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安徽扩大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是适应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又一项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改革。安徽此次扩大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两放开、一调整”,即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调整原来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对农民间接补贴的办法,将政府保护价高于粮食市场收购价格的差价,直接补给农民。  相似文献   

2.
1992年7月1日,我市在自治区率先放开粮价.深化粮油流通体制改革。在我市粮食体制改革满两周年之际,我们对我市粮食系统进行了调查,重点对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资金运作、多种经营、购销储备、补贴挂帐、税收优惠以及企业机制转换等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财会》1994,(12):31-32
包头市粮食系统目前拥有职工1.26万人,固定资产10300万元,流动资产11150万元。粮食加工能力20万吨.油脂加工1万吨.粮食仓容1.85亿公斤.粮食零售网点203个,负担着全市108万人口的粮油供应工作。1993年2月1日.该市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和经营,粮食企业从此结束  相似文献   

4.
唐瑛  刘勇 《内蒙古财会》1994,(11):19-20
1992年下半年,我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油价格,同时,为了适应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市财政改变了过去对粮食企业盈亏统包统算,全额补贴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了"定项补贴,超亏不补,减亏全留"的总额承包办法,对粮油总公司进行总额承包。这对控制粮食企业亏损,减轻财政负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总额承包的粮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越来越大,执行中暴露出了越来越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导致粮食部门政企不分。粮油总公司实行承包后,成为既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又是行使政府职能的行政管理部门;既是承包方,又是发包方;既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财会》1992,(10):46-47
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促使粮食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彻底扭转粮食企业超亏挂帐的局面,乌海市从今年七月一日开始率先在我区全面放开粮油价格,其主要内容和作法是:  相似文献   

6.
沈继文 《内蒙古财会》1991,(5):12-13,11
我区粮食企业,几年来,在资金短缺,物价(费用)上涨,仓容严重不足等困难情况下,仍较好地完成了粮食购、销、调、存任务,为保证军需民食,稳定市场,促进安定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突出的,主要是亏损补贴增加过猛。全区粮食企业亏损及粮油提价补贴总额:1989年达63,459万元,比上一年增亏71%,1990年为101,556万元,又比1989年增亏60.03%。全区粮食行业亏损挂帐由1989年末的3.41亿元,猛增到l990年末的13.34亿元,增加2.91倍。粮食企业超亏财务挂帐,已成为各级财政一大潜在包袱。  相似文献   

7.
1998年,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迈出了全面实行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伴随改革而生的京粮集团,起步伊始即困难重重:作为集团重要收入来源的粮油仓储业,迎来的是储备粮油存储数量和补贴标准双下降的政策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区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前段时间,自治区财政厅组织相关盟市的同志对安徽省滁州市天长、来安两市(县),就其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安徽省粮改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建立公共财政秩序,各级政府财力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国将要加入WTO,在此形势下,必须对粮食的补贴进行改革,而对粮食的补贴进行改革,必须对粮食补贴资金的来源,补贴的方式,粮食的储备及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本就这几方面如何进行改革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于1992年下半年在列分考察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和我公司实际,提出了从1993年元月1日起在全旗粮食企业实行以“切块管理,分别经营,平议单独核算的两条线运行机制”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方案,经旗政府批准正式实施。其主要内容是:对国家专项储备粮、特种储备粮、定购粮等按国家政策购、销、调、加、储的粮食收归旗粮油公司集中管理、经营、核算,各基层购销企业实行代理制,不再承担政策性亏损,旗公司据盟粮油公司下拨的费用补贴结合各企业实际核定代理费.定额“以量补贴,年终结算,分期拨补”。  相似文献   

