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民告官”案件常常是“告官不见官”。为杜绝这一现象,四川省今年起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让官见民,以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二00八年度安排》,明确提出积极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积极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对重大、复杂、社会影响面广的行政案件,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浙江省玉环县工商局共发生行政诉讼案件14件,其中由局长出庭应诉4件,由副局长出庭应诉8件,无一败诉,组织办案人员旁听6场。通过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和组织旁听,不仅增强了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执法能力,完善了执法制度,而且扩大了工商部门的社会影响,创造了良好、和谐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3.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作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诉讼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一种手段,有其存在的法理依据和现实可能性.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法律在原则与妥协之间徘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产生既坚持了公民权益优先原则和诉讼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又存在着法律的妥协.法律在不同主体的斗争和妥协中完成了对现有秩序的认可,维护了现有社会的利益平衡,但是法律的妥协只能维持暂时的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平衡终将被打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应当从立法技术、立法理念、立法内容等方面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进行探索,找出其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行政诉讼法》正式地从法律层面确立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这项诉讼制度很具有中国的本土特色。按照我们现行行诉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如果被起诉,在原则上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确实因为特殊情况也能不出庭应诉。但必须委托隶属于行政机关的其他人来出庭应诉。此项制度有助于增强行政机关的法制意识,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动性,促使当事人双方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但这一制度在法治实践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由于被告审计机关应诉人员不熟悉业务知识,不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缺乏出庭应诉的经验,不能充分地有理有据地表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致使官司打输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审计机关应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这对于树立公正严明的执法威信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自2015年5月1日实施以来,此次新修改的最大亮点《行政诉讼法》中的第3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制度,同时我国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也正式成为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司法运作机制.这一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我国依法治国的实现.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兴起既是人民法院努力优化行政审判外部环境和民众寻求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的结果,更与行政机关改善自身形象寻求外力合作治理的动向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技术监督部门,只要行政处罚决定一下达,要时刻准备当被告,这是不依行政机关的意志为转移的,应作好应诉准备,选好应诉人员。因为行政应诉工作和法庭辩论是一项政治性高、法律性强、业务知识广、技术性高的工作,也是原告与被告进行法律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执法办案中,难免会遇到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从而成为被告的情况。质监部门这时必须积极应诉,充分准备,力争打赢诉讼案件。要实现上述目的,质监部门就应当在诉讼过程中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参加诉讼有正确的认识,要有不怕出庭当被告的心  相似文献   

9.
娄文侠 《房地产评估》2010,(5):22-27,30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司法改革的持续推进,庭审方式的日趋成熟。以及公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涉案财产价格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案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出庭质证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价格鉴定人出庭质证无强制性要求,对鉴定人出庭质证的经济补偿权利和司法保护权利未落实等原因,使涉案财产价格鉴定出庭质证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往往流于形式,导致价格鉴定工作出现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出庭质证的相关理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及完善出庭质证的规范路径,并从价格鉴定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物业管理》2008,(10):11-11
<正>《物权法》实施之后,在法庭上常常出现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出庭的应诉者。回顾这一年来,和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在颁布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引起了各地居民的响应,他们纷纷拿起《物权法》当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各地"物权法第一案"纷纷出炉。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反倾销"前应诉"机制,就是在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之前,我国政府及企业应该预先做好的准备工作.这一机制将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视为一个整体,其功能在于未雨绸缪,以便当外国对我国出口的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时,我国能够从容应对,使我国企业免受损失或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打假”和“整规”活动的不断深入,质监部门在行政执法办案中难免会遇到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处罚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从而成为被告的情况。质监部门当被告参加诉讼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也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履行的义务。质监部门参加诉讼的最终目的是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维持行政处罚决定,打赢官司。要实现上述目的,质监部门就应当在诉讼过程中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参加诉讼有正确的认识,要有不怕出庭当被告的心理准备,并把出庭应诉当作检验办案质量,寻找不足,学习提高法律知识水平,锻炼队…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联合应诉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反倾销联合应诉过程中,策略性博弈使得企业个体作出的最优应诉决策偏离了企业整体的最优应诉决策,形成联合应诉的困境,表现出来的就是企业应诉不力、应诉率低。协商是解决联合应诉困境的重要途径,但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协商成本等因素限制其作用的发挥。而商会等行业组织的良好发展是保障协商顺利进行、走出联合应诉困境和提高应诉力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科技》2006,(10):62-62
中国商务部于2006年8月8日公布了《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应诉规定》。这项《规定》指出:制定本规定是为做好国外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工作,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本规定适用于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工作,包括新立案调查、复审调查、反吸收调查、反规避调查等。  相似文献   

15.
外经贸部发布反倾销案件应诉规定外经贸部部长吴仪日前签署部长令,发布了《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发生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规定》。《规定》指定各进出口商会或外贸投资企业协会负责组织协调反倾销的应诉工作,并对应诉程序及各方职责作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频繁遭受反倾销指控。积极应诉反倾销指控的基础工作是会计资料的充分准备工作,而成本核算资料的细致准确与否,是应诉反倾销中会计工作的关键。本文从企业应诉反倾销的角度出发,对反倾销法中要求的成本会计核算和我国的成本会计核算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两者的协调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吴力佳 《西部财会》2011,(12):33-36
在国际反倾销应诉案件中,由于我国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内部控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企业在应诉案件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应诉的胜诉率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倾销诉讼案件的败诉对我国企业的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创伤,要改变这种困境,当务之急是强化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功能,做好基础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认真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变被动为主动,维护我国正当的贸易权益。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频繁遭受反倾销指控.积极应诉反倾销指控的基础工作是会计资料的充分准备工作,而成本核算资料的细致准确与否,是应诉反倾销中会计工作的关键.本文从企业应诉反倾销的角度出发,对反倾销法中要求的成本会计核算和我国的成本会计核算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两者的协调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河南新乡一位读者来信:我与朋友王利民因合伙经商闹矛盾,反目成仇。王利民到法院把我告了,说我欠他钱不还。我心里没鬼,我不怕他,就没出庭应诉,可法院却判了,我心里觉着非常憋气,觉得冤。   答:作为一个公民,无论是否被“诬告”或误诉,法院传唤通知答辩和出庭,都应依法接受,进行必要的答辩,实事求是地向法院申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而不应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否则,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130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民事诉讼程序中采取有效的应诉策略,充分维护自身利益,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显得愈发重要.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而言,庭前准备阶段应做好证据收集工作;研究委托合同,寻求原告违约事实;审查工作底稿,寻求自身无过错证据;审查业务材料,寻求原告存在过错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