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资源环境的现实状况与提升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仅为2/5,人均森林为1/5,主要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国内资源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也很脆弱。尤其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44%,现在的人均耕地比1952年减少40%以上。我们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应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0.12公顷,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草场资源人均占有量0.33公顷,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0%。我国淡水资源非常贫乏,只有世界淡水总量的80%,人均占有量不足21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人均水资源排在世界第110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大量的资源消耗实现工业化,随着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日益密集化,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1.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供应压力较大。我国绝大多数自然资源人均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水资源、土地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2/5;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且随着自然资源消耗快速增长,人均占有量下降趋势明显,主要战略性资源供给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4.
向天宽要水     
中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人均粮食变化及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忠潮  车自力 《经济地理》2002,22(6):744-749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反映粮食供给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陕西省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差异的分析,探讨粮食增量的份额及其地域差异,对因地制宜调控人地粮关系与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能源、水资源及其匮乏的国家,特别是淡水资源非常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5,北方城市更为严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事业的陕速发展,建筑能耗和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据资料介绍,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位居榜首。其建筑用水量也占社会总用水量的很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具有任何资源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资源的总量在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却很少,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而且是富矿少、贫矿多,大型矿床少、中小矿床多.后备资源紧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  相似文献   

8.
吉亮 《经济导刊》2007,(11):100-101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十分匮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排在世界第53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率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加快海水利用是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十五”时期,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技术取得突破,规模不断扩大,成本大幅降低。海水利用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海水利用的技术研发、产业推动、工程投资等倍受关注。然而,我国海水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能源、水资源及其匮乏的国家,特别是淡水资源非常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5,北方城市更为严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祀公共事业的陕速发展,建筑能耗和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据资料介绍,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位居榜首。因此,节能、节水至关重要。建筑节能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节水外,还应编制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确实做到节能、节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生态问题非常突出。生态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一、当前我国的环境生态问题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主要有三个: 1、资源相对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比较低。与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相关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四类资源,我国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32%、  相似文献   

12.
湖南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庭生  王芳 《经济地理》2007,27(5):815-818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近1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工业和城镇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加之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显现。文章在分析湖南耕地资源态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耕地资源的途径,对缓解湖南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广东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新经济》2005,(11):62-64
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人口日益剧增,是地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对于中国、危情更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水土流失面积占了1/3.再加上天然就无法居住区占去1/3,而人1:3从6'fL多增至13亿多,导致中华民旗的陆地生存空间减少超过1倍衡量人均资源的两个重要指标人均占有耕地和淡水分别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和1/6。  相似文献   

14.
《经济论坛》2011,(2):F0004-F0004
东光县古称观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平均水资源量0.86亿方,人均占有量240方,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由于水量不足,除每年少量引蓄上游沥水外,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由于连年超采,采补失衡,已形成地下漏斗区,且日益严重。同时,受水文地质影响,浅层地下水多为苦成水,深层地下水普遍高氟,全县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水质及水资源现状,不但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而且制约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形势日益严峻。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虽然丰富,约占世界矿产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拥有量却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利国  陈苏 《经济地理》2015,35(3):171-177
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1990-2012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粮食占有量呈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再持续上升变化特征;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差异呈现“平缓—快速”的阶段性特征;黑尼江、内蒙古、吉林、河南、宁夏、新疆、甘肃、安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幅较大,浙江、北京、广东、上海和福建人均粮食占有量降幅较大;严重缺粮区在京津和东南沿海地区呈分散分布,一般缺粮区呈零散分布,基本自给区在西部呈聚集分布,一般余粮区在中部呈聚集分布,重要余粮区在东北呈聚集分布;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亩均化肥施用量、农田水利化程度、偏好种植、复种指数和取消农业税对人均粮食占有量起到正向作用,自然灾害程度和人均GDP对人均粮食占有量起到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雾霾常态化,往往令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被当成环境问题的渊薮,似乎城市越大,"城市病"越重。究竟该如何理解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贺灿飞在近期的一篇工作论文中,以2010年、2011年数据为基础,通过资源、环境和生态三项指标,研究了全国16个城市群的环境问题。结论是,与全国平均水平比,16个城市群在资源集约利用方面的表现更加出色。2010年,城市群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于平均水平,人均用水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因此,在围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芳  王超 《经济导刊》2011,(10):49-50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分析 第一,资源的相对匮乏决定我国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我国战略性资源水、煤、电、油、气和矿产等严重不足。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另一方面,资源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杨明 《新经济》2009,(1):101-103
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人口日益剧增,是地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对于中国,危情更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水土流失面积占了113,再加上天然就无法居住区占去113,而人口从6亿多增至13亿多,导致中华民族的陆地生存空间减少超过1倍。衡量人均资源的两个重要指标人均占有耕地和淡水分别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和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