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9月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召开,新公共行政学已经把关注的重点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转向讨论全球公共行政的走向以及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理论进行有益的替代。与此同时,国内关于公平与正义的争论却方兴未艾,公平优先的论调逐渐占据上风,因此主张公平正义的新公共新政学重新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中国行政改革所要处理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只是20世纪60年代新公共行政学诞生之初所着重讨论的,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公共行政学派的理论已经有兼容并包的趋势,中国行政改革中也出现的民营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超前的理论,但是这些实践所面临的瓶颈却告诉我们不明晰中国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理论阶段,超前亦或滞后的理论都无助于公平正义的重塑,新公共行政学的公平正义论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公共行政学派的理论已经有兼容并包的趋势,中国行政改革中已出现了民营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超前的理论。但是实践告诉我们超前或滞后的理论都无助于公平正义的重塑,新公共行政学的公平正义论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行政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以注重规范研究、致力于追求社会公平核心研究内容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则是20世纪末以公民为核心的关于政府角色的公共行政理论,二者都是公共行政领域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理论,都对行政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了影响。主要从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研究领域三方面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指出未来的公共行政理论发展方向是以价值为前提的效率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思潮,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新公共管理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有重要启示,对于推进我国的行政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新公共管理”产生的背景、模式、主要内容和观点,最后提出关于我国行政改革的几点建设性意见,旨在有力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新公共管理打破了旧公共行政由等级制的官僚组织形式所支配的局面,有其显著的进步性。但新公共管理作为当今行政改革的主流思想体系,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局限性。从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看,“新公共服务”将是一种新型公共管理模式,因为它具有不同于旧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呼吁公共行政关注社会公平,随着新公共行政学派的形成而备受争论。在21世纪,公众民主意识的成熟。社会治理模式的日趋形成和社会公平理论不断完善,社会呼唤更大的社会公平。追求社会公平的政府应该利用良好的时机,引导社会成员进入一个更大的善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化要素,以网络、信任和规范的形式,增进了社会信任、团结与合作。事实表明,社会资本不仅能够对法治秩序提供有效的伦理价值支撑,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必要的社会整合,也促进了政府的民主和效率。然而,当下我国的社会资本出现了异型发展走向,进而形成了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冲击。因此,必须对社会信用关系、网络和规范体系进行现代性重建,以充分发挥其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建构和支撑作用,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和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是在对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公共行政在研究范式和实践探索上也展现出了新图景。后现代主义对完善公共行政理论体系和创新公共行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这场管理运动以管理学理论中泰勒的科学管理主义和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理论依据,迅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0.
行政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进而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公共行政活动的不断发展,行政科学范式经历了从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的演变,近年来呈现出向新公共服务的转换的取向。本文试图从行政科学范式转换的动态视角,追踪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活动的发展轨迹,探讨新公共管理范式目前所遭遇的质疑,以期能够对公共行政变革趋势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