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贫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辑题,如何减少、消除农村贫困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财政投资是反贫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农村财政投资对反贫困影响的总量和结构分析,认为我国的财政扶贫工程需要注重发挥财政农业投资对农村反贫困的带动作用,需要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模式和机制,需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财政扶贫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新世纪农村反贫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中的农村文化贫困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新时期贫困的具体情况,不仅要从经济层面,更要从文化层面来认识中国农村的文化贫因问题,并指出文化贫困是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根源,在对文化贫困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分析中,提出我国当前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素质,逐步解决我国农村文化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森指数进行贫困度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农村的贫困程度进行度量时,一般采用的指标是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这些指标都只能反映农村贫困程度的一个方面。本文采用改进的森指数,对四川省沐川县的农户贫困程度进行度量,以期较为准确地界定反贫困对象以及动态评价反贫困战略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春玲  赵峰 《农业经济》2006,(10):17-18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远景目标的关键。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农村贫困群体不健康、不成熟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反贫困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待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贫困的程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考察了现阶段衣村贫困的规模、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贫困的调查发生率仍然较高,农村贫困的深度、强度和对扶贫投入力度的要求都有所上升,但按国定贫困线计算,农村扶贫压力仍在国家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家庭人力资本、物质性经济资源、结构性社会地位以及关系性社会处境等方面,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源不足、社会结构制约和社会排斥等问题,可以部分地或不同程度地解释贫困的成因。最后,本文提出,农村反贫困战略应当重点解决持久性的贫困。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公布的贫困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了中国农村贫困标准及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对现有文献的估计方法和观点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现行的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与"1天1美元"标准比较接近,与"1天1.25美元"有一定差距,现阶段逐步提高的扶贫标准符合中国贫困和反贫困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贵州喀斯特地区贫困范围广布、人口众多,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生态性的特点,反贫困难度大.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农户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喀斯特地区贫困农户的生产、投资和参与组织化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喀斯特地区贫困农户的行为特征,并据此提出促进贫困农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贫困人口迅速下降,但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贫富差距继续存在并且有拉大的趋势。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新疆尤其是新疆农村的贫困情况、贫困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社会保障的视角提出了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和贫困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多年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详实资料,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确定、调整等问题,以便于客观地描述和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情况及特征,为进一步作好九十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工作提供参考线索。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农村文化性贫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过去三个阶段的扶贫计划 ,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与此同时 ,一般经济增长的缓贫效应在减缓 ,农村贫困人口正面临可能滑入文化性贫困的陷阱。因此 ,本文提出了解决新问题的途径是 :资金扶贫是基础、技术扶贫是关键、教育扶贫是根本。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探讨李含琳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世界上仍有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也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据统计,到1995年底,仍有6500万人。面对贫困与反贫困的严峻形势,许...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贫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扶贫投资的效率在下降。培育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成为取得反贫困成功的关键。内生动力不足是贫困农户能力不足和面临各种风险时的必然反应。要提高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就需要在反贫困中推动参与式扶贫、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以提高农户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江西农村贫困问题研究赖建军80年代以来。江西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程度明显减轻。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全省仍有部分农户未能摆脱贫困的阴影。为了做好扶贫工作,打好"九五"扶贫攻坚战,本文利用农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经济标准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1世纪初是中国农村实现扶贫开发战略目标的新的历史时期 ,也是中国贫困农村解决和稳定解决脱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贫困标准是关系到稳定解决脱贫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农村贫困标准的界定是反贫困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就贫困经济标准的可变性、界定的客观依据和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的基本构想谈一些认识。一、贫困经济标准的可变性世界银行根据贫困程度将弱势群体划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中国现阶段的贫困是指弱势群体的绝对贫困。贫困是指按恩格尔系数理论的界定方法 ,即年人均食品消费占全部生活消费 6 0 %…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济、能力和权利三方面来定义和衡量贫困。在人们对贫困成因的阐释中,个人、社会和自然因素是各有侧重。本文从文化视角,遵循文化——制度——经济的思路,尝试用整合的方法来探究转型期中国农村区域贫困发生的机理,从而为反贫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新疆兵团边境农场的贫困问题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如何有效制定和实施适合边境农场发展的反贫困战略,将对缩小边境贫困农场与其它地区的贫富差距,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特别是在稳定农场职工安心戍边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新时期边境贫困农场反贫困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边境农场反贫困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边境农场反贫困的战略选择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形成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制度等相互交织的诸多原因,农村扶贫开发与反贫困必然构成21世纪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与难点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的扶贫资源,形成以政府扶贫为主导的反贫机制,消除脱贫农民返贫现象和制止扶贫资金漏出问题,需要开辟多种投资渠道,从加大农村投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基层政府改革和实施不同形式的移民等途径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详细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农村贫困现状、主要问题、致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反贫困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实践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是高度统一的,有必要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来审视反贫困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面向共同富裕的启示与前景。本文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贫困致因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效率分析工具。从贫困特征和贫困致因两个维度对百年贫困问题进行历史考察,归纳贫困致因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规律。进一步根据主要贫困致因、反贫困目标和战略环境变化梳理反贫困战略演进脉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战略正确处理了“整体—局部”“发展—分享”“内部—外部”关系。其一,针对整体性贫困的共性问题,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等局部性探索来开创发展路径,以局部引领整体,实现国家富强;针对局部性贫困的特性问题,以整体惠及局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其二,在不同历史阶段,轮番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掘“有能集体”的地缘优势和独特作用,充分发动团结占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有效组织社会生产要素。三者协同,促进生产力发展,将生产力发展转化为全社会的福祉提升。其三,优先破解内部交易效率问题,建立独立而完整的内部经济循环;掌控中间交易主导权,有机组合内生式与外源式发展战略,持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