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进入中国22年来,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一直担当着外商典型,与中国政府"芯心相映":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开发浦东, 1994年英特尔宣布在此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2000年,中国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英特尔宣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一座芯片封装测试厂;而今在振兴东北的大旗下,英特尔又把一笔25亿美金投资的现代化芯片厂落户大连。"支持和推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是英特尔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英特尔与联想联手推出"万元奔腾"计划不仅成就了联想,也彻底改变了国外品牌主导中国PC产业格局。去年英特尔以最高票数获得"2006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按照我们熟悉的童话结局,从此,英特尔就和中国市场幸福的在一起了。但是英特尔最近几年烦恼频生,辛辛苦苦把市场培育起来后,分羹者随之而来。英特尔需要一个支点,用完美的战略重新撬起市场和未来,中国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支点。而英特尔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也同时给了中国一个支点。互为支点,互相推动,这就是英特尔所追求的战略倍数效应。不仅大连项目为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提高对外开放及引进外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最新的成功典范,而且历数它之前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都鲜活地说明一个真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发展战略找到契合、协调一致,是所有觊觎中国机遇的跨国公司们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进入中国22年来,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一直担当着外商典型,与中国政府"芯心相映":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开发浦东, 1994年英特尔宣布在此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2000年,中国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英特尔宣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一座芯片封装测试厂;而今在振兴东北的大旗下,英特尔又把一笔25亿美金投资的现代化芯片厂落户大连。"支持和推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是英特尔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英特尔与联想联手推出"万元奔腾"计划不仅成就了联想,也彻底改变了国外品牌主导中国PC产业格局。去年英特尔以最高票数获得"2006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按照我们熟悉的童话结局,从此,英特尔就和中国市场幸福的在一起了。但是英特尔最近几年烦恼频生,辛辛苦苦把市场培育起来后,分羹者随之而来。英特尔需要一个支点,用完美的战略重新撬起市场和未来,中国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支点。而英特尔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也同时给了中国一个支点。互为支点,互相推动,这就是英特尔所追求的战略倍数效应。不仅大连项目为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提高对外开放及引进外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最新的成功典范,而且历数它之前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都鲜活地说明一个真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发展战略找到契合、协调一致,是所有觊觎中国机遇的跨国公司们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进入中国22年来,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一直担当着外商典型,与中国政府“芯心相映”: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开发浦东, 1994年英特尔宣布在此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2000年,中国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英特尔宣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一座芯片封装测试厂;而今在振兴东北的大旗下,英特尔又把一笔25亿美金投资的现代化芯片厂落户大连。“支持和推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是英特尔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英特尔与联想联手推出“万元奔腾”计划不仅成就了联想,也彻底改变了国外品牌主导中国PC产业格局。去年英特尔以最高票数获得“2006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按照我们熟悉的童话结局,从此,英特尔就和中国市场幸福的在一起了。但是英特尔最近几年烦恼频生,辛辛苦苦把市场培育起来后,分羹者随之而来。英特尔需要一个支点,用完美的战略重新撬起市场和未来,中国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支点。而英特尔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也同时给了中国一个支点。互为支点,互相推动,这就是英特尔所追求的战略倍数效应。不仅大连项目为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提高对外开放及引进外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最新的成功典范,而且历数它之前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都鲜活地说明一个真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发展战略找到契合、协调一致,是所有觊觎中国机遇的跨国公司们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进入中国22年来,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一直担当着外商典型,与中国政府"芯心相映":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开发浦东, 1994年英特尔宣布在此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2000年,中国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英特尔宣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一座芯片封装测试厂;而今在振兴东北的大旗下,英特尔又把一笔25亿美金投资的现代化芯片厂落户大连。"