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南论坛》2009,(9):I0012-I0012
无锡是近代经济中心城市,19世纪中期无锡已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20世纪初,无锡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批工商业巨子,率先起步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七十年代后,乡镇企业又在无锡异军突起,改革开放绽放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锡经济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2.
无锡,太湖边一颗璀璨的明珠。北塘区北大街街道就座落在这颗明珠的北部。这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富庶繁华之地,明清盛极一时的“无锡米市”、“布码头”,曾经书写过无锡近代商贸业辉煌的篇章。这是一方统筹发展的热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北大街街道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无锡”的要求,以“重民生、谋幸福、建和谐”为主线,倾力、倾心、倾情打造“幸福家园”,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齐头并进,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相汇相融,唱响了一曲现代化新型城区的腾飞之歌。  相似文献   

3.
无锡座落在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镶嵌在古运河上,南为太湖环抱,北有长江流过,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厚的自然禀赋,秀美的人文环境。早在战国时代,就以采锡冶炼业闻名于世。长期以来是繁华的“望县”、“壮县”。明代借水利交通之便,成为全国有名的“米码头”。至清朝乾……  相似文献   

4.
向基本现代化阔步迈进中的无锡,曾经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民族工商业和当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历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和发展奇迹.如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座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又创造出了新的奇迹--一个全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海力士-意法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在无锡顺利投产.它的诞生,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无锡重振微电子雄风、推动“太湖硅谷“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为无锡“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IC产业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的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党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的要求,无锡要做江苏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即“两个率先”的先导区和示范区。为此,无锡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必须实行错位竞争,营构自己的产业特色与战略优势。经过大量的调研和比较,我们认为:从培育无锡的战略优势和特色优势的角度考虑,无锡首先必须打好太湖牌,以增创无锡新的竞争优势。一、增创环保新优势,还太湖以天生丽质太湖是无锡的母亲湖。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名句,点评了太湖最美丽之所在,意味着无锡是太湖的代表性城市。2001年启动的国家“太湖治理示范工程”,无锡是主要…  相似文献   

