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周年,总结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展望今后深化改革的前景,要看到成就,也要认清现状,同时还要对今后的发展做更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面向全国宣传安徽财政支农工作的新进展、新思路、新思想,中国农村杂志社、安徽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联合组织开展“纪念农村改革三十周年·安徽财政支农工作巡礼”活动,以全面展示安徽财政支农工作的新风采。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09,(6):55-5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向国内外介绍我国农业的基本概况,展示我国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塑造中国知名农业品牌,加快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进程,推动国内外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产品贸易及农业企业的发展,中国农村杂志社继续编辑出版2009年版《中国农业大黄页》大型工具书。  相似文献   

4.
从两个“不许”到“伟大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一晃己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太多出人意料、超平想象的大变化,走上有自己特色的和平发展之路,举世刮目相看。改革初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常在脑中闪现,难以忘怀。而且时间隔得越久,越能咀嚼出其中深邃的思想意蕴,感受到中国改革和发展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又从安徽开始”。这句话尽管没有收入“文选”,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却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强调过。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5.
从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整整三十年。五十年前,安徽风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风险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了十八个鲜红的指印,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税费改革及农村综合改革,再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改革序幕,三十年来,中国农民由解决温饱进入到了总体小康.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再作新部署,今后的农村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迈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作通讯》2009,(16):51-5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向国内外介绍我国农业的基本概况,展示我国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塑造中国知名农业品牌,加快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进程,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起步。3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这一伟大的历史发展进程,农村金融改革走向深入,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回顾总结历史经验,研究分析现实问题,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显著增强金融服务“三农”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的改革,是以对农村严格的全面管控为出发原点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农村改革从规象形态上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改革的根本原因.三十年来,政策调整在中国农村改革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猪去鼠来又一春.满怀2008北京奥运的期盼,我们迎来了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历经三十载的风雨征程,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温故知新.在看到已经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农"工作仍处于艰难爬坡阶段,农村改革已进入攻坚关键时期.面对科学发展"三农"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农村改革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面向全国宣传安徽财政支农工作的新进展、新思路、新思想,中国农村杂志社、安徽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联合组织开展纪念农村改革三十年·安徽财政支农工作巡礼活动,以全面展示安徽财政支农工作的新风采。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菲 《农业经济》2006,(4):2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村社会能否稳定,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农村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综述欧晓明,曾晓红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农村经济发展既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客观上又受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因此,中国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改革方案和举措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它们是否...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之友》2009,(1):11-11
据中新社消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表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国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长久”是超过三十年的。要保护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利,在法律规定的承包期限内,不能随意调整和收回;在流转土地时,必须是农民真实意愿的表达,不能被别人强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经济学思考徐坡岭农业产业化问题成为今天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有其必然性。究其缘由,概因为中国农业在经历十多年的改革之后,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实现的途径,现代化农业的组...  相似文献   

16.
产业化开辟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道路严瑞珍农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农民生活能否迅速提高的重大问题。农业产业化为我国农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一、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引发了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正当人们在原有农业发展道路上踌躇不前时,我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存在显著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将他们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并不会减少现有的产量,而且很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入世后我国农业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十五”规划中有关农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影响城乡的全局性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的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决定于2008年9月在湖南长沙举办农村改革三十年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展望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制约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突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村社会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就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作一探讨。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作用(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幅员广阔,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社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居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民利益能否实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从农村肇始。三十年来,农村领域的一举一动一直牵涉全社会的神经。在改革三十周年的关口,农村改革发展仍然是决策者关心的重点。从“粮食问题”、“土地问题”到“农业问题”,再到“三农问题”,三十年来人们对农村问题本质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