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徐国卫  徐琛 《经济师》2012,7(3):61-62,64
文章通过研究碳排放权的特性,引入了基于期限结构理论的期货定价模型,利用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来解决碳排放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对于碳排放权跨阶段交易的禁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期货的价格。所以,文章对于单期合约和跨期合约的期货价格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型。单期合约的便利收益为零,可以采用单因素模型;跨期合约存在变动的便利收益,应该采用双因素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所选用的期货定价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碳市场逐渐活跃,对碳排放权的估值在国内外也引起了热潮。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碳排放权估值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碳排放权本质的分析选择期权定价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权进行估值。利用期权定价模型推导我国碳排放权价值,并通过案例分析,检验模型的估值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回顾了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研究文献,然后以边际减排曲线为分析工具,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利益分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承诺为依据进行不同交易范围下各国收益分配的实证分析。通过构建两阶段模型,文章讨论了发展中国家未来承担不同减排义务情况下现阶段的最优出口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非附件B国家"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需加强合作以应对利益分配不公,中国需要针对13亿吨最优出口规模,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规模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础设施,引导企业自律性减排。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为了响应这一要求,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的顺利展开。文章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框架下,尝试构建针对公共建筑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本文首先对我国公共建筑发展现状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并从配额管理,实施路线,监测、报告、核证(MRV),履约机制等方面分别展开研究。最后对该体系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已上升为世界新经济格局构建和新游戏规则制定的背景下,中国一方面要据理力争,积极应对,融入到世界新经济格局当中;另一方面要建设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发展中国经济、提升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助力。深入分析国内外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对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计、碳交易定价机制及价格波动性、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影响等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研究进行概括和述评,以期能借鉴国外的经验,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及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效进行碳减排的两个重要的制度选择。由于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占国内排放总量的比重较高,且国际贸易对国内碳排放水平有较大影响,国际贸易成为我国碳减排制度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提高了我国碳排放总量,国际贸易和产业国际转移提高我国碳排放总量并影响我国国内部分行业碳排放水平。因此,国际贸易成为我国选择碳税还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重要参考。同时,我国实行不同碳减排制度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开征碳税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四大影响,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也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三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研究碳排放权价格对我国制定节能减排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减排企业及个人投资者提供决策等均产生有利影响。论文应用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分析碳排放权金融数据,选取碳排放权交易影响指标,包括能源价格、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碳市场指标、天气环境、传统金融市场因素等五个方面的指标,对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统计模型进行探究分析,影响湖北碳排放权投资收益高低的中证100指数指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湖北碳排放权投资风险的汇率、汽油价格两个指标为负向影响。结论可以供投资者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环境制度安排,其对我国气候变化应对和以雾霾污染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治理都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应按照"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新《环境保护法》中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定位为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并从碳排放总量控制机制的合理确定、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的分配、定价机制的选择、政府监管机制的健全等方面,来健全中国语境范式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继签订,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发展,碳金融衍生产品相继出现,碳排放权期货在碳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期货的推出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定价机制又是研究碳排放权期货的重点。根据碳排放权的特性,在期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碳排放权期货定价的三类模型,为中国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定价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经省教育厅发文正式批准,省内各高校唯一专门从事碳排放权交易的省级研究机构,受"湖北省2011计划"资助,2017年获得优秀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称号。中心目前已经承担了大量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的科研项目,与国内、国际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心主办有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环境经济研究》期刊。目前,中心已经成为省内唯一、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对湖北省乃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制定和推行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跨学科、跨部门、跨国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系统剖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在厘清GA-BP神经网络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碳交易定价模型,用以刻画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情景设置、数值模拟不同情景下不同因素对碳交易价格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对于碳交易价格模拟具有可靠性,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情景下碳交易价格变化较大,构建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不仅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还能优化能源结构,其关键在于形成与碳排放交易体系相适应、相配套的体制机制,营造契合碳中和目标的政策环境。论文旨在为我国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增补。  相似文献   

