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城市下的城市公共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地位的日益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日显重要。对利用数字城市技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依托数字城市平台,提高处理城市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变能力,优化配置城市公共安全资源,建立高效、协调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数字城市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各种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进行公共安全规划势在必行.文章从事故防御和事故应急诸方面讨论了城市规划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分析了公共安全规划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雯 《新经济》2022,(8):64-6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城市公共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的影响下,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出来。而且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已经是城市公共安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在社会进步大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的人员涌入城市中工作、生活,导致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大量增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提升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是当前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基于此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提升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区公共安全的建设——以人行道的安全用途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街区公共安全的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和个别化。城市人行道除了承载路人行走的功能外,也具有公共安全的功能。而目前城市街区人行道的安全功能发挥不充分,使得城市街区的公共安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激发人行道自身的安全自治化活力,增强街区居民归属感,树立街道居民自觉监管意识以及充分利用街区公园的特点来提高整个街区的公共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赤字、城市与区域发展不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等严重的不可持续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手段、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建设等一系列综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1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绿色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对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由此引发了城市规划和设计上的变革。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只有符合绿色发展的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够实现城市经济环境的有序发展。文章以我国的城市规划实践为基础,指出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符合可持续性理念和绿色理念的城市规划具体路径和优化策略,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为城市公共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治理带来新思路。当前将大数据大规模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实践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1)需要突破“数据孤岛”问题;(2)解决数据存储和结构化问题;(3)为数据安全问题做好准备;(4)需要进一步增强数据挖掘能力。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促进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城市现行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和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时代存在不对称的情况,人工智能“互联网+”为国内城市的公共安全事件管理造成新的挑战。基于公共安全事件多情景演化,通过对公共安全事件进程中的管理行为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折射出国内强权干预和免于强权干预间的紧张状态,从侧面反映政府治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理性和现行公共安全治理水平间的矛盾。国内城市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各级政府快速升级传统应急管理模式和策略,完善党和政府、军队间协调应急关系,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策略创新和流程完善。通过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管理理论出发,分析公共安全事件发展概况、影响、特征和原因,提出以人为本的公共安全事件的综合应对策略[1]。  相似文献   

9.
智慧化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研究了我国城市智慧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与战略意义,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应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特征与建设进展,并针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公共安全管理的意义,公共管理与公共安全管理的涵义,公共安全事故的分析,制定了完善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神木属于以煤炭资源为主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1经过多年发展,逐步确立了以矿产资源开采与深加工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与此相适应,资源型城市财政特征明显。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价格下降波及了神木县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趋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引起了外界对神木以"免费医疗"为代表的高福利的质疑,神木财政的可持续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神木为案例,对其财政收支可持续性进行了总体评估。针对神木反映出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某个地区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中央、地方两个层面共同努力。中央层面应尽快推动资源税改革,鼓励地方建立资源型城市财政稳定基金;资源型城市自身也应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开辟稳定财源。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创新、扩散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将主导着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城市发展趋势,这既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知识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指出在新形势下,只有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现有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现状,针对存在的缺少发展动力、安全体系运行中暴露的问题、缺乏安全战略规划等不足,提出了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独特的组织文化特征、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导致高校成为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高发地.高校既要对传统校园危机持久的管理,同时也要对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有所应对.只有建立科学、完整的公共安全课程体系,组建职能明确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制定高校危机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和建立健全学校应急预案才能有效应对高校公共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稳定性较差,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功能和结构不完善,从而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城市生态建设,逐步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可持续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陆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面向可持续城市目标,在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调控过程中,必须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坚持景观生态学、废物利用的调控原则,保持生物多样性,建设合理的斑块、廊道系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网络,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城市规划都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受政府的控制管理。因此他不可避免的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特别是我国这种发展中的国家,其立法与执法的法制建设不完善,城市开发建设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往往就会破坏已确定的规划,造成城市发展的无序,导致总体上的不经济;二是由于城市规划自身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的缺欠,城市不能得到合理发展,同时也常常会给来自各个方面的建设投资造成阻碍,使城市丧失很多的发展机会。所以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慧 《经济师》2004,(10):72-72
文章探讨了城市经营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城市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城市经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城市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效率低下首先反映在城市政策上. 中国目前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数量约为6亿人,但这仅占全国人口的45%,而美国的城市人口比例超过了8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的城市人口还有可能大大增长.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约占我国城市1/4的资源型城市,由于对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性,使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通过以矿业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论为基石,构建出以“发展力”和“协调力”为两大支撑功能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