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与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变迁是产业空间位置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商和产业的绝对份额三项指标相结合,观测其年度变化,以测度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并且在2004年以后呈现加速趋势;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2006年以前一直向沿海地区集中,直到2007年向其他地区转移才始露端倪。以"单位劳动成本"测度我国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发现我国中部地区有明显的劳动成本优势,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面对东部的产业转移,我国中西部的区域发展战略均暗含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部署,并希望以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借助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运用2000-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内劳动力在区域间的转移。结果显示:整体上制造业在东、中、西部之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转移;虽然制造业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了明显的梯度转移,但只表现为由东部向中部的转移;制造业内资本技术密集型、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发生明显转移,现有产业转移仍然集中在东部内部,但出现了由东部内部转移向中部扩散的趋势。因此,西部需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并寻找新的着力点,中部需要重点遴选承接的产业类型,同时为应对东南亚诸国的竞争,中西部的产业承接还需要着眼于国内市场的庞大需要并降低产业转移的交易成本等。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沿海地区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研究其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及特征对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从三次产业的宏观角度,采用结构分析法分析了环渤海沿海地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演变特征。得出结论,研究区域内产业结构偏离度大,经济"二元"结构突出,第二产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江华  徐建刚  曹晓辉  徐芳 《经济地理》2007,27(5):733-736,740
在梳理了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偏离份额基准.运用此基准,通过选取南京市1999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点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为分析对象,以国家范围内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的情况为参照,对南京市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了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的3个产业部门.对结果分析表明此选择基准在主导产业选择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熊曦 《发展研究》2013,(1):75-80
工业行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选择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湖南省2006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点工业行业的38个产业方向为分析对象,并以全国同一时间点和同类型工业产业方向作为参照,对湖南省工业行业的38个产业方向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分析研究,同时绘制了偏离-份额分析图。研究认为湖南省应该选择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具有竞争优势、成长性最好的产业部门作为其工业行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此,应适应新阶段工业行业发展形势,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投资力度,做大一批大行业和工业大企业。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是沿海-腹地系统良性发展的核心,在东北地区尤其如此.文章首先从资源、经济、就业及环境方面,利用相关分析、演变过程分析、弹性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东北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海洋产业与内陆腹地各产业的疏密度,进而探究海陆联动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与海陆产业链的构造,为东北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统筹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呈现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低于西部的"塌陷"危机.笔者运用偏离-份额法及其空间与时间拓展模型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区域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演进需要政策的强力引导.据此,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应制定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引导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偏离份额模型(Shift-Share model)是当下研究区域经济增长问题较为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该模型的最初使用者是经济学家Creamer,被其用于研究美国20世纪三十年代制造业劳动力就业分布变化.SSM模型通过对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产值、收入等经济变量的分解和描述,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本文先介绍了SSM模型的大致内容,然后联系四川省产业现状,在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前提下,运用shift-share模型分析了2011年-2013年间九大产业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媒介产业的布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科 《广东经济》2004,(12):50-53
媒介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信息产业的内容产业。媒介在我国形成产业的时间不长,媒介产业与其中他产业部门一样,在区域的分布上差异性很大,明显表现为产业布局的非均衡性。我国媒介产业的非均衡性分布状况媒介产业在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呈现二元结构现象,同时又呈明显的非均衡性分布状态。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交通发达,媒介的发展就较为发达;西部及边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理环境相对较差,媒介的发展也就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0.
武珺 《当代经济》2008,(5):97-98
近年来受国际贸易激增带来的影响,我国一些沿海开放地区出现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逐渐上升,资源枯竭、土地供给与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而中央政府也在不断引导沿海发达地区尽快进行科技和产业升级。因此.部分加工制造业开始从我国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招商引资成为中部各省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这些省份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迅速崛起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