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认为 ,山西民佃屯田的成因是屯军逃亡、屯田分散以及屯军与屯田之间相距遥远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考察了当地民佃屯田的分布、屯粮总额 ,指出民佃屯田是军屯的补充形式 ,“私有化”是其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四、屯軍耕种的地租和田賦合一的屯田明清两代的屯田,有軍屯和民屯。民屯所占比重不大,主要是軍屯。如果从軍屯的生产組织和参加生产的劳动者来考察,可分为以現役軍人为生产单位的屯田,和以軍人家属戶为生产单位的屯田。如果从屯軍所承担的封建搖役来考察,又可分为駐防軍的軍事屯田和运粮軍的漕运屯田。屯田的耕种者是卫所軍兵。共編制:一卫为5600人;一卫有五个千戶所,每千戶所1120人;一个千戶所有十个百戶所,每百戶所112人。明代  相似文献   

3.
自五十年代至今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有关曹魏屯田的论文,其中多论军屯与民屯,对于士家屯田则所论甚少。主要原因是史料缺乏,我们现就管见所及,提些粗浅的看法。 (一)士家屯田的开创 清代学者何义门说:“魏制,凡镇守部曲将及外官长吏并纳质任。家口应从坐者,收系保官。”质任古已有之,曹魏予以发展形成了质任制。其直接的原因出于加强对军队将士的控制,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建安二年张绣降曹而又复叛事件。事后曹操对诸将说:“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意即如取绣妻子作为人质,则张绣不敢复反了。出于同样的原因,曹操为了防止士兵的逃亡,则  相似文献   

4.
一、屯田的创始年代 屯田始于西汉,古今史家无异词。但屯田始于西汉何时,各家就诸说纷纭。唐杜佑《通典》卷二《食货·屯田》认为屯田起于“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诏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宋徐天麟《西汉会要》卷五九《兵·屯田》则以为屯田起于汉文帝采纳晁错建议“募民徙塞下”。宋王应麟《玉海》卷一七七《食货·屯田》则以为“汉文帝募民耕塞下已有屯田之说,武帝屯渠犁始有屯田之规,成于昭、宣,广于魏、晋,而极盛于唐”。  相似文献   

5.
1.北方佃农的耕作习惯 清朝北方佃农常有被田主撤佃夺耕的危险,往往不愿改良土地。在旗地上,“小民欲治良田,必积二、三年之苦工,深耕易耨,加以粪治、田甫就熟……遂添租挖种矣。”嘉庆五年,户部奏言:“数年以来,旗人及内府庄头撤地另佃者实属不少”。在一般的出租民田上,土地所有者更是:“为了增加地租,往往夺田另佃,挑动新佃与旧佃冲突,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因而,北方佃户大多以广种多佃为宗旨,结果土地变得日益贫瘠。  相似文献   

6.
一土地类别及耕地面积凡土地之别,有民田(民间恒产听其买卖者,为民田);有更名地(前明分给各藩之地,国朝编入所在州县,与民田一体给民为业,曰更名地);有屯田(卫所军田钱粮,有由卫所官经征者,有改归州县官经征者,皆曰屯田;其屯田有绩垦者,亦曰瞻军地;新疆科布多等处,有绿营兵及遣犯所种屯田,懋功厅有番民所种屯田);有灶地(长芦、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灶丁之地,曰灶地);有旗地(盛京十四城旗人所种之地,及近京圈地征收旗租者,皆曰旗地;奉天、山西有先系旗地后给民垦种者,曰退圈地);有庄田(内务府征粮之地为庄田,近京州县及盛京各城有之);有恩赏地(国初于近京州县分给八旗马厂之地,后因坐落较远,弃置不用,  相似文献   

7.
王松 《当代经济研究》2021,315(11):38-46
大卫·哈维的城市地租理论为理解房地产金融化的内生性及其背后的地租与土地所有权作用,提供了一种供给侧的分析视角.该理论系统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地租的基本判断,指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是通过营造建成环境、刺激需求竞争、加强供给阶级垄断,从而创造并占有更多城市地租,并将其转化为利润.哈维区分了带来城市地租的资本循环与收入循环,揭示出房地产金融化积累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这种价值转移是对劳动者财富的掠夺,加重了剥削;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变为经济社会危机.从中汲取理论启示,应当结合需求侧状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防止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绝对地租问题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经济学中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对地租这一经济范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还存在?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界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已经消失。他们的理由主要是:(1)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接近或赶上了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2)一些国家目前约有2/3以上的农户实行了土地占有者与农业生产者合为一体的生产形式,因而大部分农户已不需要支付绝对地租。我认为用这两条理由来说明绝对地租已经消失,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汉代不同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有别。就一个普通农民的年均粮食生产而言,当时南方人均垦田23小亩,亩产量1.37石,总产量32石;中部人均垦田30小亩,亩产量1.5石,总产量45石;西、北部屯田卒人均垦田74小亩,亩产量0.4石,总产量29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唐代屯田、营田的经济效益缺乏量化分析,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加以估算,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唐代军士屯田营田的平均亩产量若达5斗以上,其生产成本会低于同等条件下的和籴费用。比之长途转运所费,财政、经济效益均较突出。募民屯田营田的亩产量若不超过6斗,会导致入不偿费,经济效益较差,但与长途馈粮或高价和籴的费用比较,其财政效益仍相当显著。由于唐代屯田营田是政府组织的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政治、军事的功利性,故其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地区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亚当&#183;斯密(Adam Smith)(1723~197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183;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183;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183;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183;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183;道格拉斯(John Doug las)的女儿,亚当&#183;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相似文献   

