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梦海 《开放时代》2000,(7):109-112
1933年 1月 30日德国纳粹上台执政, 5月 27日海德格尔就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发表了名噪一时并在后来构成“海德格尔学案”铁证的校长就职演讲《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 7月初,在海德格尔的建议和参与下,德国巴登邦拟定了新的大学章程。   8月 23日,雅斯贝尔斯致信海德格尔,感谢他的带有亲笔贺词的校长就职演讲样本,并告知已起草了一份《关于高等学校革新问题的提纲》,提出了“大学医学学习改革的建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提纲》的全部主题是整个大学的危机与振兴问题,而完全没有涉及所谓医学学习问题。   事实上,《提…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各种材料,比如有关的海德格尔传记、文章、回忆录、海德格尔本人的著作、通信、和在此问题上的自我辩护等等,就事实与思想两个方面探讨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关系。关于事实的部分首先概述了海德格尔对此问题的解释,然后给出了不同意这种解释的人们所找到的最重要的一些相关事实。从中可以看出,海德格尔涉入纳粹运动的动机与程度比人们以前所知者更深,但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他有反犹太的种族主义倾向。关于思想的部分在研究海德格尔1933年校长就职演说(“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的思想来源的基础上,将他的思想与纳粹意识形态做了对比。这些来源中最重要者是他的解释学化的现象学思路和表达方式,以及恩斯特·荣格尔表达于“总动员”和《工作者》之中的观点。在“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中,他用“对于(当场显示)本性的意愿”代替了尼采和荣格尔的“对于力量的意愿”,阐释了这本性“站立在风暴之中”,就在不屈不挠的“发问”中达到实际生活经验本身的“形式—境域显示”,并因此而“保持住了人民的土与血元气的力量”的特点。这种纯构成化的思路与纳粹的现成化了的反现代主义貌合神离。因此,海德格尔在较短时间内看出了纳粹运动不可改变的技术化本质,并在关于尼采的讲课中批判之。 总之,海德格尔绝不是偶然地  相似文献   

3.
李必桂 《开放时代》2001,(3):125-127
什么是海德格尔的“思想的事情的规定”?彭富春的博士论文《无之无化》昭示我们:对于海德格尔而言,思想的事情的规定就是作为虚无的存在。 《无之无化》试图说明:不是存在与虚无,而是作为虚无的存在或作为存在的虚无是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虚无不是陈述的否定和存在者的褫夺,而只是其自身,虚无虚无化。为此,彭富春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1、海德格尔的无之无化意味着什么?2、他如何在他不同的思想阶段将无之无化形成主题?3、无之无化为何对他而言形成主题?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统一于无之无化。第一个问题的口答是在导论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张宪 《开放时代》2000,(11):98-99
中国的知识分子要从海德格尔的“纳粹事件”中真正获得运思的精妙所在,毫不迟疑地超越他的哲学思维,而对人的“在世”进行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创新利润与企业家无形资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利润与企业家无形资产徐志坚(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一、企业家概念及判断标准在谈到企业家的命题时,我们不得不提到JosephA.Schumpeter的著名论断,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  相似文献   

6.
谢劲松 《开放时代》2000,(9):103-107
比梅尔在他关于海德格尔的著作与思想的传记性著作《海德格尔》中说:"我们不能通过他的生平来理解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平。"①在这个意义上说,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合作同一个当时的普通人与纳粹的合作没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吃惊的是他的话语,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某一行为。这吃惊,是因为对此迷惑。   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合作让人迷惑的到底是什么 ?是他为什么要与纳粹合作 ?是他的思想与纳粹的合作到底有什么关联 ?一个如此伟大的思想家难道也是一时糊涂才与纳粹合作 ? 政治理念与任职原因 海德格尔在 1933年 5月 27日接受了弗莱…  相似文献   

7.
高娃 《经济纵横》2005,(12):67-68
“每次到分公司审计完成回来时,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小马这样形容他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谈到公司对内部审计师的管理时,小马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平淡而缺乏挑战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赖尔大学海德格尔研究专家理查德·沃林 (Richard wolin)在 1992年出版的《文化批评的观念》一书中说:“卡尔·施密特是魏玛时代德国主要的法学理论家之一,他对希特勒独裁统治的全力支持成为伴其余生的一桩丑闻,直到 1985年以 96岁高龄去世。”①在 1990年出版的《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政治思想》一书中,沃林又说:“海德格尔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 20世纪思想史中最令人不可琢磨的论题之一。”②确实地,卡尔·施密特和海德格尔的政治哲学存在着某些令人着迷的阐释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又因两人同纳粹的关系而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关…  相似文献   

