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企之间不正常的信用关系是造成信用危机的根本原因。加强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才能促进银企信用关系良性循环发展。在改善银企信用关系过程中,企业、银行、政府应履行各自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银企信用的出现是对传统商业信用的一种制度创新。由于银行自身业务优势,银企信用节约了商业信用由于信息缺乏而产生的大量交易费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作为企业它的产生正是对传统资本交易市场行为的替代。西方银企信用长盛不衰,客观上显示了银企信用的效率性。银企信用关系是以信用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一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是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然而,我国当前的银企信用关系很不正常,致使银企信用效率低下。八五期间,银行信贷资金盈利率只有0.12%;信贷资金周转也是逐年下降。1995年…  相似文献   

3.
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需要具备市场型的银企信用关系、银企运行机制和银企“造血”机制等良好的内部条件,并拥有市场型银企关系的金融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银企之间的信用关系,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规则运行,才能保证银企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双方协调发展。并在银企关系正常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银行功能优势,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银企之间长期信用关系难以建立是困境的表现,问题的背后是银企信息不对称加剧的存在。文章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问题;认为市场分割的存在加剧了银企、银银信息的不对称,阻滞了全国市场的信用行为;同时,建立理论模型,说明信息不对称加剧是融资困境存在的一个直接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市场型银企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市场交换关系。只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银企体制,才能在制度上保障银企关系发展的协调。要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的银行机制,就要创新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和服务功能。目前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的重点是培育资本市场,发展投资银行业,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风险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银企合作的难度及效果,直接影响和决定眷我国投信用环境的改善。我国入世后,面对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中资银行应把握优势,遵循诚实守信等原则,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努力培育新型银企关系,以此扩大市场份额,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8.
改革之后银企之间的借贷信用关系由于缺乏有效的产权制度约束和硬性司法环境制约,使这种借贷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形同虚设,并没有严格和有效实施;国有企业负债水平不断提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很多严重亏损甚至面临破产和倒闭的威胁。因此,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银企关系和实施债转股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银企债务危机和企业"三角债"等反信用经济行为已经严重阻碍了市场信用的建立和市场体系的完善.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信用的本质和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下面对从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博弈等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信用问题进行评述,以期对我国社会中信用意识的建立和信用体系的构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企业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对象,银企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银行运营的成本、资产业务的成效、甚至于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因此,银企关系一直是银行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银企关系分析,其将对信息问题、交易成本、合约选择和金融创新产生影响。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可以通过改善信用环境、强化债权保护、限制银行业的过度竞争等来稳固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小企业与银行间融资博弈关系分析表明:银企融资关系中,中小企业具有信息优势,且违约信用损 失较小,从而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银企只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达到 双赢。为此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违约惩罚力度,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银企信用关系严重恶化,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恶化了信贷资产质量和投资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资金的风险缺乏科学、严密的控制管理,没有充分建立和严格实行国际银行业普遍遵循的统一的授权授信制度,是造成“失信”行为大量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采取统一授权授信制度,高度防范信用风险,重塑银企信用关系等措施,调整和完善授权授信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银企关系是一种超信用的关系,导致银企关系所特有的一些基本特点,即高负债、低效率且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而新型的银企关系应该是独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良好的信用关系、相互依存共担风险的关系。我们要根据新型银企关系的特点,从多方面着手重塑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银企关系恶化,进而信贷紧缩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金融现象。在当前通货紧缩的背景之下,持续的银企信用危机、信贷紧缩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必须高度重视、予以化解。应用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分析模型——旧车市场来探讨银企关系恶化、信贷紧缩的成因和特点,并进而提出了改善当前银企关系、减缓信贷紧缩的可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改制破产,致使宜城市金融机构大量贷款被恶意逃废。由于加强了诚信政府建设、信用主体建设,密切了银企鱼水联系,强化了窗口指导,宜城市经历了从信用“信贷高风险区”到“资金聚集洼地”的嬗变。为进一步加强县域金融生态建设,应发挥政府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增强县市支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责任感,建立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银企关系,是银行信用活动和企业资金运动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银企关系方面的矛盾比较大,问题比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金融的发展。因此,探讨如何构建市场化的银企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7.
一、继续实施“三大战略“工程,稳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为金融信贷投放创造条件。一是政府部门要把金融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真心实意地关心和支持;二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推动银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完善和拓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切实解决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信用秩序混乱引发的问题,已经危及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其原因主要是经济转轨时期,体制、政策、法律及部分人的观念和意识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加紧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理顺银企产权关系,尽早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依法治理信用环境,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19.
信用缺失及其治理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缺失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主观上的人的有限理性以及客观上的信息不对称、交易的不确定性。通过博弈分析得出,企业之间、银企之间的有效的企业间组织是治理信用缺失的有效途径。为建立一套良好的信用信息系统提出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 ,兵团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到 82 1 %,严重制约着兵团经济的发展。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缓解银企矛盾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势在必行。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银企联手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二是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银企共同发展 ;三是实行产融结合 ,以推进兵团银企关系顺利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