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财源对策●杨志安一、财源建设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点我省已将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实施“三大战略”,突出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强化农业基础,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步骤,并对全省经济社...  相似文献   

2.
辽宁是由多个工业城市组成的大规模城市群,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集中的老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辽中南老工业基地主要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辽阳、营口,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城市群。近20年来,辽宁不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努力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实现,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基础组建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非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大中企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4.
张津梁 《发展》2005,(10):6-8
兰州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虽然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多,工业门类也比较齐全,但老工业基地“老”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大多数国有企业运行情况不好,人员负担重,资产负债率高,设备陈旧老化,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实践告诉我们,要把大批的亏困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搞活,唯一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因此,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对振兴兰州老工业基地具有决定意义,是一场关系发展、改革、稳定的命运战、总体战。  相似文献   

5.
建国前后形成的老工业基地,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集中的地区,这些企业群落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现在,地处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困难,“老化”已相当明显,亟待振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一、多种内外部原因已构成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振兴的障碍首先,计划体制长期排斥竞争法则,使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提前老化。一是企业有生无死,客观上加剧了企业整体的老化程度。国家没有按照企业的生存发展规律对没有前途的企业实行…  相似文献   

6.
赵庄 《辽宁经济》2004,(10):6-7
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启动,为辽宁大中型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地方的支柱企业,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朝柴”)也沐浴着再次创业腾飞的春风,同时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示全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也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指明了方向。在加速振兴辽宁老  相似文献   

7.
扩大合资合作推进大中型企业改造进程●郭辉姜美玲辽宁是我国举足轻重的重化工业基地,城市化水平高,工业比重大,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集中,建国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在克服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加速老工业...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走全面开放的新路子,彻底摒弃传统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利用国外资本进行嫁接改造。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要优化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格局;重点推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与跨国公司全面对接;拓展合资合作领域,构建开放型经济构架;加强外商投资的地区导向工作;全面提升和改善辽宁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门类齐全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实施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的战略选择,作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有力地推动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一、积极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水平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促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经济》2004,(10):18-20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除了需要调整结构、转换机制、技术创新外,其根本是要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这其中很重要的是必须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振兴辽宁提供体制和制度上的坚固平台。本刊选发了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就辽宁省必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所做的论述,以进一步优化辽宁经济发展环境。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是时代赋予辽宁的责任,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图书馆,更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腾飞,搞好信息竞争情报服务。因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在于企业竞争力,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加强竞争情报的收集和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占东北经济主要成分的国有企业经济如何振兴,是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振兴的关键所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改革的核心在改制,改制的前提在引入战略投资,引资的目的在做大做强。东北的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到处碰壁,  相似文献   

13.
于刚 《辽宁经济》2003,(10):8-9
三、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可行性 辽宁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意义的分析和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论证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必要性,而且也初步提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可行性。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客观上已基本具备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可行性:一是辽宁老工业基地虽然产业衰弱、经济增长滞后,但仍存在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越的区位、较强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力量。二是我国工业化进程正由发展中期向全面工业化迈进,这为重工业老基地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条件。三是党的十六大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更新创造了条件。四是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1月28日顺利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在“十一五”取得良好开局,辽宁老工业基地进入全面振兴新阶段之时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新的起点上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本刊记者参会期间采访了部分来自企业一线的省人大代表,通过对他(她)们企业风采的速写,以此展示辽宁全面振兴的勃勃生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李淑云 《辽宁经济》2006,(12):23-23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意见》,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也使人们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样一个老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辽宁振兴的首要前提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扶持。但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同样不可忽视。本文拟从辽宁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所拥有的地缘优势着手,探讨辽宁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已经成为全省工作的主旋律。问题在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标志、振必的途径、振兴的战略和策略等究竟是什么?特别是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真正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温家宝、曾培炎等中央领导同志今年又先后视察辽宁,就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战略意义作了重要指示。辽宁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振兴和发展对全国其他老工业基地是一个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做出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辽宁的改革振兴送来了东风。众所周知,我省是全国的装备制造业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历史机遇,锐意创新,大胆改革,走出一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9.
刘铭 《辽宁经济》2006,(10):6-7
众所周知,辽宁省大企业实力雄厚,工业原料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坚实。怎样充分发挥好辽宁大企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大课题。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则是破解这一重大课题的主要途径。初步测算,全省协作配套和拉长产业链潜力超过3000亿元,潜力十分巨大。开展协作配套拉长产业链能显著提高辽宁企业效率、效益和竞争力。它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大量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增强地方经济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领导和有识之士对此都有清楚地认识。殷切期望把辽宁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强省富民。  相似文献   

20.
姜志斌 《辽宁经济》2004,(12):26-27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企业家提供了新一轮施展能力的大舞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在企业,企业振兴的关键在领导,在于企业家本人能力的高低. 振兴老工业基地需要有领导力和创新力的企业家.领导力是指企业家对他率领的团队的引领、感召和凝聚的人格力量.首先,领导力表现为超前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