11.
地处“闽北粮仓”、闽赣两省交界粮食集散重地的邵武国家粮食储备库,其前身是建阳地区邵武粮食转运站,组建于1984年,是一个单纯以粮油集散、中转、调转为业务主体的粮食中转企业。1993年7月,粮食购销体制实行“两放开”后,粮油中转企业处于有“场”无“业”的为难境地。我们不等、不靠,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面对现实,理清了企业的发展思路,积极转机建制。重新确立了“以储为主、多种经营”的企业发展战略,“内抓管理、外抓市场”。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文 《河北财会》1992,(10):30-32
粮食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粮食价格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和国家财政体制等方面,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财务体制改革,必须围绕这三方面来进行。我国粮食价格体制改革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从1991年5月1日起,两次提高了粮油统销价格,已实现销销同价,目前有竞争省市和一些县(市)已将粮食价格放开,其后粮食市场稳定,群众情绪稳定,说明我国城市居民已具有相当的承受能力,群众是拥护这一改革的,因此,对粮食价格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目标可以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我国实行了不同的粮食补贴政策,自治区粮食补贴政策也是在这一主弦律下演进的:1978年改革开放前,为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粮食流通领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粮食按计划收购、按计划供应,社会商品粮由国家集中管理、粮食部门独家经营、流通渠道单一、流通过程中产生的缺口由财政负担,这个阶段粮食供求矛盾突出。1978年至2002年,逐步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1992年取消计划供应、放开销售。这一时期仍对粮食收购环节实行计划管理,先后实行了议购议销、合同定购、国家定购、保护价收购等多项政策。由于合同定购及国家定购仍属指令性计划,是农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所以,定购粮在流通过程中产牛的政策性亏损、市场价低于政府制定的保护价造成的亏损由财政负担。这一阶段大多数粮食品种已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粮食市场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进一步落实.粮食风险基金的建立与使用也已经明确,其专项用途是:“第一.支付省级储备粮油的利息,费用补贴;第二,粮食企业执行敞开收购农民杂粮的政策,致使经营周转粮库存增加.流转费用提高,而又不能通过顺价出售予以弥补的超正常库存粮食的利息、费用补贴”。其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丰年向产区倾斜.歉年向销区倾斜。现对倾斜问题不讲.只谈合理周转库存及超储费用、利息补贴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合理周转库存确定的高低.计算方法的差异以及预测参数的偏差,都会给粮食风险基金的合理运用带来影响.更主要的是给有政策性粮食经营(主要是国家定购价和保护价购、销业务)业务的粮食收储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信息     
伊春市审计局提出粮食补贴发放有待规范。伊春市审计局针对在县区财政决算审计中发现粮食补贴发放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一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省政府《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组织专人逐村、逐户开展核查,落实好补贴土地面积,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补贴落实方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组织人员对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立即纠正,确保补贴资金一分不少地兑现到农民手中。二是在兑付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领取粮食直补存款折,  相似文献   

16.
贺斌 《活力》2010,(2):99-99
粮油检验是社会人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粮、成品粮油、粮油制品等检验工作是粮食检验的主要方面;粮食检验工作已概括种植、生产加工、调运、调运、储藏、食用的各个环节;粮检技术日新月异,在原有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的基础上越来越多高端的分析仪器和技术也应运而生;粮检工作重心也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步从单纯的质量指标、理化指标转向安全卫生要求,这就要求粮食检验工作必须抢抓对食品安全卫生检验流程。本文就如何掌握粮食质量安全,正确选择标准样品作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实现粮食自给又是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项近期奋斗目标之一。但从我区的实践来看;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粮食收购和销售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与矛盾。本试图通过对粮食经营中亏损日益增多,财政补贴繁重的原因分析,提出改进粮食补贴办法,减轻财政负担,使粮食经营逐步纳入商品经济轨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两会聚焦     
农业险:进一步深化农业保险改革 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力度。将油料作物以及奶牛纳入补贴品种,提供保费补贴。稳步推广保费补贴试点省份,对于有积极性、有能力、也有条件开展农业保险的省份,特别是一些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粮食主产区,给予积极支持。同时,提高保费补贴的比例,将中央财政对种植业保险的保费比例提高至35%。  相似文献   

19.
毕德华  毕连娣 《活力》2013,(15):51-51
一、黑龙江省粮食补贴政策现状 (一)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对种粮农户进行补贴是我国政府“三农”政策的着力点,保护种粮农户、鼓励农户种粮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等四大类。为了调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支持粮食生产,国家相继出台实施了粮食“四补贴”政策。2010年黑龙江省良种补贴资金达26.5亿元。2010年黑龙江省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达69.9亿元。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直补资金达23亿元。2010年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2.6亿元。虽然黑龙江省粮食“四补贴”政策的补贴规模逐年上升.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化肥、柴油、种子、农机)逐年上涨等因素.粮食补贴的相对规模仍然较小。  相似文献   

20.
《西部财会》2010,(1):79-79
陕西省彬县粮食局通过粮食改革现有国有独资企业1户,下设3个粮食购销点,按照《2009年咸阳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及省、市会议精神的要求,该局本着“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库存、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粮的数量、质量和品种情况,以及粮食库存占用贷款和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