支持和推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是英特尔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英特尔与联想联手推出"万元奔腾"计划不仅成就了联想,也彻底改变了国外品牌主导中国PC产业格局。去年英特尔以最高票数获得"2006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按照我们熟悉的童话结局,从此,英特尔就和中国市场幸福的在一起了。但是英特尔最近几年烦恼频生,辛辛苦苦把市场培育起来后,分羹者随之而来。英特尔需要一个支点,用完美的战略重新撬起市场和未来,中国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支点。而英特尔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也同时给了中国一个支点。互为支点,互相推动,这就是英特尔所追求的战略倍数效应。不仅大连项目为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提高对外开放及引进外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最新的成功典范,而且历数它之前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都鲜活地说明一个真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发展战略找到契合、协调一致,是所有觊觎中国机遇的跨国公司们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战略是海尔又一个新的7年发展战略,是海尔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其企业内在逻辑。早期海尔实施多元化战略,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边际效应递减,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竞争,所以有了全球化战略决策。随着企业越来越大,对市场反应迟钝,患上大企业病,它开始考虑如何将大企业做小。因此海尔提出了市场链、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以及人人创客等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3月26日,英特尔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在中国大连建立一个晶圆厂。新工厂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300毫米晶圆生产技术。此次英特尔晶圆厂落户大连,不但是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最大一笔投资,也是英特尔在东亚的第一个晶圆工厂。解读英特尔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第一大电脑芯片商英特尔在中国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它大力开拓中国的 IT 市场,积极推动中国电脑普及教育,先后在中国投资8.75亿美元兴建两座世界一流的芯片封装测试厂,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近日,英特尔新闻发言人明确表态,英特尔无法支持我国即将推行的无线局域网设备 WAPI 安全标准(涉及寻呼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这意味着,英特尔极可能退出我国无线局域网设备市场。一时野心勃勃,一时灰心丧气,英特尔面对中国市场时,它的表情是复杂的。一边是香饽饽的市场,一边是 WAPI 安全标准,英特尔夹在其间,必须要做出选择,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也难怪表情如此复杂。不过,惟有英特尔遭遇这种尴尬吗?WAPI 安全标准是中国按 WTO 的游戏规则来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并非针对英特尔一家外企。自1985年进入中国,英特尔见证了中国市场从不规范、不成熟走向日益健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历程。按理,在近20年的摸爬滚打中,英特尔对中国的市场运作不会陌生,要不,中国也不会变成英特尔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但是,在 WAPI 安全标准这个问题上,英特尔为什么站出来较劲?它明明已在无线技术上投入巨额资金,它明明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市场之一,它明明知道中国无线局域网设备市场不会因为缺少它的身影而显得冷清。是英特尔不了解中国,还是中国不了解英特尔?是以退为进,还是彻底的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8.
英特尔远嫁大连,最不能忘却的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然。英特尔曾经与上海的合作看中的是“浦东开发”,曾经与成都一起发展是看好“西部大开发”,这次落户大连也有相当的成分正是相中了“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9.
当我亲身经历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在华兴建第三座工厂,并且创下中国吸引外资新纪录,我不禁感慨万千。一切恍如昨天,英特尔来到中国已经22个春秋,我们在中国已经安家落户。英特尔与中国一起走过从前,不仅息息相关,而且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0.
<正> “国际化”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一个字眼,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在国际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困惑似乎让国际化成为一个痛苦的选择和遥远的梦想。海尔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了可喜成就,下面就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以及支持海尔国际化战略目标实现的财务管理作一介绍。一、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海尔在经历名牌战略阶段和多元化战略阶段后,从1998年开始进入国际化战略阶段,由于具有良好的质量和信誉,海尔先后通过了国际上的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安全认证、检测体系认证等,获得了UL、CSA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拿到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为迅速打开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海尔实施了“先难后易”的策略。这一战略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下棋找  相似文献   

11.
