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于水稻机插技术来说十分重要,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水稻侧边土壤中,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以防御低温冷害,节省成本并减少污染,效果十分显著。文章探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推广水稻侧深施肥 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江苏持续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并制定了全省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指导意见。水稻侧深施肥集成新型农机、专用肥料、配套农艺,是施肥技术的重大革新,能够延长肥效,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较习惯施肥节肥20%-30%,从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把握关键,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一是实  相似文献   

3.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是现阶段我国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科学施肥方法,可减少肥料过量施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是提高耕地持续产出能力的重要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肥料利用率。为使本地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获得最佳效果,为大面积水稻种植提供依据,我们对水稻"3414"测土配方施肥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4.
低产水稻测土配方3414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华 《农家之友》2009,(10):13-13,22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是现阶段我国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科学施肥方法,可减少肥料过量施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是提高耕地持续产出能力的重要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肥料利用率。为使本地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获得最佳效果,为大面积水稻种植提供依据,我们对水稻“3414”测土配方施肥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5.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其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养分和肥料进行田间试验。结合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数量、施用肘期与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可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增产,二是优质,三是高效;四是生态,五是改土养地。可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小麦科学施肥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桂平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在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中,积极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着力点面结合抓示范辐射,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2007年,全市共完成水稻育插秧推广示范面积1467亩,占上级下达任务的112.8%,所种植的水稻全面获得丰收,采用水稻机插栽植比人工抛栽不但省工省时、节本,而且增效增收。每亩增收92.8元。这标志着该市实施的免耕机插喜获成功,开创了全区水稻免耕机插的先例。  相似文献   

7.
《上海农村经济》2008,(5):45-45
市农委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专用配方肥料。这种专用配方肥料,有利于肥料施用结构优化,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蔬菜供应;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民收入。今年上海将在水稻与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10个专用配方肥料(BB肥料)4万吨,应用面积16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作物专用配方肥料3万吨,蔬菜专用配方肥料1万吨,比去年增长82%。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滨海新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高粱、棉花及蔬菜、果树等作物,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666万hm~2左右。为提高本地区小麦生产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成本,减少因过量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大港土壤肥料工作站选择不同肥力地块,布置小麦"3414"肥料田间试验8个,旨在摸清本地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不同施肥分区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和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期关注     
正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发布在近期举办的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中,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正式公布了包括小麦节水保优生产技术、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奶牛精准饲养提质增效集成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南方水网区农田氮磷流  相似文献   

10.
《农民科技培训》2011,(11):23-24,30
为加强对秋冬季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根据秋冬季主要农作物需肥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为主要依据,研究制定了《2011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本刊选登露地甘蓝、萝卜、大白菜、莴苣、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是农业大省安徽重要粮食作物,夺取水稻生产丰收,对于实现全年粮食总产目标任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安徽继续把发展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大力推广机插秧作为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重点示范工程,在2012年水稻主产区30个试点县基础上,2013年扩大到43个试点县,开展工厂化集中育秧及机插秧试点示范,成效显著。2013年10月末,记者就安徽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试点工作采访了省农委副主任王华。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广西农业经济新热点,同时也让农民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中得到实惠。仅农田测土配方施肥一项技术,就为全区增产粮食2.94亿公斤,肥料利用率提高了6%~8%,节约化肥两万多吨,减少了环境污染,增产节支为农民增收5亿多元。去年,国家在广西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逾1  相似文献   

13.
正水是生物生存之源,是农林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肥料是农业增产高产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等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与此同时,大水漫灌、过量施肥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节水、省肥、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来解决干旱缺水、水肥利用率低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可溶性肥料与灌溉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之友》2014,(3):64-64
<正>为深入推进测土配方工作,扩大配方施肥推广应用,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广西测土配方施肥办公室组织专家在总结9年来广西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水稻、玉米、甘蔗三大作物需肥特点和不同区域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及肥效反应,研究制定了《广西水稻、玉米、甘蔗三大主要作物的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以下是广西玉米区域配方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控释肥料推广应用的经验证明.制约控释肥料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农业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从多年对国内包膜控释肥在多种作物上进行的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来看.包膜控释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50%至一倍以上。按此计算.在肥料用量减施1/3至一半的情况下还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如果控释肥价格能够控制在原肥料价格的两倍之内.农民可以在少施1/3至一半肥料的情况下.仍可获得相同或更多的经济产量.这就会给农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区地处川中丘陵,有耕地815万亩,其中稻田300万亩.土壤多系紫色土,发育浅;有机质多在2%以下,养份贫瘠,全氮在0.15%,速效磷在10PPm以下;结构差,保肥供肥能力弱.过去由于施肥水平低,施用不合理,农业发展缓慢.1977年以后,广开有机肥源,增加化肥用量,努力提高施肥水平,并狠抓合理施用氮、磷肥,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改进施肥方法,充分发挥肥料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秧苗田施用控释氮肥的"水稻免追返青肥技术"对水稻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水稻免追返青肥技术能使稻苗早返青,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特别是在水稻减施氮肥13%的条件下,采用免追返青肥技术处理的水稻均比常规施肥增产,且施用氮肥成本不增加,是一种适用于机插水稻的减肥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紧紧围绕推广使用配方肥这个核心,创新资金使用新机制,试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配方肥生产,供应和推广服务,创新配方肥推广示范,宣传培训和农化服务新模式,切实推动施肥方式转变,提高配方肥使用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9.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型栽培技术,其具有挖掘水稻种植产量潜力及促进水稻增产的作用。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具有更多优点,其结合了平衡施肥、覆膜栽培等多项技术,是一个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效省工、抑制杂草及稳产高产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将重点探讨下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首先了解明确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路线,分析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及其优点,最后将这项新型技术应用至水稻种植中,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大洼区水稻生产化肥投入结构不合理,科学施肥意识薄弱导致的水稻生产成本上升、耕地质量下降、水稻产量瓶颈、稻米品质不佳等诸多问题,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依托本年度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探讨在保证水稻稳产或持续增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减少化肥用量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调整优化施肥方式和施肥结构,探索优质高效水稻生产施肥技术,达到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升稻米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绿色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