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吴巍 《现代金融》2004,(3):13-14
省委、省政府围绕实现“两个率先”、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作出了加快沿江开发的重大决策,构筑了我省经济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金融纵横》2004,(5):39-43
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增创新优势的一项战略举措,对拓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促进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沿江开发、跨江联动”战略是泰州“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板块”.在江苏“两个率先”中“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亮 《现代金融》2004,(1):25-26
近几年,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把江苏400公里的长江两岸建设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制造来聚集带,文明,发达,充满活力的滨江城市带,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大江风光带,这是江苏继20世纪80年代推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0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将对江苏的社会和经浊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否有活力,是整个国家经济能否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处于转型期的县域经济大多资金基础薄弱,需要金融的支持,而资金的投入就必然伴随着风险。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互动双赢意义重大。本文根据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对沿江县域的经济结构、发展特点、南北差距及行政架构等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沿江县域的金融市场作了全面研判,明确了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战略思路,指明了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互动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框架.为沿江县域经济与金融共同繁荣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九江市正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加快沿江开放开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全力支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发展十分重要。引导金融资源的倾斜性配置大开发需要大投入。一是增强信贷融资能力。人民银行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九江沿江区域的有效信贷投放。法人金融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否有活力,是江苏经济能否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互动双赢意义重大。本文就农业银行如何深化金融支持江苏沿江县域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以全新的姿态融入沿江县域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增高,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以及经济实力,审时度事,及时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去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为了响应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民兴黔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其核心就是突出重点,狠抓优势,实施地域经济的开发,带动战略,金融业作为的核心以及经济发展的纽带和桥,如何更好的在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杠杆作用,已成为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当前的主要课题,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促进我省西部大开发战备的顺利实施,必须明确以下问题:一是当前我省制约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存在哪些主要因素,二是金融支持我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三是如何支持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因此,只有找准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才能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于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否有活力,是整个国家经济能否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处于转型期的县域经大多资金基础薄弱,需要金融的支持,而资金的投入就必然伴随着风险。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经和县域金融的互动双赢意义重大。本文根据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对沿江县域的经济结构、发展点、南北差距及行政架构等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沿江县域的金融市场作了全面研判,明确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思路,指明了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互动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架,为沿江县域经济与金融共同繁荣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玉军 《青海金融》2006,(B10):58-59
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是我省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2005年10月,国务院正式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国家第一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这将大大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江苏作为全国的一个经济大省,有必要加快经济国际化的步伐,以在更大的空间捕捉机遇,实现把江苏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强省之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式将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无疑为苏北农行加快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千载难得的机遇。一、银行业在经济大开发大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2.
张超超 《中国金融》2006,(22):28-2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润滑剂和调节力量。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发挥金融杠杆的积极作用,对于山东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活力、促进社会繁荣和谐具有重大意义。山东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把金融业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金融强鲁”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工作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纵横》2003,(11):17-19
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沿江开发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通盘考虑沿岸和腹地的产业布局,对不依赖岸线的产业、不需要很长岸线的企业、岸线利用效率低的项目、可以共用一段岸线的园区.并尽量向腹地延伸,增强沿江开发的辐射带动效应.带动苏中崛起和苏北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的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4.
张锋 《金融纵横》2001,(10):16-1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我省农村金融企业如何积极应对?本人认为应当拓宽视野,跳出金融看金融,正确看待国际经济组织和中国“入世”,正确看待国际经济形势和金融全球化,正确看待国内经济环境和江苏农村经济形势,去积极应对入世对我国金融业和全省农村金融企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在强力扩大内需的形势下,江苏省金融业不仅自身运行稳健,而且对地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江苏经济金融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2010年,中央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江苏省一方面要着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沿海开发建设,急需金融的有力支撑,因此,江苏金融业开拓创新,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省建行去年累计投放 78亿元支持我省经济建设   2 0 0 3年 ,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扎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 ,结合行业特点 ,不断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加快贷款投放进度 ,尽力满足市场有效信贷需求 ,为我省经济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是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年,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肩后,加速转型和加快发展,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年,随着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有力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调整,促进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8.
侯一哲 《理财》2007,(5):60-61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远期和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等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并且在国际金融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的爆发,其中因操纵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而带来的会计造假问题更引发了国际会计界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张全兴  汪雨 《浙江金融》2006,(8):18-19,21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接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这一区域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相融的人文环境为经济金融合作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内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和差异性则成为推动长三角加强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所在。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协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开端,也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深入,将使我们面临快速变化的内外发展环境,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根据总行“2001-2005年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改革和发展规划(2001-200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