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犯罪的前倾性.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倾性,也称低龄化.司法实践表明,与20世纪50年代乃至60年代前期相比,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年龄已提前2至3岁,而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也相应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有相当部分地区的青少年犯罪所占比例高达50%左右(此数据青少年犯罪年龄为14岁至25岁).而另有资料表明,湖南省某县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在四年间就由9.6%上升至27%.  相似文献   

2.
王庆标  杨红云  张玉凯 《魅力中国》2013,(32):326-326,315
在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不仅危害了社会稳定,而且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未成年人”是法律设定的概念,指法律根据一定的年龄而规定其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或者无行为能力的人。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对未成年人年龄的规定也不尽一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下的公民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社会的犯罪行为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愈演愈烈。所谓“青少年犯罪”,从犯罪学研究的角度来讲,一般是指14周岁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18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比例,1995年为1450121起:152755起,占10.5%;2000年占11.8%;2003年占13.0%;又据统计,2003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33%;1999年至2003年间,青少年罪犯人数增长了4.7%,刑事案件作案率增幅为1.4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方向发展。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成了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能不能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年,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宁。  相似文献   

5.
拳薇 《魅力中国》2013,(28):333-333
在我国,所谓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就是年龄还不满18周岁,但是已缀超过14周岁的主题,进行的对社会或他人造成一定危害,触犯现有法律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行为。在我国,年龄尚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数量达到3亿多人,向来未成年人都会被视为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历来都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责任。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却呈现出了一种上升的态势。本文将选取这一角度,由女性检察官在处理谈类型案件时的优势为视角。时她们在针对未成年犯罪的刑事检察之中的特殊作用展开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有着3.67亿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泱泱大国,青少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也指出  相似文献   

7.
滕山岭 《魅力中国》2010,(17):105-106
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和吸毒现象是当今世界的“全球三大公害”。其中。又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对社会发展和人们安宁的生活影响最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递增,达到75.7%。进入20世纪9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比率维持在60%左右。然而,在总体比例有所下降的同时,其绝对数量却持续攀升。以1992年和1994年为例,青少年犯罪的比率分别降至56%和50%,其绝对数量却达到88万和83万宗。与此同时,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案件比例更是急剧上升,以1999年为例,青少年重大杀人、伤害案件占了当年青少年犯罪总案数的70%,湖北省仅2000年-年因暴力犯罪被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青少年犯就有165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率一直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表明 ,我省 1 998、1 999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分别上升 2 %和 8%。仅 1 999年上半年全省就批捕未成年刑事犯罪嫌疑人近 60 0人。今年与1 999年相比 ,这个比率仍居高不下。因此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它不仅是司法界也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新趋向以近年来笔者所办理的案件来分析 ,目前 ,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一些新趋向 ,表现为 :1 .从犯罪者自然情况来看 ,主要呈现出低龄化、低文化、城市化的特点。从年龄结构看 ,1 4—1 6岁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直线上升趋势,涉案人员也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这些犯罪不仅危害社会安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给家庭造成了不幸。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青少年的犯罪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在追究青少年刑事责任的同时,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张信良 《魅力中国》2014,(11):307-307
目前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以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相关的犯罪这一严重问题备受关注。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当代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及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来泰国毒品形势及其缉毒措施越南加大打击毒品犯罪力度据泰国缉毒机构的有关资料表明,泰国1958年染毒人数为7.09万人,1993年增到126万人;原先吸毒者多为年岁高的华裔,而现在吸毒者多为年龄在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学生、劳工。所吸食的毒品种类也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严重,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成愈演愈烈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焦点.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较为凸显,本文通过对2012-2014年大方县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分析近3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从社会、学校和家庭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地区改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力求对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现象的归纳,得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为:突发性、隐蔽性、发泄性、残忍性.其中隐蔽性是一个新特点,而发泄性又比较特殊,它既是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又是其犯罪的原因.结合其特点,采用唯物辩证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期,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体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四位一体"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愈来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青少年的意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给社会增加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少年相比,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更为活跃,模仿力更强,逆反心理更严重.为了更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探索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以其犯罪主体特殊、社会反响巨大等特点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特别是司法机关的关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治理犯罪的对策,为司法机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契机.针对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现状,司法机关应该抓住这一机会,深入调研,以期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科学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近几年来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呈上升的趋势给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未成年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特殊保护,我国历来本着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挽救未成年人,但是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让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改革讨论愈演愈烈。责任能力是承担责任的前提,在刑事领域,有无刑事责任能力直接关系到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事处罚。这就关系到如何正确确定未成年人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社会危害行为负责。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为遏制未成年人犯罪解决办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大难题.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偏高,犯罪年龄偏低,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重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同时提出预防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标准的立法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仍旧沿用的是我国刑事立法在1979年的相关规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在急剧上升。伴随着犯罪年龄的年轻化,使得我国刑法对于不到入刑标准的未成年犯罪的威慑力成为虚设,大量的未成年犯得不到惩罚,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鉴于此,笔者建议应当适当调整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导未成年人远离犯罪,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逐渐成为刑事犯罪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问题引起了各界的重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国家立法以及开发、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等方面遏制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