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在执行《涉农贷款专项贷款统计制度》时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准确、归属出现错误,造成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国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支持作用。(一)涉农贷款中的"农村"区域定义过宽。根据《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补充规定,金融机构发放给注册地在县级城关镇的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均被归入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因此,各县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财政部于2010年9月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但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在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时由于理解存在偏差,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国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财政部2009年4月下发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9]30号,以下简称《办法》),通过财政激励引导金融支农。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涉农贷款统计与财政审核认定标准不一、金融机构申报数据欠准确、奖励资金欠及时到位、增幅制定偏高无差别奖励等问题,影响政策的有效落实和作用发挥,建议修订完善。一、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涉农贷款统计与财政审核认定标准不一,重复统计。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将注册地在县域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不管是否涉农)全部纳入统计范畴,而《办法》虽遵从涉农贷款统计制度的具体统计口径,但又明确涉农贷款  相似文献   

4.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自颁布实施以来,虽经历几次微调,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方面。调研发现,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在制度设计、指标设计、统计操作与数据申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涉农贷款数据失真、划分不准、操作困难、反映不全、应用受限。本文从修订制度框架、调整报表设置、修订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增设部分统计指标、推进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标准化建设及加强培训与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完善,已能够充分反映地区经济支持“三农”的信贷情况.涉农贷款中行政区划的判定是数据统计的基础要素,行政区域调整会造成数据的变动,本文以国务院批复普兰店撤县设区为背景,结合涉农贷款数据的变动、影响等情况,深入思考现行涉农贷款统计中有待完善的方面,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以农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的农牧业大盟,涉农贷款是兴安盟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截至2012年6月末,兴安盟涉农贷款余额113.07亿元,占同期全盟贷款总量的64.41%。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体系,为总行宏观调控、基层人民银行监测区域经济,以及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全面、翔实和急需的金融统计数据,也为各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政府财政部门每年对金融机构涉农贷  相似文献   

7.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于2007年开始实行,据调查,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过手工方式编制涉农贷款报表,其过程比较繁琐。首先需要建立涉农贷款台账,然后再对台账各相关要素进行多次筛选进而获得涉农贷款分项数据,最后手工汇总生成。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涉农贷款增长放缓问题突出。通过对安徽省数据进行分析和重点调研省内8个地市有关情况,我们认为导致涉农贷款增长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下降的原因,也有供给不足的问题,此外统计范围变化和不良贷款处置也对涉农贷款增长产生了影响。针对涉农信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强化风险分担、避免政策"一刀切"和完善统计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是衡量信贷资金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在制度设计、可操作性、内容覆盖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亟须引起关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起实施的《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制度》实施三年多时间,综合反映了金融业服务于"三农"的情况,为有关涉农贷款货币、财税优惠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统计数据的参考和支持。但是在该《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导致涉农贷款虚增,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9月《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实施以来,金融业支持“三农”发展情况得以综合反映.有关政策的制定得到了相关统计数据的支持。但受制度设计和执行等因素影响,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大连市12家样本机构,调查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总体数据准确度情况,结合样本机构的原始档案、信贷系统、统计系统、数据录入等情况,对中小企业贷款及涉农贷款准确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数据质量对一个地区整体的金融支持“三农”数据质量会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报表的质量,确保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情况的准确把握,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通过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并针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报表错误比例较高的现象开发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白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逐笔自动筛选、归类,有效甄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科目归类错误,准确测算辖区涉农贷款规模,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公告如下:一、金融企业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以下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二)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三)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四)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二、本公告所称涉农贷款,是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统计的以下贷款:(一)农户贷款;(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对新口径下涉农信贷业务数据的统计、监测工作,全面真实反映涉农贷款发放的情况,确保分类工作顺利进行,滁州分行于11月29日举办了涉农贷款数据分类工作培训班。市分行农业信贷部、资产风险监管部、计划会计部三部门人员和单点行客户经理、统计人员,多点行客户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在兴安盟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0,(3):10-10
据财政部统计,2009年各级财政向县城金融机构拨付涉农贷款奖励资金864亿元,共带动金融机构增发涉农贷款432亿元,调动了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的积极性。同时,中央财政拨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4189万元,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得机构经营和风险拔备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涉农业务边际成本过高是农村金融机构目标偏移的根本原因.依据2011-2014年湖南省87家县(市)农商行(含农信社)的经营数据,考量涉农贷款边际成本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微观方面,农商行的涉农贷款比重增加推高了涉农贷款的边际成本,提升资产中的贷款比重有助于降低涉农贷款边际成本,农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越强,涉农贷款的边际成本越低;宏观方面,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益于降低涉农贷款的边际成本,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县域,涉农贷款的边际成本也越高,提升县域融资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降低涉农贷款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9.
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涉农保险机制,可以分散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信贷风险,提高涉农企业与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进一步改善农村贷款难问题。笔者对辖区县域部分银行及保险机构涉农信贷与保险业务情况开展的调查表明,涉农信贷与保险业务的开展已成为化解县域涉农企业与农户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但涉农贷款保险费用成本较高,涉农银保合作产品匮乏等因素制约了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2007年建立了《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为国家制度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本文以大连为例,指出现行涉农贷款统计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便更好地反映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