12.
贵州锦屏县遗存有清至民国时期的"出典回佃"契约,"出典回佃"指出典人佃种典出的土地并向承典人交纳租谷的经济行为。出典人所纳租谷,实际上是支付典价的借贷利息。通过粮价将租谷换算成银两后可知,"出典回佃"式典交易利率整体上低于借钱还钱模式的利率,是出典人选择这一交易方式的重要原因。节约成本、出典人和承典人分属不同村寨及农业股份制经营现实状况,使得"出典回佃"对承典人而言也较为有利。因此,"出典回佃"是出典和承典双方理性思考后选择的双赢信贷方式。同时,"出典回佃"的产生不仅是传统中国农村金融信贷方式不断更新变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地租是土地私有制度下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地租这个范畴?許多同志认为,級差地租还存在,絕对地租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还存在着級差地租,它如何通过价格,在国家同农民(农业生产队)之間、农民同农民之間、国营企业同国营企业之間进行分配?对于这些問題,有的还沒有进行认真的討論,有的虽然进行了若干討論,但还沒有得到在实践中完全可以行得通的答案。因此,拟对这个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来供大家討論。  相似文献   

14.
斯密认为绝对地租是自然力生产的,李嘉图等同了价值和自然价格,便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比工业多年生产的剩余价值便转化为绝对地租,他并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较低时,取代原来的绝对地租的地租如何决定;考茨基对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表示怀疑,并认为农业资本周转时间较长抵消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作用;杨学成认为绝对地租原来只是劣等地才有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等地和优等地也有了。为了统一地解决非农用地的绝对地租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优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时的绝对地租问题,他提出了绝对地租来源和形成新解;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正>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土地产权关系模糊,是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碍。一、土地多权分离的基本含义土地生产资料权利可以分离是一个客观现象,马克思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一点。他说:“在劳动地租、产品地租、货币地租(只是产品地租的转化形式)这一切地租形式上,支付地租的人都被假定是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和占有者。他们的无酬剩余劳动直接落入土地所有者手里。”在这里,收取地租的是土地的所有者,而交付地租的农民是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和占有者,占有和所有是有严格区别的。列宁也说过,在国有的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关于超额利润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剩余价值、利润与超额利润有不同的界定标准.对超额利润的不同认识,根源在于不同界定标准,应将标准统一为“按商品价值出售”;超额剩余价值和级差地租都只是超额利润,而不是剩余价值,其本质是虚假的社会价值;绝对地租只是剩余价值,而不是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的超额剩余价值,才是真正意义的超额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桁林 《经济经纬》2013,(1):27-32
地租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土地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梳理了李嘉图地租理论并检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成效。李嘉图地租理论分绝对地租和相对(极差)地租,这种理论的实践后果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印证与验证。第一,到底要不要绝对地租,是采取法律手段强制剥夺还是任其自然演化,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历史选择;第二,相对地租是集中还是分散,各有得失,应如何选择?这些都是问题。笔者借助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加以全面系统地审理,深刻反思土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余霖同志在《級差地租和我們的价格政策》一文中,对于我国目前工业和农业中的級差地租問題,进行了全面的闡述。我們认为,他的这篇文章,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設的实践出发的,他运用馬克思主义的級差地租理論,研究了我国价格政策实践中的級差地租問題。我們讀后,感到得益不少。他对于国营工业中的級差地租問題的看法,我們沒有不同的意見;他对于集体农业中的級差地租問題的看法,就其总的精神来說,我們也是贊同的。但是,余霖同志的文章中还涉及到有关級差地租方面的几个理論問題,这些問題虽然不是他这篇文章的中心議題,他也沒有加以专門論述,但是,我們认为,进一步地加以探討是有意义的。在这些問題上,  相似文献   

19.
约翰&#183;西普是英国国家生产力中心(网址为www.natprodcentre.com)主任。该中心负责为决策者和商贸组织提供一系列服务。虽然这是“英国的国家生产力中心”,但是约翰参与了很多国际项目的发展,并且担任了很多政府机构的顾问。最近,约翰正在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做一个项目——寻找提升印度尼西亚渔业/海产品工业的价值链的方法。约翰目前已经投身于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未来的发展项目中。除此之外,约翰还担任了很多其他的职务,参与了很多其他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