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3年江浙沪旅游年活动为契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全面展开,并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是宁波提高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建设长三角南翼中心旅游城市、国内一流的旅游经济强市、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14,(15):86-86
<正>近年来,余姚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建设文化旅游休闲胜地和长三角新兴旅游目的地作为今后五年余姚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余姚已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城市和亚洲金旅奖最美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目前,余姚拥有开放景区20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3家;星级旅游饭店17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旅行社21家,农家乐休闲旅游238家,旅游业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业发展模式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旅游协同也是京津冀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京津冀旅游协同既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受到客观因素的推动。长三角自2003年正式开始推动一体化建设,为长三角旅游协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章从区域协同发展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多维政策的积极推动、便捷交通圈、复杂旅游策略整合等五个维度总结出长三角旅游协同发展的经验,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升级与转型,以发展会展旅游为突破口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文章选择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景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不足和意义,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玉林旅游工作注重旅游项目规划和项目建设,攻坚克难,着力建设旅游强市,全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玉林旅游业发展现状玉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旅游资源,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玉林旅游业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张红贤 《特区经济》2008,235(8):49-50
为了将长三角旅游区打造成国际上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长三角旅游圈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区内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空间分布优势互补,客流关联互动性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本文从旅游经济和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长三角旅游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并对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丹东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正在向着优秀旅游热点城市迈进, 具有区位优势、 气候宜人和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战略, 将为丹东旅游业发展增加新的高度. 应加强与周边国家旅游合作、 加强丹东旅游形象建设和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使丹东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整体增长的动力, 使这座城市深入人心, 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汪鸿 《改革与战略》2013,29(3):88-90
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向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迈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07,(3):I0005-I0005
今后五年是象山县实施“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五年,也是象山旅游业实现从观光到休闲转型的关键五年。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象山港大桥建设为契机,围绕“创建旅游强县,打造休闲象山”为目标,着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积极拓展长三角客源市场,努力提升行业产业素质,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配套功能,增强城市对外吸引力,预计2007年可接待游客25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15亿,到2011年力争接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城市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首选。对城市旅游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推动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大连市城市旅游进行SWOT分析,从旅游区位、资源,经济实力等方面对城市旅游进行全面分析,为大连旅游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聚焦长三角     
黄浦 《中国经贸》2009,(11):91-91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块“大蛋糕”长三角地区究竟能分享多少? 促进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和整合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推动服务、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第三产业也将因此快速整合。长三角区域内部的第三产业市场常常带有相近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特色,因而更容易产生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以旅游业为例,上海的购物旅游与杭州的观光旅游就可以整合到一起.吸引更多旅游者。  相似文献   

12.
济南是山东省会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居“山水圣人”旅游国线之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略研究五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旅游城市环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与行业管理,旅游业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了泉水景观为特色,人文景观相衬映,观光旅游和特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大旅游格局。2001年共接待旅游者84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3亿…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进入“大桥时代”给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世界进入品牌竞争的今天,“大桥”旅游品牌的培育是宁波旅游业竞争制胜的重要路径。“大桥”旅游品牌的培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检验产品、设计产品、引领产品、丰富产品。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有利条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剑峰 《特区经济》2006,(12):198-200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健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有较好的运行基础,在政府的强力推进和引导下,通过黄金周、双休日等的休假制度牵引和区域内合作的深化,形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系统优势。国家旅游局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确立了“2006中国乡村游”全国旅游宣传主题,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宣传口号,更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长三角旅游圈的安徽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军  崔郁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4-8
安徽旅游业作为大长三角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大长三角旅游圈内旅游资源区域特征、旅游经济区域特征、旅游支持系统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旅游业在大长三角旅游圈内的优势、劣势,指出安徽省应采取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实施精品战略、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等战略更好地融入大长三角旅游圈。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旅游名城--泰安为实例,从统计分析入手探讨了旅游业和城市经济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旅游业助推城市经济和谐发展的意义,最后指出发展旅游业是助推城市经济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徐辉 《浙江经济》2005,(14):44-4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人化相近,经济相融。从旅游业来看,长三角作为中国旅游金三角的雏形已经形成。2002年,长三角共接待海外旅游者608.4万人次,占全国的16.53%;旅游创汇40.11亿美元,占全国的19.68%;接待国内旅游者24283万人次,占全国的27.66%。从上述旅游经济指标中不难看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的重头戏。通过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旅游的黄金地区。  相似文献   

18.
欧盟的一体化发展走在了世界其他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前面,其旅游一体化进程与模式也值得参考和借鉴。本文立足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通过分析欧盟的旅游一体化状况,启发长三角旅游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分别从区域机构与政策环境、社会发展基金、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素六个方面予以了详细阐述,并提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史斌  王玲 《北方经济》2013,(5):82-83
一、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使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是推动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可以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态内涵.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为目标,全面启动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并以旅游业的品质提升为内涵,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以燎原之势迅速铺展在大江南北.二十年来,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旅游收入、旅游接待人数显著提高;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完善;尤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旅游城市与优秀历史文化名城,这在旅游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多得的推进作用.但是,目前中国旅游城市发展的现状却令人十分担忧,旅游城市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地区差异非常显著.作者认为,西部旅游城市正面临着"边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