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家庭承包制确立以后。农村政策总的目标一直是“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先后推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三个政策重点。这三个政策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为现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塑造了极为复杂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梁荣 《南方经济》2000,(1):74-75
珠江三角洲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是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承包制;二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三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各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瞭望角     
《中国老区建设》2006,(8):20-21
家庭承包责任制不能动《中国改革》杂志刊登原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的文章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始终坚持两个不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制不动。稳定家庭承包制并不意味着把农户经营的一切方面都固定下来。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引导农  相似文献   

4.
何术会 《中国经贸》2011,(16):37-37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有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与生产经营方式,它是继农村家庭承包制之后又一次组织与制度创新,其核心是把农民引入市场,其目标是使农业从传统转向现代,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实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二战后,日本农业和农村政策的重点转到保证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综合发展方面。日本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原因是日本农民的斗争、农业组织的发展、强有力的基层政府以及有利于农村的政治选举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1994年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3%。但是,与国民坚济其他部门现代化的高速成长及其对农业增长对潜在需求相比,农业增长不稳定甚至相对下降,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这表明我国农业确已进入一个艰难而又关键的发展阶段,任何局部性农业措施都不足以打破小生产内生的系统性低效率资源配置均衡。因此,今后农业发展思路应该是在“放权”、“让利”(即承包制和价格刺激)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经济社会结构,促使农业的进一步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在日前召开的“面向203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研究员所作出的论断。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与会专家在“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框架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1978年以来.国家在对农村政策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性调整的基础上.贯彻“优先发展农业.搞活农村经济”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措施.迅速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各级政府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促进包括基层政权组织的精简高效为目标的深化改革.创新经营体制。破除各种压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障碍。理顺城乡、生产流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面对近几年矛盾口益尖锐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的农村双层经营模式,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看,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就掀起了一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潮,农户加公司的经营模式缓解了农村发展的矛盾,但是从近几年农村发展情况看,  相似文献   

10.
要阐释工业承包制失败的内在机理,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比较农业承包制与工业承包制的差异。在制度变迁方式、制度的稳定性、公有生产资料的性质和数量以及利益驱动机制、冗员负担等方面,农业承包制与工业承包制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农业承包制的成功和工业承包制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东亚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其手段,一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农地规模经营,二是加速农业组织化和市场化的发育。本文在总结了东亚农业发展的共同规律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的农村土地农承包制作为一种小农经营方式,完成能够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中国农业转型时期遇到的阶段性难题。  相似文献   

12.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土地经营的普遍形式是土地承包制,它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核心内容。由于近年来农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土地承包制出现了一些不同看法。土地承包制究竟有没有生命力?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规模经营?这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关系到农业与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政策。 一、对土地承包制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3.
<正> 农业技术政策作为构筑农村政策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为引导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开发与创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并实现预期的农业技术进步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提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虽然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农业政策,但目标都是提升农业结构,进而促进农业发展,最后提高农民收入。农地制度改革始终是台湾地区农业改革中因应环境演变的核心议题。大陆家庭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动初期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平均收入大幅增加,也加速了城市建设发展。但此项制度不利于机械化、专业化大规模经营,农地破碎化严重,难以实现有效的农地抵押与农地买卖,更不利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建立土地经营权乃至所有权的流转机制,有效实现农地整理并确权,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全面构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完善与创新的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权稳定性与农业绩效、农户经营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权稳定性、农地长期投资及农业绩效之间逻辑关系的文献综述出发,利用农地投资回收模型主要分析了农地地权期限对农户投资水平、农业技术选择、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流转的影响。基于效率与公平权衡中国农地所有制改革,当前最有效率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推行使用权创新——土地承包权物权化。  相似文献   

17.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农村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我国城市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动机”和“驱动器”.本文分三个层次着重论述了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兴起过程、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农业以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是家庭承包经营,实现农业和农村“十五”发展目标,同样必须毫不动摇地建立在经过完善和改造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家庭承包经营+社会化服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农业经营中的法人化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农业是以家庭零细化经营为特征的。农业法人经营体的产生和增多,标志着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启动.法人经营体完全有别于以往的家族经营,它的发展为疲惫的日本农业经济注入了活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我国应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2005,(1):118-118
沈阳市东陵区农林局局机关干部编制18人,现有在职公务员17人。局属7个全民事业单位,现有技术干部89人。主要担负着农业(蔬菜、花卉)、林业(果树)、畜牧业、渔业的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农业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和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村政策研究、农村政策的落实和督查督办、涉农案件的处理、农村经济管理,是区委、区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智囊团、参谋部、办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