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鹏  高小红 《特区经济》2014,(4):193-194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随着城市规模的逐年扩大,城乡一体化程度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开始转变为城镇人口。农村大批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城镇劳动力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城镇就业压力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对就业的影响,并建立有效的调控疏导机制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贤 《改革与开放》2016,(13):88-89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土地被征用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因此解决就业是失地农民生存的核心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措施.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就业困境,阐述了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期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难题提供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温丹丹 《广西经济》2014,(11):44-46
正新型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拉动就业的巨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通过以产业为代表的物质要素和人口为代表的生产力要素的集聚,影响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就业总量的供求结构、就业人员分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而就业增长反过来不断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广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住房和非农用地不断增加,对农业用地征用激增,进而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以及农民自身条件限制,造成失地农民在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失地农民就业无保障的情况下,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文章基于江西省G县的实证研究,提出从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失地农民培训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就业支持和援助机制等四个方面来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雅  杜辉 《北方经济》2007,(7):13-1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然而,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城镇化,从而产生了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扩张两种发展途径,其中的外延式扩张注重的是从量上来衡量,由此则引发了城镇的扩张与耕地面积变动之间的矛盾。本文以河南省1990年至2004年15年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关联度分析法,对城镇化与耕地面积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然而,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城镇化,从而产生了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扩张两种发展途径,其中的外延式扩张注重的是从量上来衡量,由此则引发了城镇的扩张与耕地面积变动之间的矛盾.本文以河南省1990年至2004年15年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关联度分析法,对城镇化与耕地面积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淄博市城镇化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对第二产业对淄博市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进行了趋势分析,据此提出了淄博市城镇化进程中对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各方面的经济不断进步,尤其是到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日益增加,旅游经济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城镇化建设与旅游经济不可分割,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与推进,提高了旅游消费水平,加速旅游产业的投资,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今天我们就要阐述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兰州经济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快满 《开发研究》2007,(5):132-135
目前,兰州经济区城镇化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长期困扰兰州经济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的根本手段。文章在分析兰州经济区城镇化特征与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指数函数、灰色模型和联合国法对兰州经济区2010、2020年城镇化水平作了预测。最后,提出了积极培育兰州经济区城镇群、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等有利于经济区在空间上、时序上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策略,为兰州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农民增收的阶段性变化看,加快城镇化具有现实必要性。近年来,城镇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效应。但是,我国的城镇化也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城镇化以城镇现代化为中心,将城镇化过程压缩为城镇建设的过程;二是城镇化以地方政府推动型为重点,区域城镇化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城镇化的这两种不良倾向,加剧了农业和农村的资源流失,导致城镇化对农民增收、农村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鉴于制度性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要以加快制度创新为关键,注意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科学处理加快改革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人口集聚是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城镇化建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主要体现,也是必然的趋势,从我国目前国情来说,我国要实现现代化、推动经济等协调发展,需要通过城镇化发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何翔 《改革与战略》2014,(9):96-100
增强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要保障和实现充分就业。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低碳城镇化对就业的保障应该更具公平性并且按照就近原则来推进。文章认为,在低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促进就业增长和提升就业质量,必须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扩大就业空间;建立健全劳动力教育培训制度,培养适应低碳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者,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社会就业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重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中 《重庆经济》2003,(6):29-31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质量评价与高质量城镇化的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键 《改革》2021,(1):134-145
明晰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状况,是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质量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城市之间、人地之间的结构关系,高质量城镇化则是指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内部融合、城市体系优化、人地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利用四个维度八个指标对2013年以来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和各省份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不断改善,各省份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地方特征,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与城镇化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应针对各地城乡发展差距的不同特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市民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城市内部融合;推进各地中心城市带动省域城市包容性发展,促进城市体系优化;创新推进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建设用地,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合运用系统论、地理区位论、生态论等相关理论,通过开放式的空间计量建模技术构建实证模型,锁定研究城镇化的市-市、市-区、区-区就业状况,详细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进程下的就业接收效应:市-市间的接收效应大小、正负效应、净效应、效应在市际间的来源;揭示了市-区、区-区间相应的接收情况;给出了市/区-区间交互效应的共生路径、竞争路径、抢夺路径、单边路径、空白路径。据此可指引各市/区间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提升各市就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实现多边共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而如何保证人口就业问题则是在此过程中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重要经济和社会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镇就业整体形势仍然严峻,究其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和就业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也有国家对产业的调整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国家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等多方面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而如何保证人口就业问题则是在此过程中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重要经济和社会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镇就业整体形势仍然严峻,究其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和就业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也有国家对产业的调整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国家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等多方面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障,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而大学生就业却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缺乏就业观念、部分高校忽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城镇企业招聘呈高学历趋势等问题,使得大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企业管理者以及校领导等相关人员应该意识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社会、企业以及高校的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本身以及城镇企业三方应该进行同步改革,具体改革内容是高校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大学生本身应该善于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认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自己的就业理念,与此同时,城镇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招聘标准,如此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