12.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taken a variety of means to control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global warming,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provisions about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 and the Kyoto Protocol.With the measures of emissions reductions,the system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is taking shape.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as the big natural resources consumption country to establish its own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By introduc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of the European Union,America and Japan,and analyzing the market and policies been formed,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in China can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missions rights,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establish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exchange and supervising and regulat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ascendency of carbon pricing as a key regulatory strategy for governing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ssue of price discovery i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s, now the dominant form of carbon pricing globally. By analys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arbon market design, this paper highlights a number of design features that are instrumental in depressing carbon prices across the world’s emission trading schemes, keeping them well below those considered necessary to spur deep emission reductions in order to avoid catastrophic global warming. In doing so, it advances critiques of carbon trading by illumina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carbon markets manifest as expressions of specific power relations rooted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dvanced capitalism, with low prices ensuring minimal disruption to business as usual.  相似文献   

14.
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选用碳排放量、碳生产率和脱钩弹性系数三大指标分析三省市2000—2011年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以KAYA等式的扩展式为基础,建立LMDI分解模型,对三省市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无残差分解,区分其碳排放的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北京市呈现碳排放量规模驱动型特征,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碳排放均呈现出规范结构混合驱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与股票市场有着一定的联动性.我国在2017年底开启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其关联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一方面通过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综合检验各碳交易试点地区的碳收益率与股票市场整体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广东、天津的碳收益与深证综指和湖北与上证综指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北京、上海、广东与上证综指、深证综指存在双向或单向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价格、收益率与试点区域股票市场的相关性进行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与其区域股市在长期、短期上都存在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碳交易机制、补贴机制以及碳交易及补贴机制下,一个二级供应链中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竞争的差别定价策略,通过求解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出单一的补贴政策并不能激励制造商进行节能减排,应与碳交易机制结合使用,其节能减排效果优于单一的碳交易机制。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验证了碳交易及补贴机制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碳交易价格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普通产品的零售价批发价均升高,低碳产品的价格均下降,普通产品的销量下降,低碳产品销量上升,碳排放总量下降;随着低碳补贴的增加,普通产品的零售价,低碳产品的批发价、零售价均降低,普通产品的销量下降,低碳产品的销量上升,其中低碳产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对低碳补贴的反应更加敏感,使碳排放量降低的同时还提高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17.
罗嘉庆 《产经评论》2013,(3):141-148
近年来,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商品金融化趋势愈加显著。商品金融化并非新生事物,早在近代欧洲,一些大宗商品贸易已开始被赋予金融属性。本文从近代欧洲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形成过程的历史视角研究商品金融化与产品定价机制变革关系,对荷兰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发展过程及商品金融属性的表现特征研究发现,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在近代初期已从商品交易中发展起来,并在阿姆斯特丹商品市场上大量应用。由于过分依赖资本收益,国内产业衰落,荷兰商品交易中心地位没能保持下去,在工业革命前半个世纪甚至更早,欧洲商品交易中心从阿姆斯特丹转移至伦敦。从交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可以看到商品金融化进程中基本条件的意义与作用,以及商品金融化问题的本质。这同时揭示出当代商品金融化趋势与产品定价机制变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fends three ethical arguments against emissions trading. The first argument alleges that emissions trading is morally objectionable, because it ‘commodifies’ the atmosphere. The second argument involves various objections to attaching prices to units of emissions – loosely speaking, the objection is to pricing that which is priceless or should not be priced. The third argument turns on the idea that if a large cut in emissions is to be made by society overall, everyone should ‘do their bit’ by making a particular kind of sacrifice rather than paying others to do it instead. Some general conclusions concern the limitations of confining the analysis to idealised emissions trading, the difficulty in separating ‘economistic’ thinking about policy delivery from policy choice and the need to focus questions of justice on consumers rather than on producers.  相似文献   

19.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三大行业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加快开展低碳交通相关研究,支撑制定交通运输碳减排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分析了低碳交通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未来预测与潜力分析、减排措施评估分析、核算方法与评价等研究主题。基于文献梳理分析发现,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运输总周转量、交通运输碳强度、城镇化率、城市空间分布、运输结构、交通燃料价格等;交通运输碳排放未来预测和潜力的研究目前以情景分析方法为主;交通运输碳减排措施总体包括技术性、结构性和管理性措施;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方法与评价研究角度和领域跨度较大。目前相关研究存在量化研究影响因素过程中过度聚焦宏观层次因素,部分影响因素研究存在重复解释现象,货运峰值研判、低碳交通投资等主题研究相对有限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