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桐 《当代金融研究》2022,2022(1):144-159
日本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采取主客观混合的阶段化判断标准,分为启动阶段的合法性审查和实施阶段的正当性审查,具有清晰的阶段化特征和鲜明的实践指引功能。相较而言,我国在诱惑侦查合法性认定的问题上,既存在由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所导致的概念范围不明、法律性质不清等问题,也存在过度重视判断标准中静态要素的设置,忽视对诱惑侦查的行为阶段进行区分的倾向。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在概念界定上应明确诱惑侦查作为事前侦查、任意侦查的法律性质,并以指导案例的形式对诱惑侦查的行为方式、合法性判断要素进行解释说明;在司法认定上应在肯定主客观混合标准的同时,对判断标准中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进行动态审查,进而形成启动阶段合法性审查和实施阶段正当性审查的区分,以凸显判断标准的实践指引功能。  相似文献   

2.
马霞 《金卡工程》2008,12(11):91-91
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在社会上引起争议较多的阶段.如何规范与控制侦查权,从而建立更科学、合理的侦查程序,是当前法学界广泛探讨的热点.本文对我国侦查程序的缺陷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用理性化的方法重塑我国侦查程序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工程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工程管理作为建筑综合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建设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的工程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意义、重要挂以及管理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中相关的技术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进行探讨,旨在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姜季 《金卡工程》2010,14(9):236-237
刑事侦查的核心问题是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因此,现代刑事诉讼结构均由控诉职能、辩护职能和裁判职能三方构成。尽管侦查是刑事诉讼必不可少的诉讼环节,但从各国的法律规定看,侦查机关并不具有独立的诉讼职能,而是与诉讼机关共同构成追诉犯罪、指控犯罪的控方。在我国,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而独立的诉讼阶段,是检查机关审查起诉、行使控诉职能的准备和前提。很多刑事犯罪不经过专门的侦查活动难以侦破,难以收集充分的证据。没有必要的侦查活动,就不能提起公诉。凼此侦查活动对于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赖文静 《金卡工程》2010,14(2):60-61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位犯罪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职务犯罪严重侵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打击职务犯罪,法律规定了在侦查职务犯罪时可以运用秘密性的、技术性的等特殊侦查措施。作为职务犯罪法定侦查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在侦查时应享有运用特殊侦查手段的权力,更好的侦查、追诉犯罪,打击犯罪。基于此,应赋予人民检察院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实施特殊侦查措施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杨佼佼  尹璐 《金卡工程》2009,13(6):55-55
新《律师法》的出台对于律师介入侦查有着积极意义。侦检机关应当以此为契机,积极应对。对于侦查机关来说,要更加规范地按照程序法的要求去进行侦查取证,使证据更加客观、全面、合法,并且要切实强化侦查人员在取证过程中的诉讼意识。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更应该苦练内功,增强其出庭公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侦查程序的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投入对经济犯罪侦查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实践中公安机关并没有重视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造成经济犯罪侦查成本常年居高不下。因此,有必要结合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的现状,全面分析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的对策,旨在对提高经济犯罪侦查总体效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开展司法会计工作以来,在办理经济案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侦查、批捕、起诉、审判各个司法环节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种司法会计理论也应运而生,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理论争议最大的是司法会计在以现场勘查、文证审查和技术协助方式参与侦查工作、检察工作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时的身份定位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司法会计人员大多具有检察官身份,在参与办案过程中,同业务部门同志一起摸爬滚打,甚至屡建奇功,案件办理成功有利于扩大司法会计专业的影响.一度总结出了司法会计侦查、提前介入、司法会计强制措施等概念.而另一些同志认为司法会计工作应该坚守独立、公正、平等的原则,以相对超脱的定位保证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李毅 《金卡工程》2009,13(12):32-33
在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人权保障,需要同时进行诉讼权利告知,这对侦查机关是强制性的义务;律师的在场权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讯问时的全程录音录像可以作为产生纠纷的证据;警察出庭作证则是讯问完成后对犯罪嫌疑人在救济程序中的一种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张杰 《金卡工程》2008,12(11):54-54
侦查讯问程序,是刑事诉讼侦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追求程序的公正,必须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予以尊重和保护.但是,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国家追究犯罪的权力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之间的冲突,在权力与权利的不平衡状态下,刑讯逼供、冤家错案、侵犯人权等现象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笔者通过宪法与行政法领域的平衡原则(比例原则),探讨一下平衡原则在侦查讯问程序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平衡原则来完善侦查讯问程序,从而实现侦查讯问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犯罪是社会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犯罪也日益发展,同时,新刑法和新刑诉法的颁布以及刑事法律修正案和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对侦查机关的办案要求更高更严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条件下,侦查工作改革被推到了前台。  相似文献   

