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乡村认知是乡村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从"乡村"概念的辨析入手,指出"乡土性"是乡村认知的本质所在。通过对我国现有法规体系和制度设计的梳理,提出乡村规划必须以村民为主体,乡村规划应纳入到乡村事务及其管理之中。依据乡村认知的多维性与动态性,构建了规划视角下乡村认知与调查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杨润春 《价值工程》2022,(11):24-26
早在2017年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且提出要让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强大,让农民变得更富有.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农村的整体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因此,本文以辽宁的乡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规划体系进行基本概述,了解乡村规划体系的概念,分析乡村规划体系的理论基础,然后明确现阶段辽宁乡村规划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城乡规划法》明确建立相关制度以来,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实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在取得突破和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问题。首先,分析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法规依据,指出规划许可实施的各地差异:规划许可审批主体各地规定不一、规划许可与用地审批前后顺序各地做法不同。之后,分析规划许可管理实施的难点:规划许可的适用范围界定模糊、村庄规划的依据地位尚未建立,并进一步分析上海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村庄住宅建设申请人资格认定模糊、管理标准与村民建房习惯存在冲突、临时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无法完整落地、用地指标无法满足村民建房合理需求、近郊批少建多和违建行为时有发生等。最后,从明确规划许可适用范围、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明确审批主体权责、优化许可申请程序和加强许可批后监管五个方面提出完善乡村规划建设许可管理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29):40-42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城市与乡村建设一直各自为政,村庄规划与管理均滞后于现实发展,缺乏城乡一体化统筹管理。本文将从精细化理念下的实施可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的现实问题及转型思路研究,尝试探寻适宜沈阳地域特色的乡村发展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面的要求。但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而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新农村建设。本文以黄山市休宁县岭脚村的规划情况为例,分析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规划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力求能为乡村规划出谋划策,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6.
刘国金 《科技与企业》2012,(15):285-28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规划也逐步开展起来,特别是近郊的乡村规划建设显得尤为活跃,本文结合北京郊区乡村规划规划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规划区是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法律特别授权区,合理规划是科学管理的前提,但当前规划区无论在范围划定、空间规划体系还是内容控制上都存在缺陷。首先分析了规划区的内涵、划定目的和作用,认为规划区存在空间规划体系不清、内容控制模糊、管理主体混乱、与土规内容难衔接、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规划区"不越位"的划定原则和规划全域覆盖、划分控制单元并层级细化土地用途的控制方法,同时提出设立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制定配套法律法规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性分权的市场环境下,规避或漠视地方间利益冲突是指令型区域规划失灵的根本原因。契约型规划强调规划是集体行动的契约,倡导构建一个不同利益主体表达、交流的平台,以减少规划实施过程中各自为政的阻力。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分析了区域规划的跨区性、综合性特征与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之间的内在矛盾,指出随着地方政府数量和规划内容的增加,区域规划成为集体行动契约的可能性越小,其实施的可操作性越低,契约型区域规划难以使城市合作摆脱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是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是一个方案编制和实施管理的连续过程,其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相关主体参与规划管理的动机.进而通过分析现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制度根源,并结合我国不同地区所进行的规划管理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最后从规划编制的思路、内容和实施管理对如何加强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的管制和引导功能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的主体,由于其经营对象、经营要素和管理原则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方法上的独特性,在会计核算内容上广泛的社会性。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