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时至今日,陶朱公的精神思想,一直流淌在浙商群体的血脉中范蠡的农商并重的重商思想和成功实践,与浙东学派王阳明、顾炎武等人的学说异曲同工,而后者被公认为现代浙商崛起的精神文化源头。顺着当代浙商发育成长的历史溯流而上可以发现,范蠡的思想是源头第一股涓涓细流。民间传说还相信,中国的秤——即传统沿袭使用2000多年的木杆秤,就是财神爷陶朱公发明的。据说,他受到灵感启发,用一根细直的木杆,一头拴上吊盘,用以盛装货物,一头系一把斧头作为秤砣。他决定将一只斧头的重量定为一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财神有文武之分,武财神为赵公明、关羽,文财神有比干、陶朱公,而财神中依靠自己的才干经商致富仅陶朱公一人而已。陶朱公本名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三户人。  相似文献   

3.
陈尚鸣 《浙江经济》2004,(23):34-35
日前,17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家聚会西子湖畔,参加"第二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共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大计.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民营企业家盛会.从会上传出信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目前浙江商人都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创富集团,"浙商"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  相似文献   

4.
范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和著名商人,字少佰,楚国苑人(今河南南阳).曾在越王勾践手下充当谋士二十余年,为越国灭吴、称霸中原,立下大功,但他深知勾践为人,认定可与其共患难,难与其同安乐,于是功成身退,离越入齐,改名(氏烏)夷子皮,后至陶(今山东定陶)经商致富,成亿万富翁,自号陶朱公,民间尊称为财神.  相似文献   

5.
《浙江工商》2008,(8):34-37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商人在商海中也搏杀了30年。浙商们用自己的奋斗,创造了属于浙商群体的30年辉煌,也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2008浙商论坛上,大会组委会授权发布了“改革开放30年浙商10大标志性事件”,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具有高尚商业道德的杰出商业家。在他的商业生涯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商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了有朴素辩证观的较系统的经商理论,为当时处于困境的越国积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被后来的商家奉为神灵和祖师爷。现就范蠡经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作以下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吕思勉先生说过:“汉世所谓商人,实兼苞农工业家,如煮盐、开矿、种树皆农业,冶铸实工业是也,以皆自行贩卖,当时通称为商人。”吕氏不恰当地把农业的含义延伸了,但战国以来从事工商业的货殖家多兼营农业,确系不争之事实。请以《史记·货殖传》所载货殖家之事例考之: 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商人范蠡,在辅越灭吴后至齐,“耕于海隅,苦身戳为,父子治产”,“致产数十万”。后至陶,“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赀累巨万”(《史记·越世家》)。故《盐铁论·水旱》云;“陶朱为生,本末异径,一家数事,而治生之道乃备。”农商结合、多种经营是范蠡的致富之路。 战国的另一商业巨子,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爷的白圭,也是同时从事农产品购销和经营粮食生产的。“欲  相似文献   

8.
<正>尽管作为中国西部重镇的重庆在成为直辖市后的快速发展,引动了人们对奋争在这块热土上的后发性商人群体的格外关注,但严格地说,重庆商人要获得类似"浙商"、"粤商"、"徽商"、"蜀商"这样的礼赞性群体文化归属称谓,还得需要更厚重的市场挣扎演练与商务实战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不仅是一部极为生动、引人入胜的小说,而且是一部包含着大量军事谋略的书,其深邃的军事智慧完全融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中的“三打祝家庄”、“智取大名府”以及平辽国、征方腊的战役等,都体现出精深的军事思想。军事学对经营管理富有借鉴意义,这一点已为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所证明。中国古代的著名商人和商人思想家陶朱公、白圭,  相似文献   

10.
<正>晨花朝放祈丰年农历二月,正值仲春,暖潮由南向北,催动花期不断。上至三江平原,下至珠江两岸,无不梨雪压枝,桃雨飞红。其实,踏青赏花,自古便是民间悦目娱心的一大乐事。而祭拜花神,更是为古人在赏花中必不可少的祭祀活动。这一天,被称为"花朝节",取晨花朝放之意。"花朝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关它的记述,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记述范蠡的《陶朱公书》中。虽然此书现已不可考。但据清代秦味芸的《月令粹编》中记载,"《陶朱公书》云:二月十二日为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满眼是市场,到处是商人,商战如云,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商人们进行合作或竞争,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 从商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商人从形成就开始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每一个商人身上都烙有自己的文化胎记:江浙商人精明,东北商人胆大,山东商人尚义,广东商人重利……,进入新的世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地的商人更是各显英雄本色,在经商过程中奇招百出,经商方式竞相斗妍,表现出新一代“新经济人”的特色,给中国社会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期的“商”系列报道,给你讲述浙江商人的创业文化片断.解读浙江现象,剖析浙江成功的路径与环境,使我们大家进一步体味浙商的创业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坐在鸟兰巴托成吉思汗酒店大堂,一名中国人走过来在我的对面坐下,他自我介绍是在当地的中国商人,有话要和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媒体说。听他讲了好久,才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在蒙古的中国商人没有表达的渠道,在发生问题之后,没有办法为自己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丰 《珠江经济》2003,(8):54-57
谁是浙商,浙商是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商人是当今蝇国最具活力也是最会赚钱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以来浙江商人凭借着自身独特的经营之道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当前,浙商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辽宁浙商以其敏锐的经营战略视角,及时准确地把握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趋势,投资兴业规模逐步向做好做大做强发展。  相似文献   

15.
提起浙商,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商人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人群.  相似文献   

16.
正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有着与普通农民巨大的思想差异;他文化不高,却能通过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见闻,提高自己的知识;他出生于苹果之乡,却和一般的果农不同,懂得用科技、用学识让苹果与众不同;他胸怀博大,廉洁秉公,用十余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让家乡不负"苹果之乡"之名。他就是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授于"中国苹果王"称号的冯农民先生。小小苹果,蕴含无穷智慧苹果,是我们日常水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互动     
《浙江经济》2012,(7):4
浙商回归,聚力实体作为上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民营经济的先行之地,浙江商人在过去30多年间,踏踏实实做实业,为浙江经济的新一轮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新时期下"浙商回归"的内在意涵,已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资本回归,更确切的说,是一次更高层次的跨越,他们带着转型的金点子、创业的新路子、创新的新招数,纷纷踏上归程,为自身发展寻求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肖亮 《上海国资》2010,(4):81-81
春秋与战国更替之际,有一位政治家隐退之后经商而成巨富,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他便是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的经营之道,源自其师计然。正如巴菲特的成功使人们趋之若骛地研究他老师的著作一般,范蠡在商业上取得成就,也令人期望从他的老师那里得到一些启示。《史记》尽管对计然本人并无着墨,但是他的理论却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19.
冯新 《沪港经济》2005,(9):17-18
“十几年前还在摆地摊,今天已经资产上千万,在省外创富的浙江商人已有500万人之多。”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组委会向记者出示的一份“浙商(省外)投资环境分析评估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底,走出浙江的浙商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万亿元,几乎等同于浙江2004年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峰会上,浙商对所投资城市首次进行了排名,重庆等12个城市成为浙商眼中的投资最佳城市,山东临沂等10个城市入围投资潜力城市。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经济学家张维迎仍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面对公众,他从不畏惧抛出自己最尖锐的观点:从"中国经济发展靠柳传志,不靠周小川"到"市场制度最道德",等等,他的每一次发声总能引发公众对于经济改革的一轮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