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不同群体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再分配、东部与中西部农户收入再分配以及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收入再分配三个维度,就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本文认为,保费补贴本质上是专门面向农户的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因此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区域间保费补贴力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从保费补贴中获得的直接补贴收入和间接增收效应都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因而现行保费补贴格局会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农户和中西部地区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农业保险在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则取决于其风险保障水平的高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贫困农户从农业保险中所获得的增信效应较强,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信贷约束,有助于缩小与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反之则会加大与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考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优化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补贴结构来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水平,以达到更好的精准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2.
反贫困长效机制建设事关我国脱贫质量和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本文利用在四川、河南、甘肃和青海四省份调研搜集的农村家庭微观数据,从贫困脆弱性出发,通过构建村庄普惠保险指数,研究了普惠保险如何作用于我国农村反贫困长效机制建设,并分析了普惠保险与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对降低贫困脆弱性的区别,以及普惠保险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普惠保险有助于降低我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且该影响不会随着普惠保险发展水平提高而减弱.村庄普惠保险指数增加一个标准差,将会促进农村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降低33.24%.此外,普惠保险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并非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等因素所致,而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对贫困脆弱性呈现出差异性影响,提高保险深度能够降低贫困脆弱性、保险密度则会增加贫困脆弱性.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普惠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家庭风险处置能力的机制对降低贫困脆弱性发挥作用;同时,普惠保险还可以在普惠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普惠保险能够和扶贫小额贷款、正规与非正规贷款以及数字金融或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发挥互补功能,共同降低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最后,普惠保险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保险认知能力强和保险素养高的农村家庭具有更大的作用.本文结论能对我国推进普惠保险发展和反贫困长效机制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FLIPSIM模型对农户经济行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和小额信贷风险的影响与保险保障水平直接相关,保障水平较低的农业保险产品对提高农户收入和降低小额信贷风险影响不显著,保障水平较高的农业产品可明显降低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与成本保险、产量保险相比,收入保险对提高农户收入和降低小额信贷风险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8年CFPS数据和Logit模型分析政府转移支付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表明:政府转移支付总体上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并未产生积极的改善效果,反而进一步促进了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增加。从区域异质性看,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并且以中部地区尤为明显。从家庭特征看,政府转移支付主要促使收入贫困农户、非融资约束农户、非土地流转农户、非组织参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增加,并且对绝对贫困农户的促进效应要大于相对贫困农户。对非收入贫困户、土地流转户和组织参与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不显著。从户主特征看,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对户主健康家庭、自雇户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对稳定受雇户主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CHARLS2018数据,本文首先测算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下的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基本医疗保障对居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采用PSM法消除自选择偏误。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和提高保障水平均显著降低了居民贫困脆弱性,且绝对贫困标准下的作用更大。利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基本医疗保障对居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健康异质性但无显著的地区异质性,降低自付医疗支出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和减少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概率是基本医疗保障降低居民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放宽报销条件、提高保障水平,有助于降低贫困脆弱性,加快共同富裕进程。  相似文献   

6.
金融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庭的金融决策能力与金融资源利用能力,家庭在金融素养上的相对差距是造成相对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显著降低了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更换变量测度方式、更换样本与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法之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主要通过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金融市场参与、商业保险参与和创业行为这四个方面来降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人力资本较低家庭与农业户籍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减缓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重视金融教育,加强普惠金融发展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满足不同贫困群体的金融需求,从而降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保险能否引发农户生产行为转移,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采用实证方法和经济计量工具,对农业保险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农业保险通过同一生产行为内部和不同生产行为之间的收入替代水平和农业保险补偿程度,从而影响农户生产行为。当前的农业保险收入补偿水平满足了大多数农户的收入风险分散预期,从而对农户的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行为产生固化作用。基于吉林省616户参保农户的面板数据,若以政策性补贴保险政策引导农户生产行为转变,可以考虑采取多种补贴模式:一是高保障、低补贴模式;二是低保障、低补贴等模式;三是高保障、高补贴模式。若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则宜采用高保障、适度补贴模式。  相似文献   

8.
山区脱贫农户收入来源单一,极易因灾致贫返贫。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保障农户增收的重要金融工具,其通过去风险、稳预期为山区脱贫农户农业生产提供了兜底性收入保障。本文基于2021和2022年对贵州500户农户开展的跟踪调查,从要素替代、收入确定、生产扩大视角,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及一系列检验,识别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对山区脱贫农户提升收入的效果和机制。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提标降费、全面保障和以奖代补措施,可促使购买农机服务替代纯人工劳动要素,农户投保后不论灾否收入均不受影响,稳定了农民的生产预期,奖励则可强化对农户扩大生产的激励,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相较传统保险在农户受灾再进行赔补的模式,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买保险得奖励、先赔补后定损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据此,文章提出如下建议:以奖代补覆盖非农性生产要素投入;将预期补偿费用设置成专项投保金支付给农户用于投保,保障标准随农户生产规模递增。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全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西南地区数据,测度家庭贫困脆弱性水平,并实证分析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我国西南地区,收入处在每人每天1.25美元与2美元贫困线之间的家庭较多;2.农村地区相对城市地区贫困脆弱性更高;3.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较高的教育水平更能有效地抵御家庭风险,医疗保险是贫困家庭福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农户普惠金融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运用期望贫困的脆弱性(VEP)测量方法测度农户贫困脆弱性状况,检验普惠金融“赋能”以阻断返贫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农户尤其是非相对贫困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普惠金融可通过增加生计资本即“赋能”的途径以降低贫困脆弱性,且该中介效应对于相对贫困农户更为显著,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了较强的中介效应,普惠金融向生计资本的转化依赖于良好的家庭内外部环境。因此,在运用普惠金融治理相对贫困问题时,政府应注重创造良好条件来提升农户运用金融资本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阻断返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CHNS农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的现状。研究发现持续性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低于脆弱性贫困农户;农户金融资本与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贫困农户收入的直接协同效应小于(大于)间接协同效用;对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的大小顺序:教育年限、身体健康和自然灾害。于此,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扶贫目标识别制度、优化农村扶贫信贷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功能转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农合制度在不同贫困标准下都能有效缓解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时,该缓解作用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而增强.新农合对不同收入居民的影响都很显著,灾难性医疗支出冲击下新农合对较高收入居民的影响系数大于低收入居民,存在逆向再分配.因此,我国应继续拓展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的可及性,减轻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加强医保对农...  相似文献   

