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是基于传统的行政诉讼的法律关系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监督政府依法执政。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将结合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实践,阐述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定义、特征、原告资格、起诉条件、受案范围、立案审查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尚未为法律所认可。但是,从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经验和目前我国国内出现的众多具有行政公益诉讼性质的案件来看,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现实需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我国行政立法工作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又称行政公诉,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形式。在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经建立且积累了很多立法和实践经验,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探讨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概念、特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拓宽,受案范围的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胜诉原告奖励制度、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的设立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简称为行政公诉,是诉讼的一种特殊形态。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行政公益诉讼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与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这种诉讼制度相反,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旨在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出发,提出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
原告主体资格的法律确认是环境公益诉讼的起点。我国现行立法虽已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但没有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结合国外的若干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模式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我国宜构建以环境行政机关为主、环保NGO为辅的原告二元主体资格模式,同时辅之以行政救济优先、扶持环保NGO成长、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诉讼成本保障机制的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作为与不作为提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使得各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大都被法院以起诉人与案件具体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由而驳回起诉或不予受理,因此如何确认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就成了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益诉讼"一词在中国行政法学界由来已久,并且随着社会及法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呼吁中国应当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然而,现阶段在学术界,在对"行政公益诉讼"都尚未有统一的定性的情况下,中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究竟如何?本文粗略了讲述了自己对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可行性的一些看法,并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定性,外国及其他地区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和中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可行性三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只是自己的一些浅显的分析,是表明自己对中国现在构建"行政公益诉讼"的看法与观点。  相似文献   

9.
行政公益诉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监督行政行为。现行《行政诉讼法》没有就公益诉讼作专门规定。 应当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在我国行政审判领域内构建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借鉴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有关理论和制度,在分析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及我国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现状的基础上,对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支撑、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一定的阐述。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既是必须的,也是有其法律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