9.
经济秀     
《经济》2004,(5)
我在管理咨询公司第一次做项目经理,接的是某市大型国企W集团改制的单子。 “干活不看东,累死也无功。”第一步当然是拜访客户公司老总了。W集团王总原为政府官员,正经是个厅局级,年龄快撞线了而升迁无望,这才转到企业任职。王总很健谈,对我这个“专家”也很客气,不过谈到改制思路,他只提  相似文献   

10.
文字被形象地称为“文明的碎片”。之所以有这样的比喻,一方面是由于文字的产生是晚近的事,文明的源头要久远得多;另一方面是由于文字的局限性很大,言不及义,词不达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海德格尔说:“语言是最切近于人的本质的。”人按照他所学的母语的形  相似文献   

11.
谈到汉唐雄风 ,没有不谈到唐太宗的 ;谈到唐太宗 ,没有不谈到他的文治武功的 ;谈到文治武功 ,没有不谈到他的用人之道的。正是由这样一个原因 ,对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思想、用人艺术 ,我一直比较留心。今天看到郑振卿同志《李世民用人思想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 ,2 0 0 1年 6月第 1版 )这本专著 ,自然十分高兴。唐太宗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之所以能够得以成功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他在用人问题上的一些谋略思维、过人之举、制度建设确实帮了他的大忙。他的有些想法、做法毫无疑问是超越了当时一般政治人物的 ,至今仍值得我们学…  相似文献   

12.
杨广生 《新经济》2004,(10):8-10
“国内的企业还沉湎于价廉物美这个所谓的‘永远的胜律’之中,根本没有意识到产品文化的价值。”——在谈到西班牙埃尔切“火烧温州鞋事件”时,对企业文化已深入研究了十几年的田丰博士不无遗憾地说。  相似文献   

13.
“山要绿起来,人也要富起来”一十八大报告首提“美丽中国”引人关注 “我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报告说要推进绿色发展,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我听了真的挺高兴。” 谈到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刚刚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右玉县杨干河乡南崔家窑村农民余晓兰激动之睛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2010,(7):16-17
“没有商业的赞助,奥林匹克运动将走向死亡。”萨马兰奇在第25届奥运会期间对记者谈到了商业。如果没有商业,足球世界杯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已经不成一个问题了,现在的问题是是世界杯的过度商业化让足球本身遭受伤害,而广受批评。  相似文献   

15.
李岚清:要按照经济和生产内部规律办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最近在谈到企业集团“大”“小”争论的问题时指出,理论界争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太肤浅。该大则大,该小则小,大中小并存。中国主要太散,该大的没有大起来。韩国的问题不是大小问题,而...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6):F0002-F0002
他曾建议成立“大部委”,统管中国工业经济,是唯一一名从体制改革上为中国实体经济提出发展建议的前政府官员。他直言,“这个事情拖久了不好”,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效率。谈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微妙的关系,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左手是实体经济,右手是虚拟经济。一只手完不成事情,必须两只手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环境危机的解除须依赖于环境伦理的作用。20世纪30—40年代,海德格尔提出了“拯救地球”的主张,他对现代技术进行批评,对人类主体地位进行反思,并对人类生存进行艺术沉思。提出技术的本质是“框架”、“人是存在的看护者”、“人在大地上诗意般地居住”等卓越思想。虽也存在不足,但其前瞻作用是无法忽略的。  相似文献   

18.
孟驰 《时代经贸》2004,(3):42-43
来自台湾的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徐水俊先生温文儒雅,一派长者风范。他所谈到的友邦“厚积根基”的中国市场战略以及稳健的财务政策,在新的竞争形式下,非常值得业界深思。  相似文献   

19.
“提封田”考问题的提出臧知非“提封田”之名,首见于《汉书·地理志》卷下,在《汉书》其余志,传及其他汉代文献中则云“提封”,其用法和含义与“提封田”相同,系“提封田”之省。对其含义,古今学者,颇多歧见。《汉书·刑法志》云“同方百里,提封万井。”注苏林曰...  相似文献   

20.
本刊关于“海德格尔学案”的连续讨论,因为某些客现的原因,于1998年下半年戛然而止,令不少关注并乐意参与这一讨论的学界同仁颇觉意犹未尽。最近,我们又邀请部分专家学者撰稿,对业已开始的讨论进行深化。特别要感谢武汉大学哲学系彭富春教授,他花费了春节休假时间组织■译了一组海外来稿,从而使本刊的讨论更具特色。欢迎各界同仁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