6.
《江南论坛》2012,(3):72-I0008
无锡梅园横山风景区,南临太湖、北倚横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江南园林。1912年,中国民族工业之“首户”荣宗敬、荣德生昆仲本着“为天地布芳馨”之宏愿,购地筑园,依山植梅,名列中国三大赏梅胜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1995年4月19日,座落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无锡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车水马龙,彩旗招展,一片欢腾.享有世界啤酒之王声誉的新西兰狮王有限公司同无锡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携手合作,总投资4300万美元创办的无锡狮王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宾主欢声笑语,频频举杯,“OK,‘太湖水’!”这标志着无锡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又将开始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毛小平 《环境经济》2009,(10):56-57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和温家宝总理“太湖治理要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标志性工程”的重要指示,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一个定位、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六个全覆盖、加快三个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推进速度,全面落实太湖保护治理的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无锡特点的科学治理太湖、建设生态文明之路,取得了明显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苏南的经济制度变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扮演着引人瞩目的特殊角色,不断引发国人的关注。 自泰伯东迁三千年来,苏南至少有四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第一次在宋元以后,出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杭”指苏州、杭州,代表江南,为国人称道。第二次是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在苏南兴起,最为著名的有无锡荣氏家族。第三次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起,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0.
《江南论坛》2012,(7):F0002-F0002
北大街街道地处无锡北大门繁华商业区,辖区面积4.1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03936人,户籍人口72390人,下设12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商业繁荣、风光秀美,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古运河穿流而过,明清盛极一时的“无锡米市”、“布码头”,曾经在此书写过无锡近代商贸业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无锡作为一个城市建制的历史并不长。按照封建政制的规则,地方州府等距离设置,因而,长期以来,它一直作为中吴要辅常州的诸邑之一。无锡,作为江南文化名城,历史踪迹源远流长,但真正崛起是在晚明清初。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才使这颗太湖明珠逐渐变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而为无锡近现代文运奠基的,是清初做了十三年无锡知县的吴兴祚。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苏、湖、常、嘉、锡五城市地处环太湖地区,被历代名人称为“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的人间佳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脍炙人口的谚语更是举世闻名。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无锡等城市在旅游业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拟从特有的民族文化和词文学集中在环太湖地区的客观优势出发,为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业钩沉出对爱国词人的崇敬,对词的自然历史发源地的向往,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精华的热爱。优雅的环太湖江南风景区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词家风景圈,旅游者可处处领略到词文化的婉约魅力,在“文思奥府”中陶冶、升华,从而促进环太湖地区成为我国具有高深文化、高雅环境、高度文明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13.
《江南论坛》2004,(5):22-22
本刊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求是》杂志2004年第5期发表了本刊社长、总编辑黄胜平的《打好太湖牌增创新优势》一文。文章指出,所谓“打好太湖牌”是指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无锡作为太湖的代表性城市的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工作优势,以创造新的特色优势和战略优势。在新世纪实现无锡新一轮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和生态性湖滨城市。作者提出“增创环保新优势,还太湖以天生丽质”,是因为做大做强无锡的环保产业不仅可以直接推动无锡的制造业、物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为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冯树洋 《江南论坛》2013,(10):50-51
仅局域于太湖新城一隅谈其文化建设.肯定是短视的。太湖新城文化建设的定位应当是:世界之无锡太湖新城文化建设。我们认为无锡在努力成为引领华夏经济潮流之都、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自足发展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太湖新城作为整个无锡这条龙的点睛之笔予以建设.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苏商作为中国五大商派之一,与徽商、晋商、浙商、潮商齐名。从邗沟兴运、吴王煎盐到洞庭人深通商略、南通无锡创办工商实业,江苏的工商业者一代代艰苦创业,辛勤奋斗。以张骞、荣德生等为代表的近代苏商,是近代中国十大新式商帮之一。无论数量和规模,苏商创办的实业都让其他同时期的商帮望尘莫及。他们崇尚实业,主张“货殖为急”、“时任知物”,诚信经营,精细作业,低调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实业报国”,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马伟 《江南论坛》2008,(5):32-33
一、底蕴丰厚,无锡旅游经济及地方税收亮点凸现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太湖明珠”的美誉。碧波荡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运河。无锡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清新秀丽的太湖风光、婀娜多姿的江南名园、古色古香的历史人文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地方出了名,必定引起广泛关注,引来众多学者进行研究探索,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苏南就是一个不断引起国人关注的地方.自泰伯东迁三千年来,苏南至少已有四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第一次在宋元以后,出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杭"指苏州、杭州,代表江南,为国人称道;第二次是近代以来,无锡有"小上海"之称,无锡是苏南的中心,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民族工业巨子荣氏家族就在无锡;  相似文献   

18.
无锡狮王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的新品特制“太湖水”啤酒,以其淡爽的口感,轻柔的香气,细腻的泡沫,洁白、持久、挂杯的特色,赢得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代感的形象包装,也为人们接受和称道.其实,人们对“太湖水”啤酒早已熟悉,这一原先的区域名牌所摘取的荣誉是有目共睹的,它曾先后获得过“全国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中国最佳明星啤酒”,“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全国最受欢迎的啤酒”,以及“中国最具有公众信誉的名优食品”和“无锡市三星级名牌产品”等殊荣,1995年4月 19日,早已美誉加身的无锡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与世界啤酒业的佼佼者新西兰狮王有限公司的携手合作.将“太湖水”的浪头掀得更高了.  相似文献   

19.
锡通两地,人缘相近、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脉相通.长期以来,两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对接,合作交流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无锡市与南通市战略合作框架背景 (一)无锡百年工商文化历史悠久,人均GDP全国第二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可追溯到 3000 多年前的商朝末年.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窑码头、米码头"五码头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2020年,无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370亿元,继续稳居GDP"万亿俱乐部".被誉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徐湘  王雷 《江南论坛》2013,(12):52-53
无锡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是名副其实的音乐福地。以刘天华、华彦钧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家的事迹和作品在二十世纪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2013年在锡城举办的"纪念阿炳诞辰120周年公益演出暨讲座系列活动"、第15届上海国际音乐节无锡分会场的"天下民乐汇太湖"展演、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暨颁奖音乐会等大型音乐文化活动,均彰显了无锡在当今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无锡努力打造"影响世界的音乐文化名城"奠定了丰实的基础。关于无锡如何营造中国"民乐之城",本文提出如下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