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互动与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林 《海南金融》2004,(10):10-14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相互影响,两个市场之间的影响机理包括货币与证券两种资产间的联接效应、非对称信息对称化效应和价格联接效应等三种效应。资本市场会通过影响货币供给流向、货币供给数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四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货币市场也会通过利率、通货膨胀率、股票价值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等影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在相互制约和影响中实现动态均衡是宏观经济的预期,但这种预期目前还远远没有达成,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上的诸多问题: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法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组织上的分割以及两个市场自身的缺陷。所以拓宽两个市场的融合渠道、建立高效的货币市场和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是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已纪越来越密切,资本市场不但影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也在影响着货币政策的调控,而中央银行在选择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将股价运行纳入货币政策监控范围,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调控目标,从理论来讲,货币政策可以透过货币供量的变化,利用和变化和金融监管等手段影响资本市场,从实践上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当比例的资金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货币政策措施的角度而言,可以从构建货币与资本市场联系框架和整合我国银行资金入市渠道两种思路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价格泡沫赋予了高期望资本利得收益,新增的基础货币有很大一部分转入证券投资领域追逐金融商品形成证券投资需求,并且这部分货币量还会随着证券行情的起伏变化处于经常性的调整之中,导致货币需求结构不稳定、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变弱且与一般商品和物价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只要股利收入与资本利得收益之和超过短期证券的利率,利率调控的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价格膨胀都不太有效,想要"挤出泡沫"并非易事.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影响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及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控性.当前货币政策紧缩效应与银行体系改革滞后存在密切关系:"命令"式的改革思路与过渡强调监管使银行体系的经营运作进一步僵化,也为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空间;国有商业银行战线收缩、资金集中,加之发展策略的失误,又使中小金融机构积聚了相当程度的风险;垄断经营和落后的管理体制既严重影响着银行体系的市场效率和适应性,也妨碍了证券市场功能发挥:邮政储蓄机构资金收缩与农村信用社作用没能发挥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货币政策难以达到其预定目标.现行货币政策执行结果可归结为:贷款是"农转非"、资金是"乡养城",大量资金流向大中城市和股票市场,使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货币没有进入商品市场追逐价格,相反货币被资本市场吸纳.资本市场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使得在经济低增长时期有比商品更大的吸引资金能力,造成股价攀升而物价回落,物价或通货膨胀不对货币政策形成压力,而是股价对货币政策构成冲击,进而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银行批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员,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注)沟通渠道开始畅通,两个市场的互动明显增强,发展加快,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货币政策的传导、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等都带来了深刻地影响。如何认识两个市场的互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互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等,货币政策反过来也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关注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大力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可能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张蜀锦 《云南金融》2012,(2X):94-94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作用范围不断拓宽,货币政策也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如何对货币政策造成影响,货币政策怎样影响资本市场以及影响二者双向传导的因素,最后提出实现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资本市场不但影响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的确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因素,以确保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作用范围不断拓宽,货币政策也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如何对货币政策造成影响,货币政策怎样影响资本市场以及影响二者双向传导的因素,最后提出实现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预期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各国央行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的"隐秘性文化",逐渐转向"开放化"与"透明化",并且更乐于利用央行沟通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央行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VEC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的影响效果更强,央行沟通同时也会对市场预期与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最终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发展对以实物经济为背景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增强了货币的内生性特征,弱化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可控性,使货币供应投放要兼顾资本市场对货币供求变动的影响,因而强化了货币政策实施的前瞻性要求.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对货币供求和传导的作用机理,并就如何改革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传导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work compares a dealer market and a limit-order book. Dealers commonly observe order flow and collect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market orders. They may be better informed than other traders, although they do not earn rents from this information. Dealers earn rents as suppliers of liquidity, and their decisions to enter or exit the market are independent of the degree of adverse selection. Introduction of a limit-order book lowers the execution-price risk faced by speculators and leads them to trade more aggressively on their information.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also lowers dealer profits, but increases the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of prices.  相似文献   

12.
有效市场假说与分形市场假说之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现代金融理论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说越来越多少被实践证明不符合现实,而建立在非线性动力系统之上的分形市场假说,利用流动性和投资起点很好地解释了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各种市场现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有效市场假说只是分形市场假说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效市场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段才可能出现。但由于分形市场假说在数学建模上的困难,有效市场假说仍具有现实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拆除保险市场与证券市场间的藩篱,建立起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同时形成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混业模式,将是我国证券保险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应该"互动与双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祁祥 《银行家》2004,(3):12-12
国务院在新近颁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要培养一批诚信、守法、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些政策将对保险业以及金  相似文献   

15.
马永波  郭牧炫 《金融研究》2016,430(4):50-65
本文在梳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历程及其与市场流动性关系的基础上,以一段包含牛、熊市的完整市场周期为样本,考察了双边价差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行情下做市商报价行为及稳定市场的效果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做市商提供的市场流动性整体不足,而做市商的表现明显好于尝试做市商;从做市商稳定市场的效果看,只有五大行发挥了一定作用。原因在于,市场没有分层、做市商缺乏激励使得做市业务无法盈利,仅做市商考核排名(提高声誉)能对国有大行带来一定激励,因此越是以盈利为考核目标的机构做市的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16.
17.
Using intraday data we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futures on the British Long Gilt (Gilt), the German Government Bond (Bund), the U.S. Treasury Bond (Bon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Bond (JGB), and the Italian Government Bond (IGB) to the release of U.S. macroeconomic news. Bond, Gilt, and Bund futures respond strongly to the news releases. The response of JGB futures is less pronounced, and IGB futures display weak responses at best. The instruments take time to adjust to news in the announcements.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s, Bond futures exert a high degree of market leadership. Evidence of increasing market integration is also noted.  相似文献   

18.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动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使用非对称动态条件相关系数(ADCC)模型,研究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由于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政策等外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两个市场的相关关系存在结构性变化,同时两个市场对冲击的反应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还揭示出对股市-债市联动来说,其相关系数受到联合负冲击的影响要大于联合正冲击的影响;而对股市-股市联动来说,联合正冲击的影响要大于联合负冲击的影响。本研究对投资组合的构建、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将其供给量调整到合理水平所需的费用可称为微观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这种特殊的经济运行费用,因而传统分析中宏观层面上的就业均衡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可能对其做出调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