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对长三角的快速崛起.农总行党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整合系统资源.连续两年召开16城市农行合作发展联席会议.并主持签订了长三角16城市农行产品创新与共享、个人业务、市场营销与信贷管理联动三份合作协议。推动建立农行区域合作、信息共享、联动双赢的新机制。但随着人世保护期逐步缩短,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农行竞争优势还不明显,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准备也不够充分。当前应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农行核心竞争力,这是市场竞争中最关键最有实质性的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2.
目前,长三角地区16城市的农行有着营业网点众多、人才资源丰富和电子科技领先等方面的优势,还有着多年来商业化经营的经验,为长三角地区农行联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调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业务拓展的调查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联动发展的各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金融》2005,(6):81-81
农业银行第二届长三角16城市行合作发展联席会议日前在杭州举行。业内人士称,这次以“观察、思考、合作、发展”为主题的行长聚会,实际上是农行“区域发展论坛”的开启,必将为今后加快区域发展、推进农行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以“交流、协作、创新、成长”为主题的首届环渤海22城市农行合作发展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农行继“长三角”、“珠三角”农行区域合作之后,第三个合作区域正式启动;是农行在商业银行改革中勇于创新.乘势而上.自强发展精神的体现。它标志着农行在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精神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农行、信用社作为支持县域“三农”经济的金融骨干和主力军,如何正确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合作联动,有效构建“有序竞争、兖分合作、协同联动、共创双赢”的县域“三农”经济金融服务体系,是进一步提升县域“三农”金融服务效率和能力的有力举措之一。最近,我们对湖北省农行、信用社服务县域“三农”经济的合作联动情况进行了比较调查。调查表明,目前农行、信用社竞争有余、合作不足,而开展合作联动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的苏南苏北挂钩合作在政府推动下正在深入开展,南北产业转移加速进行,农业银行苏北县域行客户营销拓展、苏南行客户跟踪服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为巩固县域领军银行地位,两地农行需共同考虑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客户金融服务。本文在分析宜兴市和沛县两地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以两地政府挂钩合作为背景,探讨在现有挂钩合作基础上实现县域农行业务联动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村金融》2007,(9):24-25
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紧邻长三角和长江黄金水道,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水运发展极具潜力。但长期以来,“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宣城水运的发展。近年来,农行宣城分行紧抓发展机遇,坚持“服务‘三农’,助力水运,合作共赢,长效发展”的经营方针,不断探索支持“三农”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在海事等部门大力协助下,首家推出船舶贷款这一信贷新品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上海农村金融》2004,(3):14-16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市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在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地的多层次、多方面合作,有力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一个跨省区大、中、小城市和集镇等级序列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落正在形成,呈现出以长三角16城市为主体、梯度分工、三省市一体联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金融联动内在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经济联动蕴含着从产业联动到市场联动再到金融联动的内在演进逻辑。长三角金融合作与联动内生于经济一体化对金融的本质要求,而金融机构为获取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金融合作与联动的外在动因。目前,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严重滞后压制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而作为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长三角金融业务跨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三角都市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积极融入,抢抓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所涌现出的巨大商机,突破区域藩篱,充分发挥农行系统一级法人的整体优势和机构网点众多的独特优势,实现长三角区域内各家行在信息和客户资源共享,为跨区域投资客户提供无障碍服务及信贷风险的共同防范等方面的深层次紧密合作,分享合作带来的更多利益,是当前我们亟需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拟就此谈些个人浅见,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上,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区域化将是必然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目前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其金融整体协调联动对于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立足于寻求长三角地区金融联动的有效策略,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实际,通过对长三角15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当地工商银行经营质态的翔实比较论证,剖析其优、劣势所在,探索应如何紧紧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机遇,主动加强与沪浙两地分行合作、交流的近期和中长期联动策略,共同推进工商银行在本区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第一届长三角16城市农行合作发展联席会议召开以来,各兄弟行提高了对区域一体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不断开展业务项目合作,建立了融洽的行际关系,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向前发展。去年以来,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速,战略定位、组织架构、机制改革和财务重组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为了与总行整体的改革发展部署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世界制造业重心的转移、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战略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是“长三角”发展的三大机遇。在交通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方面,“长三角”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是:突破交通障碍,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建城市间合作协调机制,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加强产业合作,实行产品生产细分。  相似文献   

14.
专项业务自划转到农业银行管理后,对农行业务经营既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也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将常规业务与专项业务实现整体联动,把拥有的经营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农业银行应迫切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以农行黄冈市分行为样本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常规业务与专项业务整体联动的实证分析1.必要性分析(1)实施两项业务整体联动有利于扩大农行在当地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和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从市场份额来看,到1999年6月末,黄冈市农行常、专合并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总额的36%和…  相似文献   

15.
湖州市参与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铭 《上海金融》2004,(5):53-54
本文以湖州市经济金融接轨上海和参与长三角合作现状为背景,着重探讨经济合作对银行业的政策环境、融资渠道、结算工具、资信评估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和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湖北农行中间业务持续稳步增长,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贡献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与同业比,湖北农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减慢、结构单一、后劲不足,其中重点产品、核心地域、联动营销、收费执行不力是造成湖北农行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发展地位、强化新业务拓展、培植发展后劲,成为湖北农行促进经营战略转型、推进中间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5月17日,省农行与安徽联通公司举行了《全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省农行副行长赵勤出席仪式并致辞,副行长汪贵胜代表我行在协议上签字。此次银企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上,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区域化将是必然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目前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其金融整体协调联动对于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立足于寻求长三角地区金融联动的有效策略,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实际,通过对长三角15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当地工商银行经营质态的翔实比较论证,剖析其优、劣势所在,探索应如何紧紧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机遇,主动加强与沪浙两地分行合作、交流的近期和中长期联动策略,共同推进工商银行在本区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和金融资本的优势互补,促进淮南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巩固和发展长期、稳定、互惠的合作关系。3月28日下午,淮南市农行与淮南市教育局在六楼会议室举行全面合作签字仪式,市农行党委书记、行长李晓与淮南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全玉分别在协议上签字。据此协议,淮南市农行将向淮南市教育系统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包括开立帐户、存款、贷款、结算、质询、个人金融服务、代收代付、网上银行等各种中间业务。  相似文献   

20.
周丹 《中国外资》2011,(12):229-230
位于江海交汇处的南通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承担支撑长三角、拓展大上海、带动长江北、辐射中西部的独特作用。南通应从产业布局、发展服务业、港口联动、生态环保等方面,整合沿江、沿海两种资源,统筹发展、江海联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南通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