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稳则经济稳。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确保工业企业利润稳健增长,对工业企业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增长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不少研究表明,近年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徐策(2011)研究发现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呈现增速逐步放缓的态势;魏琪嘉等(2015)对2014年工业利润进行研究,发现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  相似文献   

2.
资讯     
《上海质量》2012,(2):78-79
我国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基本状况依据2001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数据,我们对本世纪初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测评,结果表明:(一)工业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增强2001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综合指数达到105.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潜在的技术创新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思路,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三个部分.1998~2008年间我国大陆31省的经验分析表明:(1)我国工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2)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此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大;(3)我国省际工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呈收敛趋势,其中省际资本深化差异具有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则阻碍了劳动生产率水平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工业企业实行JIT生产方式的问题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简称JIT)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归纳了我国工业企业实行JIT生产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对我国工业企业JIT生产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石油工业企业由陆上油气勘探开发、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化工三大部门组成,分属三大国家部级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他们同属于我国国民工业经济大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本文的讨论仅局限于中国陆上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业企业(以下简称石油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地方提出并实施了"工业立市(县)"、"工业兴市(县)"、"工业强市(县)"的发展战略,把工业化作为快速发展本地经济、实现富民强市(县)的关键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工业粗放式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扭转。加快推进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发  相似文献   

8.
实体经济的"效率空心化"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采用2000—2015年我国省级工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实体产业"效率空心化"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工业经济的增加值率逐年下降;(2)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逐渐回落;(3)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破位下行;(4)沿海地区制造类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比例上升。该结果证实了"效率空心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实体产业空心化的一个新趋势。为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治理僵尸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成为当前应对产业"效率空心化"风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英文缩写GATT)缔约国地位以后(简称“入关”),在国外市场上我国工业将直接承受国际竞争的压力;在国门之内,面对国外产品大举占领国内市场的威胁,我国尚不成熟的工业和新兴工业的企业,更加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入关”,首当其冲的是在质量上面对挑战和机遇。本文就“入关”后我国企业的质量战略对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资讯     
New Trends新动态我国加入世界工业车辆联盟9月9日,世界工业车辆联盟(AITO)大会在加拿大举行。会上,世界工业车辆大联盟成员全票通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代表中国正式加入这一组织。这是中国工业车辆界期盼已久的愿望,也  相似文献   

11.
赵涛  阎海清  苏青福 《价值工程》2010,29(23):10-12
由于电石法生产PVC树脂(Polyvinyl chloride)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并产生大量具有较大危害的废弃物,带来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所以中国很多电石法PVC企业寻求与其它企业进行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利用,形成工业共生网络,以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本文结合工业共生网络在中国电石法PVC树脂工业中的应用实践,构建了中国电石法PVC树脂工业四种工业共生网络模型:主导型、平等型、混合型和虚拟型,分析与比较了各自模型的主要特点、优缺点、适用性、资源节约、副产物利用、废弃物处理等,并提出了这四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付华 《价值工程》2013,(35):64-65
近些年来,半导体设备、材料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使得电力电子系统不论是性能、结构上,还是成本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提高。随着工业生产对电力电子系统要求的不断提升,智能电力电子模块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对智能电力电子模块PEBB(Power Electronic Building Block)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了系统的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13.
朱伟军 《价值工程》2014,(7):322-323
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细粒子PM2.5的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1],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及建筑扬尘(约占30%),钢铁、化工、电子等工业过程排放(约占35%),热电厂排放(约占10%),居民取暖、餐饮和农牧业过程等约占10%,其他约占15%。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英国、美国、日本等都经历了雾霾危机,英国和美国都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并且雾霾天气得以好转[2]。中国是否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值得思考,2002年中国就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但如何进一步立法或者更好地实施还必须依靠相关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以及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14.
康勇  沈岩  刘衍  廖荣民 《物流科技》2010,33(12):113-115
提出了军事物流装备链概念,并将其抽象为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以SEA理论为支撑,在深入分析军事物流装备链4个主要性能量度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系统轨迹与使命轨迹的匹配分析,建立了军事物流装备链保障效能的动态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分析了我国在工业方面对海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必须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合理要求,以及我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存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的不足,存在着研发能力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并对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可实施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黄进敏 《价值工程》2014,(31):159-160
为了改革与完善财税体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开始在全国部分行业中逐步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营改增政策给改革所处行业企业带来很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对营改增政策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湖南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相关配套产业对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十分突出,但主体企业和配套产业各自独立发展,未能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因此,通过项目方式带动产业重组,构建核心企业将加快湖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湖南的核心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新年第一个月,中国多达17个省市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极度恶劣,国人调侃要“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我国的环境质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与质疑;空气质量恶化的原因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三点:工业废气污染、建筑灰尘污染、汽车尾气污染,三者的贡献各占三分之一;通过对物品的分理、集同、包装、信息管理,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城市公交、BRT、地铁、轻轨等)为主要运输方式,非公共汽车、自行车等为辅助运输方式,在最短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实现物品在同一个城市区域范围内位置有效转移的物流活动,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从而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王晓歌  贾嘉 《物流科技》2014,(7):51-53,57
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模型是由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SCC研发和支持的,它主要适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供应链运作模型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供应链流程的重构,依照计划、采购、生产、分销和退货五个环节对物流过程进行重构。文章依据于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分析中国农产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依托于SCOR模型的第一层,分析和设计了一个简化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并将其划分为农产品供应链的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营销环节、物流环节、回收环节,对各个环节分别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个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重点研究设备管理在MES系统中的定位及流程,以期梳理设备管理在MES系统中的信息流程,充分发挥MES系统设备管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