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诚信”,《管子——枢言》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团结人心,凝聚人心的可靠保证。关于“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诚是顺应天道与人道的基本法则。关于“信”,《论语》记载:“了贡问政,子曰:‘足兵,足粮,民信之。’子贡又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又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粮’。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的大事上,  相似文献   

2.
王莹 《时代经贸》2006,(6):52-54
2005年12月2日的《京华时报》刊登了这样一则简短的消息:“近日,一种叫‘掉渣’的烧饼风靡北京,引来无数人的围观、品尝,这是一种新式烧饼,外形酷似‘比萨’……据介绍这种被誉为‘中国式比萨’的烧饼即将成为又一风靡全国的特色小吃。”这则报道折射了当时掉渣烧饼风靡全国各大城市的现象,“20分钟+2元=1个烧饼”的模式引来的是无数挂牌烧饼店门庭若市的场景,“土家掉渣烧饼”、“武大郎烧饼店”等连锁烧饼店一时问在京城大地竞相开放,风风火火地掀起了又一轮连锁狂潮。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段被符号化了的特殊时期,“80年代”正在陷入一场多方合谋的书写竞赛,事关“80年代”本来面目的许多重要问题正在被肆意改写和重构,其肇因皆在于对这一思想史上特殊时段的思想主线有意无意的背离。“80年代”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文革’的重演?”而中心论题则是“反封建”。整个“80年代”文化思潮的演变环节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传统”,再往后才是所谓“文化热”,而贯穿各个环节的中心线索是对“文革”的反思。“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从“反‘文革’”到“反封建”到“反传统”,全都是在“启蒙”:因此,整个“80年代”都属于“新启蒙”时代。  相似文献   

4.
宜林 《生产力研究》2006,(3):I0001-I0003
与原道谋见面时,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一生中从事过多种专业,经历了频繁的岗位调动。即使不是‘万金油’,也应算是个‘拼盘’吧。”记者问:“为什么?”他坦诚地说:“这是个具有不可比性的时代问题。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有54年。前29年在机械、电子、自控、光学、战车、动力、系统工程等8种不同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与企业管理工作,中间17年调到省政府与省人大工作。静心做点学问反而是退休后的几年。”  相似文献   

5.
《经济月刊》2010,(7):11-11
法国总统萨科齐原定当地时间6月7日下午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以协调两国在欧盟峰会前对欧盟经济问题的立场。但会谈开始前不到一小时,却“应默克尔建议”推迟一周举行。法国负责对外贸易的国务秘书安妮一玛丽·伊德拉克说:“法德两国关系形同‘夫妻’,争吵在所难免。”法国《世界报》指出,  相似文献   

6.
《商周刊》2011,(20):106-109
“我是人民农学家” 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备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谓是大功至伟。但是,当媒体问他怎么看待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时,这位世界科学大师却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相似文献   

7.
在伯克利分校钱颖一教授家的一次聚会上,我掷地有声地自我介绍:“我是‘土鳖’,来向各位‘洋鳖’取经,希望各位‘洋鳖’早日成为‘海龟’。”  相似文献   

8.
张志宏 《经济论坛》2001,(14):23-23,27
龙安集团董事长吴有元谈到的“国企老总‘围城现象’”,集中反映了一些国企老总的内心矛盾与困惑,也折射出国企改革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国企老总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导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此必须加速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缺少有效激励机制是关键问题吴有元指出:“在今天的客观形势下,对人最实实在在的激励还是‘名’、‘利’二字。而恰恰在这‘名’和‘利’二字上面,我们国企老总处境十分尴尬。”这反映出目前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同时也说明国企老…  相似文献   

9.
信用:亟待重构的美德河北省税务学会副秘书长王蕴瑭信用作为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部几千言的《论语》,“信”一共出现了38次,颇多精彩之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10.
本然 《经济纵横》2006,(11):77-77
《论语》子路第十三篇第十五章: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