13.
防范化解家庭经济风险对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期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微观家庭为研究对象,探究收入波动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以及保险参与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收入波动显著提高了家庭经济脆弱性,且这种影响在经济脆弱程度更高的家庭中更加明显。而保险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能够减轻收入波动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乡村地区或低资产水平的家庭中,收入波动使其陷入经济风险的概率更高,这会导致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更易返贫。研究结论为促进居民家庭的保险参与、提高居民家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泾阳、洛川农户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因素,得出结论: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营负债规模、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水平以及保险产品特性对农业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口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补贴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有直接的激励作用.据此,提出了创新保险模式、经营主体技术及营销策略、实现政策透明化和理赔操作规范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能够有效的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其风险保障与经济补偿功能天然契合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者的需求。为应对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应充分利用农业保险这一风险管理工具。为了检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本文结合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主要因素构建FGT贫困指数,利用2010-2016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门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和农险财政补贴扶贫效果均存在门限特征,说明农业保险扶贫效果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采取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集中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以农业产业为支柱、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力不足的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收入保险①具有同时覆盖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的特性,已成为各国农业保险的主导产品态势。我国收入保险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是否需要深入开展收入保险试点工作以及应如何开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经济作物收入保险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作为国内最大的苹果产地,陕西省苹果种植面临着较高的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种植收入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对收入保险有一定的潜在需求。在拟合产量和价格分布的基础上,本文采用Copula函数和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费率厘定。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产量和价格存在负相关性,在70%~95%的保障水平下,收入保险纯费率可在12%~19%之间。以陕西苹果为例,研究经济作物收入保险及其定价,对其他苹果主产区的收入保险乃至经济作物收入保险的试点与推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融素养是实现长效持续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金融素养对于稳步降低家庭相对贫困有关键作用。本文采用2013-2019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中的纵向数据,利用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金融素养对家庭相对贫困变化轨迹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素养水平对相对贫困情况有积极影响,且能够显著促进脱贫速率,金融脆弱性在金融素养和相对贫困中发挥中介作用,多重保险发挥调节作用。个体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脆弱性初始值越低,改善速率越快,从而降低家庭相对贫困初始值,同时对脱贫速率产生积极影响;在调节效应方面,多重保险能够强化金融素养和金融脆弱性初始值对相对贫困初始值的影响,且在金融脆弱性和脱贫速率关系中起到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业保险需求是发展农业保险的核心,因此分析农业保险需求的不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局部相对风险规避视角,本文采用局部风险规避函数和期望效用函数构造了一个局部最优农业保险购买模型,发现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的占比减小会导致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降低。另外,基于2007-2013年全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系统广义矩模型分析了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收入占比降低,农业保险需求降低,并且我国农户对农业风险具有递增的边际敏感性,与理论分析一致;农业保险产品不能有效覆盖生产农业的自然风险,提高农业保险赔付程度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保险需求。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改变农业生产者的预期收益,使其调整生产决策并最终对生态环境产生外部性。本文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8年在六个省份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试点开展对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经营规模扩张、种植结构调整和要素投入调整三条渠道实现,但对不同自然风险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开展显著降低高自然风险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水平,但对低自然风险地区的政策效果却截然相反。据此,本文为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基于粮食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卓  尹航 《保险研究》2019,(1):15-31
基于我国农业保险农户参保率存在典型的"区域分化"特征这一事实,本文在估算省际农险农户参保率基础上,在宏观数据维度构建了农业保险农户参保决策方程,对农险农户参保率的区域异质性进行了解释。结论表明,中、西部地区较高的农险农户参保率,实际是种植结构中"粮棉油糖"作物占比较高、参保地政府隐性规制约束力度较强,以及替代性收入渠道匮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东部地区较低的农险农户参保率,一方面是源自非农性收入可获性高降低了农险的风险补偿价值;另一方面较弱的参保规制约束及农险产品所提供的风险保障无法对接农户风险需求,也使得农险缺乏对新型农业经营户的吸引力。最后,考虑到农险参保"区域分化"特征的存在将使得农险"扩面"目标的实现在不同地区存在完全不同的政策路径,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