化碳用量、淀粉交联度对ISX去除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得出了制备ISX的最佳条件为:10 g沉降积32 mL的交联淀粉,二硫化碳用量为交联淀粉用量的25%,质量浓度25%的NaOH用量为淀粉用量的15%,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32℃,在此条件下合成的ISX对铜离子(含Cu2+ 30 mg/L)的去除率为99.58%.  相似文献   

6.
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选取3种植物纤维固体废弃物(花生壳、巴旦木壳、南瓜子壳),开展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纤维粉末对重金属离子均有很高的吸附效率,且巴旦木壳粉末的吸附性能最优,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左右。当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2 mg/L,pH为5~8时,巴旦木壳粉末对Zn的吸附效率维持在85%以上,对Cu和Cr的吸附效率均可达90%以上。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植物纤维粉末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以物理吸附机制为主。植物纤维粉末适用于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有利于实现"以废治废"。  相似文献   

7.
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 DNA序列比对,对前期分离的菌株TLSB2-K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振荡培养法,探讨了温度、p H值和渗透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及铜胁迫下菌株对铜的耐性及吸附能力。结果表明,TLSB2-K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7℃、p H值7、渗透压1.1%Na Cl。铜胁迫下菌株生长周期缩短。铜浓度在100~500 mg/L的范围内,菌体生长良好,铜浓度为100 mg/L时胁迫培养25 h,菌体铜含量为1 253.4 mg/kg;铜浓度为200 mg/L和300 mg/L时胁迫培养30 h,菌体铜含量分别达到2 087.2 mg/kg和2 188.4 mg/kg;菌株的最高铜耐受浓度为700 mg/L。实验结果证实,菌株TLSB2-K具有较强的铜耐性和较高的铜吸附能力,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获得准确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是研究陆表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性工作。以内蒙古东来地区为例,为提高对研究区陆表环境过程与变化研究的可靠性,同时有利于对研究区进行精细格网上的有效调控与管理,文章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对累积频率分析法,确定了内蒙古东来地区1∶5万土壤环境中Cu、Cd、Ni、Pb、Zn共5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它们的平均值依次为:20. 995 mg/kg、0. 143 mg/kg、25. 712 mg/kg、17. 873 mg/kg和65. 438 mg/kg。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球化学基线值均高于该区的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 86、2. 07、1. 49、1. 18、2. 19倍,推断高出土壤背景值部分系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于2014年11月采集大冶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灰尘样品8个,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其重金属(Cr、Ni、Cd、Cu、Pb、Zn)含量,探讨周边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冶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排序为CuZnPbCrCdNi,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 381.39 mg·kg-1、3 971.72 mg·kg-1、1 754 mg·kg-1、150.87 mg·kg-1、120.76 mg·kg-1、80.92 mg·kg-1,且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分布不均匀。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重金属污染来源和空间分布主要受金属冶炼等活动影响;Cr和Cd的致癌风险较小或可以忽略,重金属非致癌总风险为儿童高于成人,其中Zn和Cu可能引起较严重的儿童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论文通过采集河北平原农业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重金属Cu、Zn、Cr、Cd、Ni、Pb、Hg及类金属As的含量。首先运用ArcGis预测了重(类)金属的空间分布图,然后通过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研究区农业土壤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除Ni、Cr、As外,Cu、Zn、Cd、Pb、Hg重金属大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尤其是Cd、Hg的大部分样品地累积指数大于1,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空间分布图显示,Cu、Zn、Cd、Pb和Hg重金属分布范围广,尤其是Hg元素。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重(类)金属主要来自于施肥、燃煤、汽车尾气等多方面污染。通过上述结论,论文提出了防止重(类)金属污染的相关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Cu2O/Cu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形态和结构都非常稳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开展这一学术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性。可见光对其催化性能较好,对Cu2O/Cu异质结构纳米材料的工艺制备过程进行探索,具有相当大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Fenton氧化的方法对湿法腈纶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氧化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Fenton试剂投加量、初始pH值及反应时间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ρH2O2为300 mg/L,ρFe2+为300 mg/L,反应初始pH值为3.0,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Fenton氧化反应对COD达到最大去除率57%.另外,通过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该废水有机污染物在Fenton氧化过程中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生化出水中某些难降解芳香性物质可以被Fenton试剂氧化分解,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对环大冶湖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Pb、Zn、Cd、Cr、Ni、Mn和Co的含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环大冶湖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及评价,并分析了污染物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环大冶湖周边土壤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Cd污染已影响到了农田的安全生产。地积累污染指数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累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Co、Ni、Mn和Cr。土壤中Cd的地积累污染指数为1.72~4.29,1、26和28号采样点土壤Cd属重累积,其中26号土壤Cu属偏重累积,28号土壤Cu亦属严重累积。Cd的生态风险系数最大,其中25、26、27和28号采样点土壤Cd属极强生态风险危害,其中28号土壤Cu亦属较强生态风险危害。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配合物[Ni(DTPB)Cl](NO3)3.5H2O(DTPB=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并用红外、紫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Ni(Ⅱ)离子与一个氯离子,配体DTPB的3个苯并咪唑氮原子和二个烷胺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具有一定的SOD模拟活性,其IC50为50.6 mg/L。  相似文献   