12.
林乔木 《金卡工程》2010,14(11):50-51
渎职犯罪案件侦查机制,是指一个国家有关渎职犯罪案件侦查的程序、方式等制度规定,是一套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能及时发现和查明渎职犯罪并予以司法追究的工作体制。目前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还存在案源渠道不畅、机构设置缺陷、侦查队伍建设滞后等薄弱环节,渎职犯罪案件侦查机制亟待完善。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渎职犯罪案件侦查机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完善渎职犯罪案件侦查机制,以有效地惩治犯罪,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傅奇龙 《中国外资》2010,(12):181-182
一、贿赂犯罪案件侦查讯问程序概念 贿赂犯罪案件侦查讯问具有很强的程序性。侦查人员基于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要求,必须依一定的程序运用侦查权查明犯罪事实,获取相关证据;同时,基于个人权利受保护的理念,犯罪嫌疑人被赋予了一系列程序的权利以抵抗侦查权力的滥用和随意侵犯。  相似文献   

14.
潜亏是当前企业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这种会计信息既没有参考价值,也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依据,同时还为违法乱纪行为创造了条件。因此,探讨企业潜亏的存在形式及危害,提出防范策略,对于规范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永林 《时代金融》2013,(27):258+270
与公司长期投资相对应,营运资本管理是一个短期管理的概念。营运资本管理与长期投资决策、长期筹资决策一样都是公司金融决策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营成本、竞争力,管理不当影响公司正常的现金周转,一旦损坏短期偿债能力和公司信誉,甚至导致公司经营失败。本文试图分析营运资本管理过程,得出企业在营运资本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孟娟 《会计师》2010,(1):17-18
<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会计要素,其中损益要素各国差异较大。而引起这些差异的重要因素是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报告有助于管理当局做出对企业财务业绩有益的决策,也符合决策有用观对企业提出的披露全面会计信息的要求。我国在2006年的新准则中,首次正式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创造性地将之作为利润的子要素。从国际视角看,这既是与国际趋同的一个表现,但同时又具有典型的中  相似文献   

17.
宋扬 《金卡工程》2009,13(12):41-42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出台以后,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有了很大的完善,但是作为鉴定人的特殊主体,侦查机关鉴定人存在的不合理性却暴露出来。本文是通过分析侦查机关所属鉴定人的特点,阐述侦查机关所属鉴定人存在的不足,建议最终通过改制的方式使得司法鉴定人得到统一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基层检察院内部对侦查资源的配置欠缺科学合理,”内耗”现象严重,主要是缺乏现有侦查资源的整合平台,缺少科学合理的资源调配机制,资源配置更多地停留在静态配置上,共享、动态调配不足,使侦查效益难以提高。本文以基层检察院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以路桥区院的职务犯罪侦查大队为依托,以追求侦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基层检察院内部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周晨  林喜芬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4):195-206
对于1997年《刑法》生效前实施的犯罪行为,“不受追诉期限限制”规则的新旧法律适用问题和法定要件判断问题一直未形成一致意见。在解决《刑法》第88条的溯及力问题时,需对《刑法》第12条、1997年《时间效力的解释》第1条以及相关规范做体系性解释,并通过对“两款法定情形发生时”与“新法生效时”“超过追诉期限时”的先后比较,确定具体情形的溯及力规则。司法实务中,对于“立案侦查”要件的判断须改变“对人立案”“对事立案”等形式化标准,重点关注侦查过程中是否“已确定嫌疑人并对其展开侦查”;对“逃避侦查”行为的判断则须坚持主客观一致原则,主观层面不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被立案”,只要认识到自己犯罪且有逃避意图即可,客观上行为也无须设置具体类型,重点考察行为与侦查机关无法抓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马某、庄某抢劫案中,侦查机关已发现犯罪嫌疑人并已展开抓捕,行为人“被拦截后逃窜”行为令侦查机关无法抓捕,符合“立案侦查”和“逃避侦查”实质要求,但由于该情形发生于1997年《刑法》生效前,因此应当认定本案已过法定追诉期限,且不能适用《刑法》第88条,不应对该案继续追诉。  相似文献   

20.
于睿 《会计师》2012,(7):20-21
一、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介绍和现状述评 (一)企业管理创新概述企业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分析企业问题不可以片面的分割的眼光分析企业。控制论强调,系统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动都会引起巨大的影响,无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例如,一个公司的突然倒闭很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所以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是不容易发现和衡量的,因为任何一个创新都会改变企业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