《三联竞争力》2008,(1):30-32
2007年,是英特尔这个芯片巨人在经历公司战略大转型和近3年与AMD贴身肉搏之后所迎来的最好的一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英特尔连出重拳,打得AMD除了在语言上继续保持强势,口出狂言之外,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是英特尔这个芯片巨人在经历公司战略大转型和近3年与AMD贴身肉搏之后所迎来的最好的一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英特尔连出重拳,打得AMD除了在语言上继续保持强势,口出狂言之外,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市场上的冰箱企业将战略锁定在如何争"中国第一"的时候。已经在全球化品牌道路上探索多年的海尔冰箱却开始了新的"中国战略":如何在第18个年头继续垄断中国冰箱市场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英特尔最近推出了新一代P4处理器。从结构上来说,P4采用的是全新Socket423接口,内核集成了3400万个晶体管。不过据说这应该也是一种过渡结构,英特尔在明年将要推出一款使用0.13微米工艺、478针脚的P4,新P4将会在更高的主频下带来更高的稳定性。P4的性能毋庸置疑,但高昂的价格影响其初期发展。现在由于主板、内存以及本身售价等诸多原因的阻碍,还不可能被普通用户所接受。看来目前英特尔的主推产品还是P Ⅲ,而P Ⅲ的主频还比不上其竞争对手AMD。在国内市场,与英特尔同步推出的P4电脑几乎清一色是商用机。11月21日,在英特尔公司发布P4之际,海尔同时推出了基于英特尔P4的最新海尔电脑产品“迅龙  相似文献   

15.
《WTO经济导刊》2011,(7):32-32
20多年前的中国缺少一个蓬勃的IT产业链,英特尔利用技术创新的手段,携手产业伙伴逐步帮助中国构建了IT生态产业链,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PC市场,而英特尔也实现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记者手记18年蝉联中国冰箱市场第一名,海尔冰箱保持这种持久奇迹的战略与策略受到空前关注。日本电波新闻指出"把目标指向全球冰箱市场第一位的海尔,接下来会拿出什么样的战略及策略正受到关注"。而这些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的大词汇并不是个体的消费者所能产生兴趣的。日前,拥有18年国内冰箱第一竞争力的海尔冰箱向消费者展现的并不是它作为世界品牌高高在上的宏伟战略与高深策略,而是冰箱产品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正是消费者所惟一关心的产品的诞生过程。要解读这些细节,涉及的词汇会很多,比如呵护、尊重、苛刻、甚至是吹毛求疵的刁难。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5日,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0-2011英特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发布会同时举办了以"快乐公益志愿同行"为主题的英特尔公益日。该报告全面阐释了英特尔中国独树一帜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战略。作为英特尔在中国地区最为全面的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材料,今年的报告除了使用大量翔实的数据来系统展现英特尔中国过去一年在教育、绿色、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公益等领域的成果,同时首度公布了英特尔在大连及成都工厂等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8.
英特尔公司CEO克瑞格·贝瑞特带给了成都一份厚礼。当英特尔公司CEO克瑞格·贝瑞特面带微笑探身走出机舱的时候,好客的成都人第三次用极大的热情迎接了他。而贝瑞特此番带给成都的礼物是:3.75亿美元投资建厂,注册资本1.25亿美元。如果将贝瑞特访蓉视为英特尔在中国的一小步,那么未来的一大步也初见端倪。从2002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市场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英特尔全球第二大市场。随着销售的增加,英特尔有理由也有必要把更多的生意放到中国来。贝瑞特强调:“在成都的投资是英特尔在中国总体战略的一部分。”英特尔在中国的战略投资已经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海尔集团海外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研究。笔者首先对海尔现行海外市场的运作情况做出分析;然后对其海外业务拓展的范围以及海外客户关系的开发与维持情况进行事例阐述;继而提出其海外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对其海外市场拓展与维护的战略目标与应对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巫燕玲 《大经贸》2002,(1):46-47
2001年,海尔宣布收购了欧洲家电名牌云集的意大利一家冰箱工厂,从而成为首家实现跨国并购的中国白色家电企业.而这是海尔"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拓展国际市场思路的又一发展.据悉,如今,海尔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起12家海外工厂,56个贸易中心,15个设计中心,营销网点53000个,产品销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海外设厂最多的企业.而海尔集团国际化最具代表性的一步是在美国建厂,建于南卡州坎姆顿市的海尔工业园,占地600亩,是海尔目前在国外最大的生产基地.2000年3月,工业园的冰箱项目正式投产,这是中国在美国投资最大的一家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