15.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野生蓖麻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蓖麻是铜绿山矿区未被记录的优势种.化学分析表明,土壤的含Cu量较高,其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别为5 829.32 mg·kg-1和429.3 mg·kg-1;野生蓖麻地上部分(DW)含Cu量为335.04~1 017.77 mg·kg-1(平均761.12 mg·kg-1),根部(DW)含Cu量为742.28~1 880.69 mg·kg-1(平均1 257.9mg·kg-1),S/R最大值为0.988,仅次于Cu超积累植物鸭跖草.文章首次证明蓖麻是Cu耐性植物,可用于富Cu土壤的植被重建或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6.
以氯化镍为镍盐,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用液相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NiO.主要研究沉淀过程中三种不同加料方式下镍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着重研究顺加方式下镍离子浓度、溶液pH值随时间变化、Z电位和团聚粒径随pH值变化规律,进而找出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不同插条长度和生根粉浓度对樟树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插条长度和生根粉浓度对樟树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选取樟树不同插条长度(5 cm、10 cm、15 cm、20 m),以及采用不同浓度ABT2号生根粉(0mg/L、50 mg/L、100 mg/L、200 mg/L)浸泡插条后,研究不同插条长度和生根粉浓度对樟树扦插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BT2号生根粉浸泡插条后,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生根数,其中以5 cm长度的插条浸泡浓度为50 mg/L生根粉效果最好,建议在樟树扦插时采用5 cm长度的插条浸泡浓度为50 mg/L生根粉进行扦插繁育种苗.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铜陵市冬瓜山杨山冲尾矿坝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空间分布特点采集了表层与剖面23个样品,系统性地分析了6种重金属元素(As,Cr,Cu,Pb,Ni,Zn)的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对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通过3种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即As和Cu元素污染较为严重,生态危害性强; Zn元素污染较轻,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 Cr,Pb,Ni元素均未达到污染水平,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矿产开采活动密切相关,该评价结论可为矿区土壤环境的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简单快速测定亚硝酸根离子浓度,选用D301树脂吸附富集亚硝酸根离子,然后用1.0mol/L的硫酸钠解吸,再用试纸条检测解吸液,最后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耦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显示在试纸上,其颜色深浅与亚硝酸根离子含量成比例关系。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该试纸法检测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的范围为0.1~50 mg/L。此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较好的灵敏度,而且操作简单,能应用于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水溶液中Cu(II)、Zn(II)被香蒲活性炭吸附后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香蒲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u(II)、Zn(II)的吸附能力与溶液起始p H值、Cu(II)、Zn(II)的初始浓度以及吸附时间成正比;溶液起始p H值为6~8时,香蒲活性炭对Cu(II)、Zn(II)的单位质量吸附量相对较高。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Cu(II)、Zn(II)的去除率增加,但单位质量吸附量降低,最大平衡单位质量吸附量分别为49.45和25.82 mg/g。结果表明,香蒲活性炭是一种较好的吸附材料,对Cu(II)的单位质量吸附量高于Zn(II);实际应用中可在p H值为6~8的范围内设计运行p H值,使得Cu(II)、Zn(II)去除的同时废水p H值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