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我国煤炭行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产能落后或开采不达标的煤矿关停数量持续增长。而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其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冲击较大,很大程度上限制发展。因此,开展废弃矿井资源化再利用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聚焦废弃矿井重力储能技术,系统性介绍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关闭/废弃煤矿治理模式,提出废弃矿井重力储能技术,并从其工作原理、方案构想、关键问题以及发展优势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关闭(废弃)矿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关闭(废弃)矿井井下空间再利用和矿区综合开发利用2种开发利用途径,为关闭(废弃)矿井再利用、企业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编制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以指导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项目建设。最近,我刊特约记者陈伟立对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进行了专访,请他就我国替代能源发展前景、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4.
诸多矿井因生命周期到达或去产能要求而关闭,煤矿进入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阶段,废弃煤矿数量持续增加。基于数据统计及分析,回顾了煤炭工业发展历程,阐明了废弃煤矿形成原因,提出了废弃煤矿基本概念。从五大区煤炭资源赋存现状、典型省份矿井关闭情况以及废弃煤矿潜在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分析,得出了当前我国废弃煤矿数量以及可利用资源概况。为我国废弃煤矿资源精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并针对未来开发利用方向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学规划和管理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才能促进我国海洋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加快推进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近期,国家海洋局会同财政部制订并颁布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2010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各项扶持项目正在积极稳妥地开展。但是,  相似文献   

6.
由于化石能源利用受到资源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约,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我国2007年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相继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来讲.资源丰富、利用方式多样、发电成本逐渐降低,这些优势将使其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表明,人类能源消费从化石能源为主的体系向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并举体系演变的趋势正在加快.国内外大石油公司开始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全球能源市场的未来,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中国石油企业积极介入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应进一步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快制定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信贷政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采取多种措施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加快机制创新,理顺研发与制造,生产与消费,以及相关行业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进程和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规划和管理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才能促进我国海洋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近期,国家海洋局会同财政部制订并颁布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  相似文献   

9.
高层声音     
《中国电业》2005,(5):4-4
从目前来看,特别应该抓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并网技术标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和费用分摊办法、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的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等研究制定工作,争取早日出台,与法律同步施行。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发改委日前正式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5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约6%左右。据悉,这是北京市首次编制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目前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在水电领域,“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730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1300万千瓦;在生物质能领域,初步实现生物质能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培养一批生物质能利用和设备制造的骨干企业;在风电领域,“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在太阳能领域,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安装量达到1.5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同时,将采取财政、税收、价格等综合措施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并通过组织政府投资项目和特许权项目等方式,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国家经贸委印发了《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市场开发的潜力、预期效益、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成熟的、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制订符合市场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规范市场的措施,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技术状况和市场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提出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具备的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和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以及克服产业发展障碍因素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行动。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目标是:加速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增强设备制造和生产能力;建立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健全法规和机制,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商业化发展。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开发量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占我国当时能源消费总量的2%;对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用明显,将减少3000多万吨碳的温室气体及200多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50万个就业岗位,为500多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2500多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   〔国家经贸委资源司王玉芬供稿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100053〕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关闭及废弃煤矿数量的增加,其产生的矿井水也被大量排出、废弃,不仅导致了可再利用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威胁着矿区生态环境。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以及废弃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途径,并选用STIRPAT模型对我国未来废弃矿井水的供需关系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针对供需关系对我国未来废弃矿井水进行了平衡分析。最后,对我国废弃矿井水资源化及其他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耘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将积极开发水电、核电,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悉。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分类和特性。分析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驱动力有油价上涨、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市场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政府的激励政策等。综述了中国和世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认为我国在未来15年内可再生能源建设将空前增加。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和前景(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分类和特性。分析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驱动力有油价上涨、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市场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政府的激励政策等。综述了中国和世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认为我国在未来15年内可再生能源建设将空前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水力发电对本法的适用,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在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25%。这一目标,再次成为新能源扬帆起航的新动力。调高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底气源自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我国可再生能源近年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发电量在我国总发电量中比例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突破7.6亿千瓦,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预计到2005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含小水电和生物质能传统利用)年开发利用量将达到13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近1000万吨碳的温室气体及60多万吨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为130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500~600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提供近20万个就业岗位。这期间的发展重点是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能高效利用和地热利用。预计到2…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热力学定律为基础,从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能源以及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入手,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实现科学用能观的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